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新乡要加快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增强工业整体竞争力,才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拔得头筹,从而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实现《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将新乡市发展为特大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近日,河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委会审议通过的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建议》通篇贯穿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要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龙头。促进河南崛起和河南振兴,会议还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不断加速。这对于安徽这个居中靠东的省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经济总体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利用自身优势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作为中部大省、经济欠发达省份的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在规划蓝图的指引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此种前提下,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促使良性发展格局的形成,在实现中原崛起的进程中发挥承接的巨大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引言:河南省委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城镇化滞后是河南省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症结所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矛盾的聚焦点。必须把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推进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性、全局性战略举措,加快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构筑以城市为主体形态,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五级城乡体系,走出一条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梁红军 《决策探索》2011,(10):22-23
河南地处中原,既是传统农业和资源大省,更是新型工业和服务业大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河南省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得到显著提高,并通过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的崛起。当前,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河南形成了比较完善、富有特色的产业结构,但在产业发展中也仍然存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就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是河南的独特优势。今年以来,河南省委遵循规律,审时度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高举文化旗,大打文化牌,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核心传承区作为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定位,努力构建  相似文献   

7.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是河南的独特优势。今年以来,河南省委遵循规律,审时度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高举文化旗,大打文化牌,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核心传承区"作为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定位,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西部实施大开发战略、东北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以及全球经济一体的进程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外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加深对“东引西进”战略的理解和认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把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融入中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促进河南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实现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速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河南作为中原腹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发展空间、人力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聚集,增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张夏力 《决策与信息》2011,(12):181-182
产业聚集区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按照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围绕构建中原经济区战略支撑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要加速河南产业聚集区的建设。本文研究认为,政府作为产业聚集区建设的主体,要在建设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政府如何在产业集聚的发展中定位,是河南省产业聚集区建设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政府行为的依据、动机、目的等,找出建设过程中政府行为的约束性因素,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为政府制定产业聚集区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郑会霞 《决策探索》2014,(10):18-20
为了实现河南振兴、中原崛起,推动城镇化科学发展,河南制定了"两不三新"的"三化"协调发展战略。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河南提出了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发展的现实路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并以此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河南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结合点和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河南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在河南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这个大的政策背景下,持续关注、探讨研究河南的农村社区建设问题,对于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实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战国 《决策探索》2014,(14):33-34
城市群是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支撑。为了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必须重视中原城市群的主体支撑作用。近年来,全国掀起了新一轮城市群转型升级发展热潮,沿海三大城市群正在向世界级城市群转型升级,伴随着国家经济战略西移,中西部地区城市群顺势崛起,河南省亟待加快中原城市群转型升级,以更高目标为导向重构中原城市群,以问题为导向,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九州之中,大河之滨,民族发祥,文明积淀。在中国,无论地理、历史还是文化版图,河南都称得起核心。中原兴,中部兴,中国兴。从中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文化资源大省,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实现中部崛起河南振兴,这不仅是河南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中央决策的战略部署。2011年,国务院颁行《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五大战略定位中,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文化发展重任,赫然在列。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区域发展关联国家战略,中原崛起被赋予了新的文化使命。这是中央布置给河南的一道大课题,更是时代交付给河南的一道大课题。重任分量如山,河南责任如山。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曾说过: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定位中,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道题,最难破解。河南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塑造中原人文精神,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2014年河南两会上,河南省省长谢伏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文化强省、建设文明河南。谢伏瞻说,促进文化强省建设,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继续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面对这一文化课题,河南破壁求解。如今,河南绘制的这幅文化画卷波澜壮阔,徐徐展开,就像黄河从源头涓涓而起,直至大河滔滔奔腾入海,书写着河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大篇章。  相似文献   

14.
《决策探索》2011,(19):1-1
这是巨大的鼓舞,这是有力的鞭策,这是重大的机遇,这更是发展的里程碑、崛起的新起点。 在金风送爽硕果飘香的收获季节,在亿万中原人民奋力推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刻,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为河南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高光杰 《决策探索》2013,(11):22-23
产业结构反映着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直接关系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仅表明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还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中,必须客观查找河南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探寻应对之策,才能更加清醒自觉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河南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秦天枝 《决策探索》2014,(12):23-24
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尺度区际交流日趋频繁,空港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与陆地经济、海洋经济并驾齐驱的全球主流经济形态之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的批准建设,这对河南甚至整个中原经济区来讲,都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郑州市作为全省航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根据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时不我待。本文在分析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厘清支撑空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为我国空港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三化"协调发展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绘制了河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和富民强省、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崛起宏伟蓝图.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是要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必须重视发挥好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光杰 《决策探索》2013,(22):22-23
产业结构反映着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直接关系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仅表明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还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中,必须客观查找河南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探寻应对之策,才能更加清醒自觉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河南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原经济区已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成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政策支持等。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是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   

20.
李雅莉 《决策探索》2010,(22):35-3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建立学习型政府,都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密切相关。河南作为后起的经济大省,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整体落后,面临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面临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比其他地区更迫切地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强力推进自主创新,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尤应在优化政策环境方面为区域自主创新发展作出更多的努力,故而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