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仅从客观性、一致性和符合性方面考察真理的本质和特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实践的、文化的、人性的角度对真理进行多维的综合研究,揭示真理的实践性、文化性和人性内涵,拓宽真理论研究空间.实践真理论、文化真理论、综合科学真理论是真理论的现代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发展的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从客体理解,还是从实践理解真理的问题,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所在。传统教科书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理解为传统哲学的"符合论"真理观、认知真理观和"绝对的真理观",其缺陷是不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问题,陷入了"只见知识,不见人"的错误之中。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就是从实践理解真理的生成根基、形成机制、发展机理、真理的证明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全面性、过程性。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具有重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有利于根本转变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澄清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真理的属性"等概念的科学内涵,有利于解决人们"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方知识论哲学中的真理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真理范畴的逻辑辨析入手,探讨了制约真理理论发展的几个基础性理论问题。作者认为,真理问题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如何看待真与假实然性判断客观性基础的问题。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是哲学家解决真理客观性的几种基本方式。由于真理判断是一个内含本体论和认识论两重属性于一身的整体,故而只有将其看作外部实在与逻辑形式的统一,才能真正解决真理的客观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如何作出合理的理解和规定?这是目前国内有关真理论的研究中引起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分析真理作为正确的理性认识所具有的具体性、历史性特点入手,确认“有条件性”是真理的一个基本内在属性,也是理解和规定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所必须坚持、贯彻的一个基本的前提。由此,本文不赞成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解说为无条件性和有条件性的传统观点,而认为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确定性、至上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不确定性、非至上性,二者都是有条件的;也不赞成把绝对真理作为与相对真理相对应的一个范畴,而认为相对真理的对立面其实就是相对谬误。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自我扬弃的历史性过程,任何具体真理本质上都是相对真理,同时又包含着向相对谬误转化的可能性。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转化中,真理愈升愈高,日益接近着客体世界。  相似文献   

5.
论真理界限     
真理界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对这一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而能否正确阐明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在真理论问题上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一、真理界限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要研究真理界限问题,首先要弄清真理界限的含义及属性。马克思主义真理论认为,真理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作为真理,必须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客观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范围。这两个方面,就其都是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来说,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一切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具有动物性和文化性的两重性。从人起源于动物来看,人性起初充满着动物性,没有文化性,所以,人性是本恶的。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应当采取措施加以防治的行为。犯罪人既有人的一般属性,又有反社会性的特殊属性。犯罪作为人本身的一种行为,必然与人性是相互影响的。人性之需要、人性之趋乐避苦、人性之个性等,都是影响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当然,犯罪亦影响人性,具体表现在犯罪摧残人性,刑罚要求关照人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薛定谔猫"佯谬产生的背景、具体内容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基本哲学问题的争论,分析了争论存在的原因和解决争论的途径.由此进一步验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世界的基本属性,实验推动科学快速前进.  相似文献   

8.
出版学学科属性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想从学术上科学地探讨出版学学科属性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学科、属性这两个概念的准确含义,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弄清楚出版、出版学及其学科属性等问题.但凡一门学科的创立,大致需要具备四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该学科的历史,二是该学科的实践,三是该学科自在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客体",四是该学科的研究方法.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迄今为止的一切出版活动、行为、现象、思想与意识、文化等,在客观上构成出版学独有的研究领域或研究范围.针对出版学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客体对象,出版学的本质属性有编辑性、累积性、文化性、传播性.其他的一些属性(如有的学者探讨并指出的)诸如信息特性、创新特性等等,并非出版学的本质属性,而是属于宽泛的为其他学科所共有的一般属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两个方面对"客观真理"提出非议:一是"客观真理"论者把真理视为真理性认识所反映的客体,即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违背了真理的认识本性,取消了主观与客观的区别;二是"客观真理"论者把真理的一种属性(客观性)作为界定真理性质的唯一依据,在逻辑上是不严密的。文章还对列宁关于"客观真理"的论述进行评价,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经典作家个别表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同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相对真理由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主体对客体的正确认识,所以它具有真理的相对性;又因为相对真理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扩展和深化,并最终积累成绝对真理,所以它又具有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只是相对真理的两种辩证统一的属性,而绝对真理只能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真理是认识主体对客观对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观是人们的主观意识 ,是人们对待真理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真理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任何科学都来源于实践 ,都要经过人类社会实践的检验 ,都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通过揭示人性的双重性:即人性中的动物性(人的本性)和人性中的文化性(人的习性),来探讨孟子性善论的得与失。孟子看到了人性中的文化性,强调人区别于动物的社会属性,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孟子性善论也是有缺陷的:以人的习性来代替人的本性,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争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只是较多地注意了概念和定义的争论,而忽视了从其它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界限到底怎样划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如何显现出来的?这是笔者试图说明的问题。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一个真理而不是两个真理,是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二者密不可分。诚然,从辩证的观点来看,这种理解是正确的。但我认为只作这样的理解是不够  相似文献   

14.
人类探索真理、认识真理的根本目的是将之运用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全部实践,使之为人类造福。因此,全面地研究真理的实际应用当属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学界对真理问题的研究往往局限于真理的认识过程(主要包括真理的本质、属性来源、检验标准等等)。本文从真理运用的实际过程出发,着重探讨了真理运用中的失真问题。对真理运用中的失真类型及形成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最后就如何纠正真理运用中的失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主要有三种回答:第一种,认为“事物的客观本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种,认为“实践各要素的总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三种,认为“实践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基本同意第三种回答。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们认为,“真理”、“真理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三者是有所区别的。什么是真理?这是要回答那一种认识是真理。在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的乃至相反的认识中,那一种认识是真理呢?我们说,正确反映了客体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是真理。  相似文献   

16.
日本语言的内在文化性、外在文化性及日本语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语言文化思想根源是构建日本语言文化体系研究的基本内容。培养文化理解能力,开阔视野、拓宽思维,提高文化修养是构建日本语言文化体系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数学认识的活动人类为了生存、进步、发展,必须对客观世界事物的属性进行认识,以便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人的认识活动是极其复杂的。但总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也就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循环往复,乃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真理就是有用 ,有用就是真理”不是一种简单的武断 ,而自有其一系列理论上的推演过程 ,包含着一定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合理因素。本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从真理的实现过程、真理的人本主义基础和真理的利、真、善、美的统一三个新视角揭示了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的独创性 :①真理是证实的过程 ,通过实践效用来确定 ,反映了人和世界具体的实践关系 ;②真理具有价值性或人本主义意蕴 ;③真理是利、真、善、美多重要素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是在理论探讨时,人们为了认识方便经常会把真理和具体真理、客观真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分开阐述。但这样做弄不好会引起真理多元论之嫌。其实在马克思主义一元论真理观看来,真理要不失其为真理,它必定为具体真理,真理的基础就是客观性,离开客观性就没有真理可言。因此,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而“具体真理”和“客观真理”均是标志着真理本身的本质特征。在辩证唯物主义者看来,人们所获得的任何一个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知识原则、公式,都是真理,既是客观真理,又是具体真理;任何一个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具体性;同时,真理是一个过程: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这样,同“客观真理”、“具体真理”一对概念出现一样,又产生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这对概念。显而易见,这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说明真理的特性和属性。总之,一切真理,既是客观真理,也是具体真理,既是相对真理,又是绝对真理,是这些方面的辩证统一。这就在真理观上既坚持了唯物论又贯彻了辩证法,并将二者高度统一为诸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一元论真理论。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认识新闻传播的文化属性,是近几年引起文化界特别是新闻界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这种关注还起步不久,因而目前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对这种文化属性的确认上,而确认的方式主要是以展示传播方式、传播符号等的文化印记为手段,并没有深究其根源。本文作者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正是文化自身的特征决定了新闻传播的文化属性,而且,两者之间不是一种单向的决定与被决定关系,而是积极的互动关系,换言之,新闻传播在影响社会文化方面亦具有主动的姿态,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法。本文揭示了新闻传播内容的文化性差异以及新闻传播中带有明显文化倾向的三种手法,并分析了新闻传播引发的社会文化发展趋势,提出了“媒介文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