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口述史研究的热点审视及其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口述史实践成果的不断涌现,这一领域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口述史”概念屡遭误用或滥用,自传、回忆录、访谈录等与口述史著作混为一谈,许多成果只停留于积累口述史料的层面,口述实践缺乏严谨的操作规范,口述主体单一。进一步厘清口述史概念,规范口述史的研究过程,加强跨学科的理论整合和业界沟通,成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操作问题是口述史理论的一个核心要点,也是做好口述史的关键环节所在.在口述史的操作过程中应该,借助文献资料寻找线索,明确访谈目的,综合考虑访谈双方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周密的访谈计划,把握住访谈过程中的每个细小环节.  相似文献   

3.
于延亮 《南方论刊》2009,(10):94-94,93
近年来中国口述史学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不仅在史学界,在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学科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口述史的相关作品。互联网上,关于口述史的文章也屡见不鲜。然而当前中国口述史学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口述史工作者的修养亟待提高。文章试从理论修养和专业修养两个方面对此提出了几点意见和看法,认识浅薄,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年代,口述史开始兴起,强调关注"人"的历史和"活"的历史,不仅对传统历史学研究范式构成挑战,而且影响很快蔓延至其他人文社科研究领域。本研究在细致梳理国内口述史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存在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两种口述史研究路径,二者之间界限较为分明。正是因为不同学科口述史研究理念的差异,极大限制了中国口述史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口述史跨学科研究的优势,超越于既有的研究范式,从理论、方法和实践层面拓展并深化口述史研究。同时,口述史研究应立足于中国经验,加强对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研究,推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并通过口述史研究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文化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带来了文学与文化的变革。口述史研究是后现代文化关注弱势群体,让处于边缘文化的民众进入社会中心舞台发出声音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从对历史、文学的口述史研究发展到影视的口述史研究。本文以访谈纪录片《消失的1945》为分析对象,提出"声音"是口述史叙事引人注目的听觉形象,电影口述史叙事充分发挥视听艺术的功用,让口述者的声音叙事引领着画面的切换,重现已经消失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口述史学的引入,推动了当代中国史研究视角的转换,丰富了国史研究的史料来源,突出了其学术性特征,带动了其他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并使当代中国史研究更趋于社会化、民主化。但是,口述史学方法存在的弊端也严重影响了其在当代中国史中的运用与发展。因此,研究者应积极采用口述史学研究方法,同时又要认真研究,努力避免口述史学自身所存在的弊端,促进口述史学方法在当代中国史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口述史以某种方式扩展、延伸了历史的定义和界限。历史由谁讲述?“口述”与“文献”谁更接近历史的本原?这两者构成了口述史的基本理论问题,并且深刻影响了口述史写作者对口述史方法的选择。在文学史研究领域,口述史的方式更适合于当代文学史的研究,这是当代文学史的“当代性”所规定的。文学口述史的写作,打通了一条重返当代文学话语实践场所的途径,改变了历史书写者与被书写者的关系,从而有可能确立一种新的文学史观与文学史写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口述史与当代文学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与传统文学史相比,文学口述史具有人民性、故事性和操作性.这种"活"的文学史不仅讲述鲜活、生动的口述史料和文学故事,而且展现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叙事技巧.文学口述史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口述史料的搜集整理,二是口述史料的综合研究.如果我们将口述史料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拓展出文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和新领域,主要包括比较研究、记忆研究、媒介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叶昌纲 《晋阳学刊》2006,1(4):120-123
由张成德、孙丽萍主编的《山西抗战口述史》一书,已于2005年8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据称该书“是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真实地立体地反映山西抗战的口述史著作”[1]。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这部洋洋百万言的三卷本《山西抗战口述史》,并因此而对这部著作产生了一些看法或意见。但由于本人对口述史的操作规范等基本知识,知之甚少,这些看法或意见未必妥当,甚至是错误的。不过,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我还是冒昧地将这些看法或意见提出来,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纵观《山西抗战口述史》一书,我觉得有以下一些特点或优点:一、提出了一些新…  相似文献   

10.
口述史学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密切和现实相联系,由此产生的出版物便多了几分平民色彩;如把口述史方法运用于基层教育问题的研究,既可以拓宽教育史研究的史料来源,还有助于实现研究过程中精英视角与下层民众视角的结合,并最终调动起研究者对人的经验的重视,对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教育史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随着一系列关于西藏历史纪录片的创作和普及,学者们开始注重对西藏口述历史的研究,这标志着国内藏族史的研究呈现了从单纯的文献求证到对西藏社会和民间资料发掘的转向。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西藏口述史资料,不仅是今后学界从事近现代西藏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2.
王宇英 《晋阳学刊》2006,(2):125-126
对“文革”的关注,早在“文革”刚刚结束时就已经开始,官方的否定、批判以及亲历者的回忆性文章构成了当时的主体内容。1985年以后,较为正式的“文革”史研究工作渐渐展开。但是当前的研究成果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认为可以归纳为三点原因:首先,相关史料仍比较缺乏,二是研究视角的狭窄,三是研究方法的单一。而口述史方法之所以能够对“文革”研究有所裨益,正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上三点不足。首先,口述史方法有助于充实“文革”史研究的史料来源。“文革”时期是到目前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最为特殊而敏感的一…  相似文献   

13.
口述史访谈中的情绪情感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身心体验,也是进入社会历史的重要线索,反映了个人主体与大历史的遭逢。在访谈关系中,访谈者与亲历者之间除了意识层面的互动以外,还发生着无意识的互动过程,而这一过程以"移情—反移情"的现象反映出来,其中情绪便是一个重要指标。透过口述史访谈中的情绪情感,我们可以分析个人无意识、社会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过程,如此,可以揭示历史的无意识过程和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透过身心—社会—历史的视角和路径理解口述史访谈中的情感,可以进一步理解集体记忆的复杂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口述史:历史、价值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新史学"的兴盛,历史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政治史至上出现式微,社会研究开始占上风,长期不受重视的黑人史、印第安人史、移民史、劳工史和妇女史的研究,异常活跃起来.更有一些观念激进的史学家,干脆提出彻底摆脱传统史学只注重社会上层人物的精英历史观.要求把研究的视角转向下层平民,以重新创造那些过去一直被人们所遗忘的历史.而从目前情形看,国内口述史的发展也正呈方兴未艾之势,参与者不但有史学家,还有新闻记者、作家,以及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的学者.这也显示出,历史研究的单一触角已开始向多学科领域延伸.然而,口述史虽然人人都可以做,却要遵循严格的口述史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方法”,从涂尔干的角度出发,不过是将某种东西或路径视为获得普遍性知识的手段而已;而沿着米尔斯提倡的社会学想象力的锻造意蕴出发,则意味着如何将具体情境中的“个人困扰”转化为社会结构上的“公共议题”。借助“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料)”,厘清“将口述史作为方法”的两大任务:前者涉及何以可能,即如何通过个体的口头叙事及由此建构的命运共同体的集体记忆,实现我们对一个时代及其上所承载的宏观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理解;后者关乎何以可为,研究证实,尽管有关历史或事件的口头叙事的主体是个人,但通过口述史研究能够激活命运共同体及其成员的认同感,建构起值得叙事的一个时代的社会与文化记忆,并实现代际间文化传承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6.
陈旭清 《晋阳学刊》2006,37(6):98-103
对口述史料的解读关系到对历史事实的把握、判断和理解,这是进行口述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准确地分析口述史料,必须以完整的口述访谈过程为基础,正确认识个体记忆的形成规律,分析影响记忆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判断口述资料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徐有威 《社会科学》2012,(5):154-155
中国当代史的学科建设应该有非常多的话题,但我深深感到,最重要之一同时更是刻不容缓的话题应该是口述史的收集和整理,即以最大的热情、最认真负责的态度,最广泛地收集和整理各阶层各个人群的口述史.两年前笔者开始进行1965 -1988年间的上海皖南小三线的研究,在此以这个课题研究为例,说明当代史研究必须高度重视口述史的收集和整理.  相似文献   

18.
口述史学视角下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述史学作为日益时兴的一种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具有独特的特征,对拓展和加深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在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上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学术成果,且有进一步应用的前景和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19.
口述史三题--怎样采集和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学刊》2002,22(1):123-126
本文旨在讨论村镇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方法。口述史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依据。采集口述史时 ,问题预设宜细 ,价值预设宜宽 ;既要关注流行性的地方故事并辨析其可能存在的重建性 ,也要善于从不言而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社会运行的轨迹 ;综合把握何人回忆、回忆的年代和场合以及叙述人与事件的关系等几个要素 ,有助于达到回忆真实和历史真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口述史是通过当事人的讲述,在对相当数量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一定的历史问题给予符合实际的说明,并给予本质上的解释和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口述的方法可以补史,可以证史,可以修正甚至改变人们对历史已有的思维模式,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已经出版的《山西抗战口述史》在一些方面起到了上述作用。通过实地采访中得来的最新的一手资料,就抗战的几个主要问题从理论再到实践展开论述,以期对抗日战争得到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