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柏清 《北方论丛》2010,(3):133-135
学术界对大众文化及其批判的研究经久不衰。然而,对大众文化的批判,除了学理阐释、认知之外,还应通过这种批判促进大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大众文化批判不仅应关注解构层面,关注建构层面的创新也是大众文化批判的应有之义。大众文化发展至今需要发展和创新。对大众文化的超越、增强文化的批判功能、增进大众文化的文化自觉与自律等是实现大众文化的创新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张玉婷 《理论界》2013,(11):33-35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作为现代化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产物,它促进了文化的普及,拓宽了大众的现代化生活空间,推动了社会大众统一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大众文化的发展中也存在着发展模仿化、价值取向紊乱、过度商品化、标准化等问题.我们既不能一味否认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也不能忽视其在迅猛发展中产生的的消极作用,而应对其进行合理的定位,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大众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是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必然文化现象 ,它是以都市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 ,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广泛传播的一种无深度、模式化、意义缺场的、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批量生产或大量复制的、适应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对大众文化在满足大众享乐需求的同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尊重大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合理性 ,同时尽可能限制其消极作用 ,全面健全文化市场机制 ,对大众文化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文化研究派的大众文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 ,它以双重理论范式把握和切入大众文化的双重结构 ,即积极性的大众文化理论和批判性的大众媒介理论。这两种理论范式对以往经典的单一性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既有继承更有超越。它对大众文化理论的探索和建构 ,使大众文化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范式之一的批判性的大众媒介理论 ,从批判的视角审视和分析当下社会和大众媒介 ,指出大众媒介已演化为当代社会文化景观的新宠乃至符号暴力 ,对大众媒介的霸道与僭越进行了批判 ,主张建构公共空间 ,以抵制和制约媒介的霸权 ,充分体现了文化研究的反霸权本色。  相似文献   

5.
为大众文化辩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是以规模化生产为标志 ,以现代传媒为手段 ,以大众为消费对象的现代文化形态。与主流文化、知识分子文化相互融合 ,其覆盖率、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已达到绝对领先的地步。轻视 ,或照搬西方的批评语言对其批判 ,都是不合时宜的。它应运而生 ,弥补主流文化和知识分子文化之不足 ,在普及文化的同时使大众得到娱乐和休息 ,有积极的功能 ,不能苛求。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的春风和市场经济的沃土为大众文化在中国文化领域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在短短的时间里,中国大众文化便迅速壮大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三足鼎立的态势。大众文化有其积极的意义也有其消极的影响,本文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产业,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其成为更加有利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文化诉求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璐 《北方论丛》2012,(4):141-143
大众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中国大众文化既有传统文化内容,也包含着诸多"舶来品"。和国外的大众文化一样,中国大众文化借助现代化传媒迅速成长。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然而,大众文化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为更好地发挥文化的教育、教化功能,以批判的态度审视大众文化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培养大众的文化自觉,也有助于对大众文化有本真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对大众文化批评及大众文化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明 《社会科学》2004,(11):114-118
近年来我国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资源主要来自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但这种理论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将法兰克福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非语境化和非历史化,会导致对当代和中国大众文化特点的误读。如果现实地和客观地去审视大众文化,就会发现大众文化其它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艾斌 《学术论坛》2004,(5):170-173
文化和意识形态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的中心论题。理论家们主要从大众文化的兴起改变了人类文化活动的性质等五个方面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大众文化的盛行包含着对历史人文理性的摧毁。在批判中,理论家们隆重推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命题。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实现了社会批判的功能,对我们思考当下中国的文化建设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作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文化现象在社会大众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甚至正在成为我国的流行文化。大众文化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其产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按照大众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的繁荣,必须正确处理好大众文化发展中的几种主要关系,以引导我国大众文化合理、健康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谷宇 《社会科学家》2012,(7):149-152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对大众文化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批判,体现了理论的锋芒和力量,其咄咄逼人的批判性有着深刻的哲学、文化和美学渊源。社会哲学是批判的哲学基础,精英主义的文化观是批判的思想立场,自律与否定的艺术功能观是批判的实践武器。批判精神是法兰克福学派为人文学科和知识分子留下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们站在知识精英的立场上,以文化救赎为历史使命,针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异化现象,对精英文化的沦陷以及大众文化的强势统治展开了猛烈的批判,率先扛起了文化批判的大旗,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更是成为以后文化批评需要借鉴的重要话语资源。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法西斯极权主义带给成员的痛苦记忆造成了其批判对象的错位,缺乏辩证看待大众、文化与科技相互关系的眼光以及对文化的二元划分模式都暴露了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大众文化迅速兴起,并且影响日益广泛。其消极和积极功能同时影响着人们精神生活。因此在大众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自觉紧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大众文化的作用,引导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规避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促进大众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作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文化现象在社会大众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甚至正在成为我国的流行文化.大众文化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其产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按照大众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的繁荣,必须正确处理好大众文化发展中的几种主要关系,以引导我国大众文化合理、健康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人最本质的存在方式,而人则是文化存在的本质。然而当今文化的异化使文化成为了压抑人、束缚人的工具,它大大阻碍了人类的发展。就大众文化的特征而言,它带给人们更多的都是些消极的影响,大众文化与人的异化在某种程度来说都是这样。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就试图通过对大众文化的批判达到拯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赵勇 《江西社会科学》2020,40(12):68-77
在20世纪30年代关于大众文化问题的论争中,本雅明的逻辑起点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大众,他所谓的心神涣散是一种具有宣泄功能、并能催生大众批判意识的接受行为,其结果是促成了身体的苏醒,并试图使其成为革命的武器;而阿多诺的着眼点却是统治意识形态通过大众文化对大众的整合,故大众之生紧密关联着个体之死,心神涣散则是使大众屈服于商品拜物教的心理助因。阿-本之争错位的深层原因在于,前者追求与维护的是以静观冥想为核心的现代主义美学原则,后者挖掘与营造的是以心神涣散为表征的先锋派美学理念。在这样一种美学分野中来考察阿-本之争,许多问题或许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17.
思考有关大众文化的一切问题,都应立足于“大众”这一文化活动的主体,分析大众的特征、内涵、构成成分及其对文化的需求,而不应离开大众性,将目光专注于某种特定的历史现象和某种流行形式。在大众文化与现代工业的关系上,如果把大众文化归结为20世纪现代工业的产物,就否定了文化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在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上,大众文化也并非是低层次的文化,从动态上来看,二者之间有一个转化过程。大众文化表现为娱乐文化是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的未来是共同性与独特性并驾齐驱,而不会因为共性的发展而淹没了个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国学热",是一个大众文化现象,应该放在大众文化研究的视角下来加以审视。其在大众文化领域中的表现,可以从大众教育、大众传媒、大众审美、生活方式等方面看出。与近代以来历次传统文化热潮不同,这次"国学热"呈现出新特点:一是不再是局限于知识分子圈内的争论,而是借助发达的现代大众传媒,向大众文化领域大举进军;二是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使得"国学"成为一门"产业";三是这次"国学热"是在"大国崛起""现代性批判"和"全球化"等语境下兴起的。对于本次"国学热"产生的影响,我们应审慎评估,既要看到其重要意义,也要认真对待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詹明信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的形式,大众文化颠覆了代表现代主义的高雅文化而走向世俗文化。詹明信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坚持了马克思的批判维度,对我国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他的批判仍然是表象的。  相似文献   

20.
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现代西方文化批判,特别是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主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一个重点领域。但是,由于西方大众文化批判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泛化"倾向,这使得他们对大众文化的生成及其社会效应采取一种全盘否定的态度。我们既要分析和借鉴西方文化的现实批判精神,对大众文化的发展保持适当的警惕和批判,也要从大众文化的发展寻找当代文化生成的合理维度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