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体现着"最高意义上的诗"的曹禺戏剧,在现实生活和哲学思考之间通过诗性的艺术手段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创作主体的诗性情怀赋予曹禺剧作迷人的感性色彩,源于原神隐喻的创作背景开拓了曹禺悲剧的表现空间,感性的神秘主义创作手法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内涵,而立足于打破禁制的命运反思在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之间用诗诠释着精神自由的概念.这些是曹禺超越绝大部分剧作家的特有能力,也是曹禺剧作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审视依然能够反映当下的生活并被广大欣赏者所接受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曹禺在他早期的戏剧创作中以一颗纯真之心真诚地去探索社会、生活和人性的真实.写尽假恶丑,写出真善美,努力地寻求一种精神的澄明境界成为他前期作品中始终贯穿的审美理想.这使他的作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对原始动力和狭笼的深刻体悟到不得不面对的置留或出走的文化抉择,以及为了追求光明和希望必须承担的艰难的救赎责任,都无不体现出曹禺意要破旧立新的文化整合与道德重建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曹禺早期剧作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在于注重营造戏剧氛围。戏剧氛围的体验是一种知觉过程,包括场景氛围和场面氛围诸因素。这些在曹禺早期剧作中都有所体现,并形成其早期话剧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曹禺戏剧的文本分析和考察曹禺的精神历程发现:曹禺在建构自己的前期戏剧时整合了基督教文化、中国道家思想、西方生命哲学等思想资源,由此形成了自己剧作独特的结构和思想意蕴。曹禺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戏剧家,与他善于整合各种精神资源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与中国现代其他剧作家相比,曹禺充分考虑了戏剧作为舞台艺术的特质,更注重也更圆熟地处理了场面、道具、节奏等细节因素,从而创作出堪称中国现代戏剧成熟标志的剧作。  相似文献   

6.
戏剧意象就是指戏剧中的审美意象 ,它是作者思想情感、审美理想和理性思考借以显现的感性表象 ,具有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相统一的特质。戏剧意象的创造是使戏剧获得隽永的诗意和深刻的哲理的关键。奥尼尔和曹禺的戏剧意象设计是诗意和哲理相融合的上品 ,研究和欣赏他们所设计的意象 ,既可以为戏剧创作提供借鉴 ,又可以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7.
“以诗写剧”是最能体现曹禺话剧创作个性的特点之一,也是他区别同时代话剧作家的显著特色,就创作主体而言,曹禺多次宣称他以“诗”写“剧”。与曹禺诗化戏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舍在他的话剧创作中也融合了别种文学体裁的特长,但不是诗而是小说。老舍创造性地把小说与戏剧这两种最为显要的现代文学文体结合起来,创立了极具个性特色的“小说化戏剧”,使成熟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话剧在特殊的政治时代,没有完全跌入低谷,在文艺家们普遍迷失自我的红色岁月依旧为中国甚至世界戏剧观众奉献出独具个性风采的“小说化戏剧”精品。  相似文献   

8.
曹禺抗战戏剧观的形成是抗战全面爆发后,身为知识分子的强烈时代责任感以及作为杰出戏剧家丰富的编剧、导剧与演剧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因时制宜的新变,也有一贯以来的坚守,更有坚守基础上的发展。他的抗战戏剧观在强调戏剧时代性与宣传性的同时,亦重视艺术性,并努力追求戏剧表达的大众化。曹禺的抗战戏剧观及其创作实践激励和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抗战意志,为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成为以文艺服务于抗战的戏剧家的重要典范。  相似文献   

9.
论曹禺戏剧中的奴仆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曹禺前期作品中的奴仆形象为参照系,对曹禺戏剧中的奴仆形象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刻的美学探讨,论述了奴仆形象的类型和特点、主体褒女贬男的审美倾向、向人物内心开掘的主体审美视角以及奴仆在剧作中的作用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戏剧语言的灵魂全在于对话 ,而戏剧对话提炼于现实生活 (具有现实性 ) ,又具有诗的特性 (具有诗性 )。因此 ,对戏剧对话的翻译 ,主要是对原剧语言的现实性与诗性的移植过程。通过对一些译例的分析和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戏剧对话的“现实性”的两个层面和诗性的三个层面在翻译中如何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和归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对于曹禺经典剧作的诠释、改编以及由此形成的舞台艺术的现代特点.在概括描述<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常演常新的剧场面貌的前提下,对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导演风格、不同的舞台呈现进行学术研讨和分析评价,肯定了既尊重原著、又不断升华原著的美学精神的艺术创造方法,同时对于有违原著美学旨趣的肆意改编提出批评,探讨如何发挥经典剧作的现代意义、深化其文化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曹禺的《雷雨》、《日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蘩漪与陈白露是曹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大贡献。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更深一步探索曹禺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元代杂剧中的悲剧大多呈现出悲中见喜,苦中有乐的特征,形式上的大团圆结局彰显出悲壮气氛与哀婉情调。许多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带有明显的伦理情怀与道德批判色彩,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生活现实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曹禺的戏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类知识女性形象,她们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但由于封建男权文化主宰着人们的头脑,同时知识女性自身在经济上和情感上的无助和依附,导致知识女性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十分孱弱,无法走出悲剧的命运.本文就是从男权文化和主体意识两个角度详细阐释了知识女性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婚姻家庭本质上是个人的私域领域,然而,由于涉关社会秩序稳定、充当社会"缓冲阀",又被纳入到公共领域。婚姻家庭在公共领域中体现为国家与政府的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政策过程的一般特征,可采用"输入—输出"分析。在输入端,近代以来的多元化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致使婚姻家庭在公共政策输入时有所异化。在输出端,现实中的婚姻家庭异化为"假结(离)婚"、"巨婴"、"啃老"、"婚姻不忠诚"、"昂贵彩礼(嫁妆)"、"婚姻仪式杂乱"等问题。婚姻家庭公共政策的根本问题在于"输入—输出"中社会公众对婚姻家庭公共政策的有限度参与导致的。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婚姻家庭向往自由人际关系,意味着国家的适当介入可有效促使婚姻家庭公共政策改进。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婚姻家庭立法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各具独特的立法理念,以社会性别的视角观之,1950年婚姻法体现了明显的社会性别建构踪迹,是我国男女平等立法的重要典范;1980年婚姻法在立法策略上趋于性别中立;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则融入民法的基本价值,赋予实现性别平等以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曹禺的剧作充满着浓厚的家族意味,尤其是在他的代表作<雷雨>、<原野>、<北京人>中,封建家族制度及其伦理道德造成了无数青年人生命的被摧残与毁灭,人的美好情感被剥夺、被扭曲后倍受煎熬、折磨的痛苦,而且也使正常的人性、人情在横遭蹂躏后一步步走向畸形变态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婚约问题在我国被视为道德问题 ,而基于婚约关系产生的“准夫妻关系”和“准姻亲关系”又非常密切 ,因此形成种种社会关系错综复杂 ,需要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19.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托夫勒全面分析了影响和作用于婚恋家庭生活与两性关系的各种社会因素,并试图从纷繁复杂的无序现象中找寻到某种规律.他的核心观点是科技革命将促使工作家庭一体化,进而提高婚姻质量,改善夫妻关系.其主要缺陷是把生产力仅仅归结为科技,并且夸大科技对于转变人们工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作用,甚至认为科技可以不通过生产关系变革而直接改变婚姻家庭关系.尽管如此,托夫勒的婚恋家庭观对于尚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我国婚姻家庭关系及两性关系的健康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