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耀华 《管理与财富》2009,(3):126-126,124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非全日制用工的形式及其规范,对促进企业用工改革、提升企业用工灵活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全日制就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城镇劳动用工制度不断转变,非正规就业应运而生.据复旦大学公布的《2006中国非正规就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总人数约为1.36亿,基本占到城镇部门总就业人口的51%;非正规就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35%.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城镇劳动用工制度不断转变,非正规就业应运而生。据复旦大学公布的《2006中国非正规就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总人数约为1.36亿,基本占到城镇部门总就业人口的51%;非正规就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35%。非正规就业群体正在成为当今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他们普遍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截至2004年10月底,全国非正规就业者中只有不足30%和10%的人参加了养老和医疗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本文将结合江苏省扬州市的实际情况,以医疗保障为切入点,对城镇非正规就业人群享受医疗保障的现状、困境、原因及解决对策等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李爽 《经营管理者》2013,(6X):326-32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重要的用工形式,在我国各行各业迅速发展起来。劳务派遣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利于就业和社会的稳定,在现实中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受传统用工观念的束缚,管理、分配、激励等制度制定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派遣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他们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归属感,进而影响了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劳务派遣工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思想问题,从用工单位方面提出了激励劳务派遣员工的策略,以更好地发挥劳务派遣用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管理与财富》2008,(12):83-83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非全日制用工的形式及其规范,对促进企业用工改革、提升企业用工灵活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全日制就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非全日制用工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是一项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课题,本文从分析非全日制用工的相关规定入手,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用好非全日制用工方式,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提高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的针对性,促进农民工流动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全力做好就业工作。笔者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资料分析,从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面提出解决企业用工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周英菊  张磊 《决策探索》2011,(12):50-51
为了全面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提高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的针对性,促进农民工流动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全力做好就业工作。笔者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资料分析,从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面提出解决企业用工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已被许多企业采取,它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管理和经营成本,解决好企业用工人员的就业安置问题。但同时也造成了派遣人员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和荣誉感等思想问题。本文试从劳务派遣的涵义和作用入手,结合本单位劳务派遣员工的队伍现状,提出了改进劳务派遣员工管理机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许蓬 《经营管理者》2013,(25):123-123
劳务派遣创新了企业新的用工模式。既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用工方式,还为缓解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特点是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被派遣劳动者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关系,而是与派遣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但却被派遣到用工单位劳动,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新的灵活就业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 为适应“九五”期间就业目标的需要,我国就业指导方针将发生两个变化:第一,彻底改变主要依靠国家安排就业的局面,实行国家政策引导扶持,社会提供帮助服务,鼓励和推动劳动者靠自己努力实现就业。第二,改变主要依靠国有大中型企业吸纳就业的格局,把就业的渠道和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在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  相似文献   

11.
非正规就业:发展现状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非正规就业对于改善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 ,缓解贫困和降低产品成本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因而它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文章对非正规就业概念在我国移植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我国非正规就业者大约1200万人 ,以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为主。非正规就业对社会既有积极作用 ,也有消极影响。我们要制定一些有利于非正规就业发展的措施 ,选择适合于非正规就业者培训方式 ,拓展非正规就业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 ,我们还要逐步改善非正规就业者的生活状况。一、我国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引入“非正规就业”的提出源于国际劳工组织。20世纪7…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劳动就业工作指导思路将发生变化,国家劳动人事部决定在今后的几年里彻底改变主要依靠国有大中型企业吸纳就业的传统格局。 劳动人事部副部长林用三说,这两点具体来讲,就是对于劳动者就业,国家政策上给予引导扶持,社会提供帮助和服务,鼓励并推动劳动者靠自己努力实现就业;同时进一步放开搞活就业的渠道和形式,无论哪种形式,只要有利于扩大就业就大力发展,就鼓励支持。据林用三介绍,未来几年里,中国城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比如城镇今后5年内有5400万人需安排就业。而按照以往国民经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劳务派遣概念及优缺点。劳务派遣既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用工方式,还为缓解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特点是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被派遣劳动者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关系,而是与派遣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但却被派遣到用工单位劳动,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新的灵活就业方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以及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成为了我国劳务经济中发展较快的一种新模式。本文对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对用工单位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工企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劳务派遣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就业服务方式和企业用工形式。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劳务派遣三方法律关系,对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7月1日颁布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劳务派遣制度的研究进一步地完善和成熟,本文在分析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和现状的基础之上,针对新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规定方面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6.
以我院为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职业指导和服务的有效性不高、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准备不足、学生知识结构与社会用工需要存在差距,并且提出了构建起科学有效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完善职业指导工作、加强学生知识结构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多种用工形式下 如何构建企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刚 《经营管理者》2011,(19):212+168
县级供电企业现存多种用工方式,是满足电力企业建设发展的需求。文章分析了电力企业不同用工形式的由来及浙江县级供电企业多种用工形式的现状,指出混岗形成原因及存在用工风险,提出解决混岗的基本思路,并对如何建设和谐供电企业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新时期企业的人事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管理一方面是对物的管理 ,另一方面是对人的管理 ,而对人的管理是对物的管理的前提。人是企业组织的基本要素 ,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劳动过程、企业的各项职能 ,都是通过人来实现。因此 ,对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的人事管理就是指通过录用、组织、教育、考核、激励等活动 ,调整和规范职工的行为 ,并通过有效的管理 ,充分调动起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实现企业的总目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企业和劳动人事制度也在进一步改革 ,改革的核心就是搞活用工制度。在用工制度上打破固定工、合同工…  相似文献   

19.
林新 《经营管理者》2013,(22):243-243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正式实施后,如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又保护企业正当利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务派遣用工的特点,阐明当前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劳务派遣用工的规范背景提出劳动派遣用工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尽快解决已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建设大学生就业人才银行的设想,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并对其特点以及建设和运作形式加以诠释,谈了笔者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