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同其他民族一样,也曾有过自己的原始时代。笔者拟就所接触到的民族学和民俗学方面的材料,对苗族的原始氏族制度发生、发展和解体的史迹,初步作些探索。一、母系氏族“氏族制度,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是从普那路亚家庭中直接发生的”,即产生于族外群婚制。而“只要存在着群婚,那末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也只承认女系”。最初的氏族,都只能是母系氏族。苗族先民也并不例外,大约在九黎、蚩尤和三苗时代,即公元前三、四千年以前,已经历过一个相当长的母系氏族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三年第一期蔡俊生同志的《论群婚》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和论述了苏联历史学家谢苗诺夫关于婚姻家庭起源的别具一格的观点。总的来说,该文完全赞同谢苗诺夫的观点,全盘否定了血缘婚姻和血缘家庭的存在;同时认为“家庭”只是个体婚时代的产物,在这之前是不存在家庭的;还认为普那路亚群婚也是摩尔根杜撰出来的,而两合氏族群婚才是人类真正脱离动物组成社会的第一个历史阶段,是继乱婚之后直接形成的。上述观点本人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论证了家庭和婚姻的五种形态,即血缘群婚家庭,普那路亚群婚家庭,家长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这一科学论断,曾经遭到过多方的抨击。一些专家学者硬说私有制、阶级和一夫一妻制是自古有之,而且还将永远存在。为此恩格斯曾多次进行过驳斥,并译出俄国民族志学家关于库页岛吉里亚克人的生活和社会制度的著作,以及有关群婚实例的报告,再次阐释普那路亚婚制曾经普遍存在的论断。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我国基诺民族的婚恋习俗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基诺族婚姻形式、家庭形态、母系社会、父系社会、氏族外婚、氏族内婚等问题已有相当描述、分析和研究。本文着重就基诺民族婚恋外显行为中的心理内涵、心理活动及情绪、情感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基诺民族的爱情过程,这一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爱情的发生阶段或初级阶段,基诺语称“巴漂”。取自成语“巴漂咪带约”,意即爱情是由两双含情的眼睛彼此注视时开始的。 基诺族异性在一起劳动、生活,互相爱慕后便以脉脉含情的眼神向对方表达心声,一旦彼此心领神会即标志着爱情的开始。如此再三表达之后,双方就有象征性的赠礼,一般都是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其本质的深刻性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最基本的生活单位,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受特定道德和法律约束的生活共同体,是社会生活有机体的细胞。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由群婚制、对偶婚制到文明时代的专偶婚制(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历史演进过程,深入探讨家庭这一历史演进过程,对我国当代的家庭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表婚探源     
中表婚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上古夏、商、周时代,从上古姑舅称谓及上古史料得知,中表婚是氏族外婚制的产物,是早期人类由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时的表现形态.从西南少数民族遗留的风俗中可以推测出,远古时中表婚的表现类型为三种.周代同姓不婚制度的实行,推进了中表婚的进程,使它在众多婚姻形态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表婚革除了群婚制的弊端,又有利于部落间的联盟,在当时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文化多样性显著,不同的社会制度产生出形态各异的婚姻相态与支付方式,同时使身处其中的妇女因此具有了差异明显的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文章通过对这一地区四个世居民族的历史比较,分析了妇女群体在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中的能动反应,同时揭示了婚姻与支付实践中的深层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8.
壮族文化和壮族族源都是当前壮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写了不少有见地的文章.阐述了许多新颖的见解,活跃和繁荣了壮学研究。但如何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仍感做得不够.事实上,壮族文化和壮族族源的研究二者密不可分.壮族文化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它既有同一性,也有地域差异性.壮族这种多层次、多结构的文化构成,与古代岭南地区西瓯、骆越两个不同支系的氏族部落群体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这两个氏族部落群体在融合成为壮族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最近播放的电视剧《岁月长长路长长》使人想到了大主题下的“五人结构”。 在该片中,用五个下岗女工所经历的矛盾纠葛,涵盖了下岗这个主题,这五个人基本容纳了作品所要表现的人物群体。 我们不妨看看,我们的影视作品,在表现一个群体生活时,是多么喜欢英雄所见略同地在五个人物身上做文章啊,以至形成了一种“五人模式”。 电影《五朵金花》,通过对五个职业不同、性格迥异的金花的寻访,基本概括了它所表现的大跃进时代里女性们在做什么,它所表现的女性的美好主题,掩盖了它极其巧妙的、蕴含在表层故事中的政治母题。 根据王蒙小说《青春万岁》改编的同名电影中,发  相似文献   

10.
人口是个群体概念,与人、人类有质的区别,人口属性与人的属性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尽管人口是由个体的人所组成的,但是个体的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并不必然地被群体的人1:7所表现,作为群体的人口有时难以直接表现出作为个体的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11.
从大五行与小五行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内经》及其它相关文献的剖析,揭示了五行一体,大小互藏之道,丰富了中医学的五行说和整体观念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五代幕府文职僚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遂营 《南都学坛》2001,21(5):19-22
五代沿袭并发展了唐代幕府辟署文职僚佐的制度 ,大批文士进入五代幕府 ,这种局面无疑有利于幕府日常事务的处理和地方节镇辖区政治、经济的运作。但幕府 ,尤其是地方节镇府蓄养大批文职僚佐也必然加剧分裂割据倾向 ,成为五代政权频繁更迭的一种隐患。幕府辟署文职僚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科举制度不健全带来的文人入仕艰难的状况 ,入幕成为文士跻身政治舞台的主要途径。由幕府成长起来的大批文人政治家也为五代区域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五代是个多“盗贼”的时代。官府的压迫剥削、饥荒、军事活动、犯罪活动等,是引发“盗贼”的主要原因。“盗贼”虽有破坏社会秩序的一面,同时也有打击封建统治、保家卫国的一面。啸聚山林,借助宗教以发展力量并且向官军转化,是五代“盗贼”活动的显著特点。严刑峻法、残酷杀戮、以“盗”攻“盗”、利用地方力量防“盗”治“盗”及赦罪招抚,是五代时期封建统治者常用的治“盗贼”的对策,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隋唐五代时期北方草原回纥民族的兴起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着重讨论了回纥与隋唐五代的关系,说明其为隋唐的繁荣进步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五德终始说与历史正统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德终始说实质上是一种历史正统观,其主要目的是为王朝更迭提供合法依据。战国中期邹衍创立此说;秦始皇借用此说以弥补法家思想缺少政权更迭和自然根据的不足。西汉中后期禅代之说再起,刘歆根据五行相生关系重新排列古代帝王系统,创立新五德终始说,成为“禅让”式政权更迭的理论依据,沿用达千年之久。从相胜到相生,五德终始说与中国古代历史理性从无情化到有情有理化的转变如出一辙,作为自然理性的一种,它与古希腊的自然理性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五代时期,王审知的后裔在今福建地区建立了一个割据小国,历时20年。王审知据闽近30年为何不称帝,闽国建立后如何图存,闽国统治集团内争的根源何在,从闽国短暂的20年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认识,章对这些问题作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7.
五代是个战乱的时代,也是重武轻文,儒学式微的时代;但儒士却得到了许多政权统治者的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儒士在政治上积极参与各国的礼仪制度建设,以儒学政治理念影响统治者,对君主的错误直言谏诤,努力推行仁德之政;在军事上,儒士为军阀将帅执掌书檄,运筹帷幄,化解危机,甚至统兵作战;在文化上推行教化,保存整理文化典籍,著书立说。儒士在五代历史上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我们应从五个方面对民主的概念进行理解 :民主是人民作主 ;民主是多数尊重和保护少数 ;民主是弘扬个人 ;民主也讲义务 ;民主是保证满意的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小说命名形式复杂多样,呈现出复合结构,即由A+B的形式构成:A类指小说的题材或人物、时代、主要情节等等;B类指记、传、外传、志、故事、遗事等多与小说文体、编撰方式或创作观念相关的命名。唐五代小说的命名方式既反映出对唐前小说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又体现出唐五代小说文体渐趋独立的进程。唐五代小说的命名受史学传统影响较大,从中也可看出唐五代小说创作与民间传闻的深厚渊源、与唐五代文人生活习尚的密切关系以及唐五代时人好奇的审美心理等等。  相似文献   

20.
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等相关理论对五代墓志部分疑难词语进行研读,发现这些词汇可以为汉语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语言资料,可以纠正以往释义的不足,也可以为大型辞书修订提供有益的借鉴。墓志词汇研究价值巨大,应该引起学界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