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当前政府的治理导向,而发展最快的应首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领域,因此,人们非常关注社会保障这种公共资源配给的过程、结果的公正性。本期共有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为我们带来了启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瑞萍 《社科纵横》2006,21(7):100-102
社会救助是一种有效的社会保障手段,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对缓解农村贫困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安全网”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社会救济对象是一个庞大的人群:平均每年灾民1.2亿至3.7亿人(民政部1998年~200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慢性病患病率85%,病区人口约有4.2亿人;常年极端贫困人口2900万人,贫困人口8517万人:残疾人4300多万,处于贫困状态的残疾人1700多万,处于特困状态的重度残疾人270万多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96.8万人:家居农村的六十年代精简退职的老职工和特殊救济对象50多万人:以上6类人合计7.1亿至9.6亿人次(有部分人为重合的)。面对这一庞大而又沉重的救助群体,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4.
万鑫 《社会工作》2009,(17):7-7
制度建设是社会救助的首要前提,是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困难群众的一项基础工作。有制度作保障的民生问题,才能得到长效解决。对此,江西省新余市从城市低保制度实施开始,就非常注重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并为农村低保的建制工作率先在全省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制度建设是社会救助的首要前提,是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困难群众的一项基础工作。有制度作保障的民生问题,才能得到长效  相似文献   

6.
李学举部长曾在全国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实质是一种社会救济的长效机制,解决的是困难群众天天困难的问题,使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制度保证。应该遵循“单项突破,系统完善,点上突破,面上扩展”的思路,使各单项社会救助制度互通,互联、互补,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与积极性社会救助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性社会救助制度伴随着积极性社会保障制度的提出,具有了新的内涵。本文从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的关系着手,首先分析了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对积极性社会救助制度的影响,即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重视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助人自助。其次,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与积极性社会救助制度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9.
建立普遍的社会救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钧 《社会》1994,(10)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刻,提出社会救助问题,自然是有所指的。在当今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无论是老的“欧美模式”,还是新崛起的“东亚模式”)都有一个普遍的社会救助(或称公共援助)制度,它象一张张在最低生活标准线上的安全网。确保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因为各种主观的或客观的原因生计断绝时,不至于陷入无助的困境。这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的意义尤甚,可以说是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救助事业改革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必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变革,社会救助事业也必将深化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社会救助在改革中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呢?首先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公平与效率,在西方社会已成为两难论证。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协调公平与效率的根本条件。能够以最小的不公平获取最大的效率,或是以最小的效率的损失来取得最大的公平。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效率优先的原则,由于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特点,难免使社会分配领域完全平等。社会救助事业改革必须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  相似文献   

11.
虱外灾害社会救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分析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借鉴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的成功经验,对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灾害社会救助制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倩 《社会工作》2013,(5):113-119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但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现行救助制度不仅高度依赖于财政状况、面临着“低保制度养懒汉”、“福利依赖”等道德风险问题,“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依旧存在。这亟需从制度的救助理念、目标定位、救助主体以及实施方式四个逻辑层次对我国现行救助制度进行反思与重构。为了使救助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实现构建理念从消极到积极,从下游干预到上游干预的跨越,救助主体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型,救助目标取向从消除收入贫困到消除能力贫困的过渡,救助方式从款物援助到物质救助与非物质救助相结合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救助体系是由救助主体、救助客体、救助内容、救助方式等因素构成的有机结构或系统.这个系统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作用即为功能.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找准社会救助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务必明确社会救助体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韦朝烈 《探求》2009,(2):50-52
健全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贫困的必然要求。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必须确立“管理统一、项目协调、对象明确、标准严格、实施简便、资金筹措多样”的改革目标;为此,应该遵循“明晰责权”、“科学划线”、“开征新税”、“国家立法”等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灾害救助主体包括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合力,要加强三者之间联系,建立横向的灾害救助体系;此外,需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在纵向上建立以提高个人自助能力为基础的救助网络,以形成立体化式的救灾网络。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灾害救助主体包括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合力,要加强三者之间联系,建立横向的灾害救助体系;此外,需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在纵向上建立以提高个人自助能力为基础的救助网络,以形成立体化式的救灾网络。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高校现行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总结了我国高校人事 管理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成效,归纳出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几种趋势。  相似文献   

18.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6,21(2):57-58
农村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基本手段之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贫困原因复杂,贫困程度各异,绝对贫困比较严重等等,致使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对现存的制度进行分析以解决面临的困境,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整合对策,建立和完善有权威的农村社会救助管理机构与社会监督机制,使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不断趋于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变革与转机时期,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发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政府职能由包揽过多向“小机关.大服务”转变: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社会的这种变革,要求从事社会救助工作的职能部门科学地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救助工作的变化关系,深入研究社会救助事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也已经逐渐展开,北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本研究是在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国有关省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具体方法进行剖析,揭示了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况、特点,并对北京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北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