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杜世洪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4(4):60-64,73
文章在分析了连贯的二元性特征的基础上,试图从语言形式、语用环境和认知心理三个方面来建立连贯的三个阐释标准。认为,如果连贯表现为话语内确定的、显性的、客观的语言特征,对连贯的阐释就是要揭示话语表面的构建规律,连贯研究则遵循语言结构标准。如果连贯表现为话语外不确定的、隐性的、主观的现象,那么连贯研究不仅要从语用环境去分析构成连贯的要素,而且还要从交际者大脑的认知环境去揭示连贯的内部机制,这就是阐释话语连贯的语用学标准和认知标准。这三个标准是系统阐释话语连贯时应遵循的准则,它们并不相互排斥、相互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的。 相似文献
2.
话语标记的语境提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晃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51-55
目前,关于话语标记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以Schiffxin等为代表的连贯派认为,话语连贯是话语内在的潜在的关系,而话语标记有助于实现话语连贯;而以Blakemore等为代表的关联派却认为,连贯从属于关联,话语标记的作用是引导交际者寻找交际信息的关联而非话语连贯。综合这两种观点,话语标记的主要作用是为交际者提供各种语境提示。 相似文献
3.
邵红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现代隐喻认知观认为,隐喻本身是一种语言现象的客体事实,同时又是某种认知现象和思维方式的存在特质。作为一种概念体系,隐喻意义的建构是人类语言发展、交流的根本,但隐喻意义的理解和认知并非瞬间、片刻的随意假想和猜测,而是从人类认知语境的视角出发,完成内心所创造的一种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折射反映过程。从认知语境的视角来看,隐喻理解的认知过程首先是对隐喻参数的识别,然后再明确说话人、听话人双方都互明的认知语境,最后才能达成隐喻意义的建构,完成隐喻意义的推导。 相似文献
4.
高绍祥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2):96-97
话语分析已成为篇章语言学重点研究的课题。目前 ,分析的方式大多从句子之间的显性连结入手 ,以期探讨隐性的连贯。话语的连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涉及到话语参与者在语境之中如何交际成功。因此 ,有必要了解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以使语篇或话语分析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红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4,14(5)
文化语境是语篇解读的重要依据.在语篇翻译过程中,文化语境对译语的词汇语义重构、句间连接和篇章结构重建都起到重要作用.译者应充分关注文化语境,以建立连贯的译文语篇. 相似文献
6.
李红宇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文化语境是语篇解读的重要依据。在语篇翻译过程中,文化语境对译语的词汇语义重构、句间连接和篇章结构重建都起到重要作用。译者应充分关注文化语境,以建立连贯的译文语篇。 相似文献
7.
姚军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47-51
连贯是语篇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影响语篇连贯有多种因素 ,语境则是其中之一。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拟对语境在语篇连贯中的功能进行分析 ,探讨语境与连贯之间的关系 ,揭示语篇连贯的某些成因与机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赵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9(4):96-97
话语语言学使得人们重新审视交际单位问题,突破了传统语言学中句子的框架,提出了语句或话语这样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将语言单位和言语单位区分开来,这也导致翻译研究的新进展.本文运用交际理论,以话语语言学为视角,探讨了作为连贯性话语中的语句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话语标记的连接性——以广义语境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标记的连接性是话语标记的重要特征之一,但目前对话语标记的连接性存在两种观点:以Schiffrin等为代表的连贯派认为,话语标记的连接性体现在对同一话语中不同的话语语句(片段)的连接上,而以Blakemore等为代表的关联派学者却认为话语标记的连接性不是对不同话语语句的连接,而是一种推理连接。作者在论述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以更广义的语境视角来探讨话语标记的连接性,从而更加全面地论述话语标记的连接性,也能更好地研究话语标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保云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21-124
本文根据语用学、关联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的最新成果,把几种较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关于语境的解释与分类进行了列举与评述,并与语篇连贯理论相联系,得出的结论是语篇连贯分析离不开语境这一概念,语境在连贯理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语篇连贯理论及其它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语境这一概念,并使其理论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1.
黄月华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68-70
文章从衔接与连贯的关系入手 ,探讨了语境与连贯的关系。通过事实证明 :连贯不一定通过衔接来实现 ,语篇的连贯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篇产生时的语境 相似文献
12.
语境对交际话语意思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102-105
文章分析了语境的含义及其分类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从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两方面阐述语境对话语意思的制约作用,揭示语境在理解语义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展望了语境研究作为一门学问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杜海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7-139
语境理论是用来研究语篇连贯的有效手段。新的认知语境理论具有较完整的理论框架从而从方法论角度使为其分析语篇连贯性成为可能,它结合了关联理论的语境观与认知模式理论中的有益思想,这就必将为研究语篇连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信息传递中,使读者或听者在一个立体的结构里探寻语篇的连贯,从而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关于话语读解的三个假设:话语离开了语篇/语境思维是无法理解乃至无意义的;语篇/语境缺省或信息不全的话语也同样是难以理解的;参加交流的双方如若不能互相根据语篇/语境进行正确的思维和语用推理,要想获得交际的成功也是不可能的。通过实例分析,对三个假设进行了论证,以此说明语篇/语境对话语的读解以及对我们日常的顺利交际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更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108-111
对于语篇连贯的研究经历了从专注语篇本体因素到逐渐重视语篇受体因素的发展历程。这与语境理论的发展无不相关。近年来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发展起来的语境概念将语境视为动态概念,克服了传统语境观的一些不足,对于解释语篇连贯,特别是缺少显现衔接的会话语篇的连贯性方面显示出了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金娜娜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6):128-131
语境与话语分析的研究从传统单一的语境特征描述开始,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过程,但都没有突破静态的研究,即只强调话语的情景场所,而忽视了话语参与者在每个话轮情景中的改变。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从理据上阐明了动态语境研究的合理性,注重话语理解过程的语境变化。本文立足于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研究动态的语境观察对话语选择的影响,从实践上证明话语的选择取决于不断变化着的语境,这也为话语人际意义的研究提供了更直接的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17.
黄亚丽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32(1):108-111
冗余表达表面不包含任何新的语义信息,但实际上在日常交际中含有丰富的交际价值.文章首先分析冗余表达中重复词语的不同含义,接着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冗余现象,认为说话者故意使用冗余表达是符合在认知语境中的最佳关联的.冗余信息的理解和对特定认知语境的理解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8.
李建红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6):115-118
话语权受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事关国家的安全。汉语的"大国小话语权"的状况令国人堪忧。文章基于语言分析的视角,从全球英语语境下分析汉语话语权缺失的原因,从学术话语、网络话语、母语教育等方面来讨论汉语话语权缺失的表现形式,以期通过诸多途径构建汉语的话语权,从而实现将中华文化传播于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何树林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3,22(2):87-90
阅读和语境是密切相关的,阅读理解依赖于语境,它的构建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语境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构建语境的过程,而语境的构建又促进了阅读理解。文章对影响阅读理解的语境作了分类,分别详尽地阐述了语篇语境和文化语境对阅读理解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