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有时必须改变原文某些词语的词类才能有效地传达出原文的准确意思。本文讨论了词类转换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蔡薇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83-84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有时必须改变原文某些词语的词类才能有效地传达出原文的准确意思。本文讨论了词类转换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英汉、汉英翻译的有效性——以词类转换和单位转换为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茵茵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5):98-101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韩礼德的“阶和范畴语法”之上的。通过对“翻译转换”理论的起源、实质及分类的介绍,旨在强调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转换的必要性。同时,在对源语和目标语语言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若干汉英、英汉翻译的例证,主要从词类转换和单位转换这两个方面探讨转换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金巧英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4):57-60
中德两国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熟语。德汉熟语间的翻译其实是两国文化的再现。文章从文化视角出发,运用直译法、直译加注法、形象转换法或意译法对德汉熟语进行互译,力求在目的语中保持熟语的源语文化风貌,以促进中德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典故是德语和汉语中一种共同的语言现象,两者既具有一些共性,同时,由于中西方在文化渊源、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乃至地理环境等方面不同,又在来源、文化内涵结构形式等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刘瑛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1):81-85
英译汉 ,并非简单的、从字面上的对译 ,而应遵循一定的规则 ,本文分类列举了英译汉中词性转换的较典型的五种类型 ,即名词的转换、动词的转换、形容词的转换、介词的转换及副词的转换 ,并举例详细说明了这五种类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8.
郑素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英语和汉语在用词、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有其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在英译汉时,对有些在用词和表达方式上和汉语一致或相近的英语句子,可以采用“词与词对译”的方法翻译;而有些句子则不可用此法翻译,否则译文就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就不能正确反映原文的含义,令人费解。此时若采用转换技巧就可有效地防止错译和硬译弊病的出现。本文从词类转换、句于成分转换、语态转换、句式转换、词义转换五个方面对英译汉的技巧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词类转换是现代英语语法的明显特征之一.该文从语义功能转换的角度,结合大量实例,总结了词类转换的类型,分析了其语用和修辞意义.该文作者认为词类转换的语法化现象是词汇语义移位后逐渐沉淀的结果,它具有扩大语用和修辞空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词类转换是现代英语语法的明显特征之一.该文从语义功能转换的角度,结合大量实例,总结了词类转换的类型,分析了其语用和修辞意义.该文作者认为词类转换的语法化现象是词汇语义移位后逐渐沉淀的结果,它具有扩大语用和修辞空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莫"是古代汉语中一个重要的常用词,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它的词性该如何认定,在学术界却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主要有无定代词、否定副词、动词三种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从"莫"的语法功能角度入手进行考察,确定其词性应为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12.
冯伟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4):182-186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 ,为了克服欧化语言的倾向 ,使译文通顺流畅 ,我们可以采用词性转换和句子成分转换的翻译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指词性的改变 ,而且还包括词性作用的改变和句子词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14.
郭娟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而要给翻译这样一个有历史的、多元化的词下定义实属不易。翻译有其语言上的意义,也有生化上的意义,而且在其他众多领域中也有翻译一说。因此,对于翻译的理解也是众说风云。狭义的语言之间讲的翻译一般是指文字之间的转化,中外学者对此也研究颇多。本文将以中英文为例从正反两面用对话的形式且仅在言语范畴内谈谈对翻译的理解,重审翻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境是一综合、复杂、极为重要的语言学概念,是语言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知识,也是翻译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语境主要包括语音语境,语法语境和语义语境。语境的这几个重要方面限定了词或短语等语言成分的意义的理解和翻译时对词义和语体的选择。翻译中注意充分理解原文语境,保证译作符合原文语境要求,充分体现原文语言风味和语体风格,才能提高译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达到更加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反映出源语文本的意图,本文借助言语行为理论研究成果探讨翻译过程中文本外因素对文本理解、解释的制约作用。文本是一个由一系列言语行为(涉及主题性、功能性和语用性)组成的有机结合体。译者的任务就是把源语言文本最优化地译入目的语,确保翻译的语用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言语交际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卫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2):98-105
在构建了“言语交际的基本模式”和“言语交际的复合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言语交际的三个层次:“有效的言语交际”、“成功的言语交际”和“理想的言语交际”。周礼全的“语言交际图式”,实有简化、调整和增补之修订必要。 相似文献
18.
英汉互译中的词汇不对等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文化及语言所带来的词汇不对等现象给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处理中英文词汇不对等现象成为译者的重要任务。文章对英汉互译中的词汇不对等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很具可行性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欧静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97-199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类型的语言。英语是主语突显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主题突显的语言。根据两种语言的不同,在汉英翻译时,可以将汉语的主题句直接转换成正常的英语主谓(宾)结构。但在多数情况下,需要将汉语主题句局部甚至全部改变才能完整精确地译出原句要表达的意思,同时又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根据这一指导原则,总结出翻译汉语主题句的三种基本方法,即对应法、增译法和转换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