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少年小说经历了19世纪古典形态的发展后,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进入现代形态的自觉阶段,即对于少年小说历史使命、少年的社会地位、少年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原则等问题皆发生自觉认识的阶段。首先成就新型少年小说实绩的是四、五十年代的一批新作家,特别是J·D·塞林格的少年小说尤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多样,题旨深关时弊,切中少年现实问题,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对60年代以降的美国民权运动起到了首次发难作用。美国少年小说的转折发生在二战前后世界性文化变革之际,且与美国社会物质与精神文化发展失调问题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玛格丽特·劳伦斯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加拿大民族文学空前兴旺时期优秀作家.她的代表作<潜鸟>立足于加拿大本土,描写了多元文化下土著民族梅蒂斯人的边缘生存状态.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及内容反映了加拿大多元文化这一社会现实及在这一社会现实中不同文化不同种族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境遇.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小说中所体现的对后殖民时代美国少数族裔的文化生存问题,是美国少数民族裔作家们的一个重要思考方向。莫里森小说中展现出的非裔美国黑人在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熔炉中坚守黑人文化传统的意义,以及在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的黑人文化的觉醒,并最终寻找到在跨民族思维下少数族裔文化生存的策略,充分展示了美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成为郊区化国家,郊区人口特征也发生了变化,白领阶层成为郊区的主流阶层,核心家庭占据主导地位,单亲家庭和老人减少。黑人郊区人口逐渐增长,甚至超过了郊区白人的增长速度,更多的郊区妇女开始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近三百年里发展起来的最大的一个移民国家,多种族、多民族、多文化共存成为美国教育中的一个难题,也成为多元文化教育产生与发展的主要背景。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演进过程分为同化主义、平等且隔离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强化国家认同等四个阶段。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强调美国精神的共性形成。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是美国民族教育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同时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6.
赵健秀小说《唐老亚》重建华裔美国人精神和文化形象。在小说中,作者重新刻画了华裔美国人积极的精神风貌,书写了华裔先辈修建铁路但被美国白人社会所隐没的历史,重新解释了被白人社会所扭曲和谬传的儒家思想,揭示了华裔美国人在经济上被囊括与社会政治上被驱逐的尴尬境地,从而对华裔美国人的形象在精神上和文化上进行了建构。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土著在白人殖民者到来之前已经形成并发展出了独特的、光辉灿烂的文化。然而,这一自然历史进程被白人的入侵所打断,土著种族与文化甚至一度濒临灭绝的边缘。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实行的多元文化政策为土著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转机,但也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土著文化在与主流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面临被同化的危险。本文指出多元文化背景下土著文化保护既要注重精神层面的传承又要注重物质层面的沿袭。  相似文献   

8.
针对由来已久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集中爆发了各种各样以青年为主体的争取平等权利的激进运动,而六七十年代的小说则从思想上颠覆了盛行于美国青年中的主流价值观。从家庭角色、性别角色与同性恋权利的性别平等,黑人、印第安人和其他少数族裔同美国白人之间的种族平等以及青少年小说与成人小说之间的文化平等角度探讨了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说对青年平等观的解构与重塑。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是一个后殖民的移民社会,又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因此其民族认同问题非常复杂。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包含了欧洲白人遭遇澳洲土著人之后形成的种族认同,澳大利亚人为与英国人、美国人等相区分而形成的民族认同,白澳内部的爱尔兰人的认同以及华裔、德裔等不同的族裔认同。彼得·凯里那些取材于澳大利亚历史和现实的小说,建构了一个丰富的民族认同世界。在凯里小说中有白人和土著人的冲突,有白人对华裔的压制和迫害,也有殖民统治下的爱尔兰裔顽强不屈的抗争。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在其作品《扶桑》中描述了早期华裔中国人在白人主流文化的规训下,丧失民族身份,被美国人驯服的悲剧故事。华裔中国人在白人文化的训诫下,大部分成为“被驯服的肉体”,也有少部分人进行“权力的反抗”,这一分化过程完全吻合福柯的规训理论。通过福柯规训理论对该小说进行分析,批判白人文化的规训手段,同时也警示中国同胞,在异质文化中生存也要坚守自身的民族自尊和自信。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和美国都是世界上典型的移民国家,20世纪7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在两国悄然涌现。从其缘起、实践和影响来看,两国多元文化主义既有相同和差异之处,也有相互影响的地方。多元文化主义对多民族、多文化国家处理一国内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提供了一种典型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冷战的胜利和911的灾难引发了美国对自身民族危机的广泛关注。当美国学界对多元文化主义、文化战争和国家的未来忧心忡忡之时,以《美国牧歌》《纠正》和《中性》为代表的美国小说对美国民族身份及特点进行了反思与展望。通过刻画身处不同时代的小说人物的美国经历,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小说再现了美国多元族裔和民族统一、传统价值观和当代文化氛围、美国梦与现实间的冲突与协商,为探究和解决当代美国民族危机提供了不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基础上探讨托尼·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中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悲剧根源,提出在后现代多元异质文化并存的环境下民族如何生存的问题,认为白人强势文化冲击、黑人民族文化身份缺失是造成悲剧的根源;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民族文化传承以及对异质文化的吸收是民族生存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在美国人口和职场中日益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接受职业指导服务方面却总体处于劣势。原因之一是,经典职业指导模式都是基于欧美白人的文化价值观。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种族/性别生态模式和系统理论框架说明,民族文化与职业心理和生涯发展密切相关。文化取向的职业干预模式、整合-序列概念框架模式、建构主义多元文化职业指导模式和文化适宜职业指导模式,进一步指导实践操作。这些成果有历史进步性,不可忽视其局限,要加强我国本土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后殖民视角出发,通过细读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奇的《痕迹》,探讨美国印第安人生存模式的变化和重构,揭露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唤起人们对当今美国印第安人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对如何保存和发展印第安传统文化的思考。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痕迹》这部小说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在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印第安文化应与其他文化积极交流,善于从其他文化中吸收有利于本族文化发展的积极成分,从而使美国印第安人在多元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美国社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变革和急速发展的时期,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美国的经济形态和社会图景,同时也冲击和改造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这一时期黑人的生存状态则发生了更大的变化,随着黑人自身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有组织性斗争的出现,他们采取了多样化的抗争手段,与白人至上社会抗衡,历经苦难,执著地追求属于黑人自己的自由权利,并取得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与来源多样的移民历史有着深刻渊源。好莱坞作为美国大众文化的代表,自然从诞生起便与美国社会的多元移民文化密切相关。世界各地不同种族、民族、文化背景的移民直接参与了好莱坞的塑造和发展过程,并因此在其发展初期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黄金时期便奠定了其全球性的特征。虽然早期好莱坞银幕上的移民形象仍呈现出定型化、他者化和符号化的异国形象特征,但多元开放的移民文化和移民经验不仅参与塑造了美国国内不同背景移民对于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整体的认同,同时也为好莱坞的全球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推动了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全球传播,进而吸引世界各地移民源源不断来到美国,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与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的功能透视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和加拿大都是移民国家,其主流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20世纪 60年代的民权运动推动了两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多元文化教育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多元文化教育的主旨是把少数民族文化视为两国民族文化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各民族文化群体不分种族、性别和社会阶层都能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多元文化教育是两国时代发展的产物,多元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消除种族歧视,促进多元文化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兰斯顿·休斯在小说《并非没有笑声》中运用了大量的文化和自然意象来建构文学审美的黑人世界,以表现黑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迥异于白人主流社会的种族特质,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这种多元意象的叙事不仅是小说的叙事内容也是叙事手段,体现了休斯多元文化的创作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是一个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多元文化社会;多元文化反映到语言上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多语现象.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澳大利亚语言的多样性:澳大利亚土著语言、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社区语言、澳大利亚英语.探讨澳大利亚社会的多语现象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深入认识澳洲社会的多元文化特点,另一方面也让人们了解,在澳大利亚的历史上,多语有时被忽视或被视为违法,甚至遭到禁止,但有时也被承认,甚至受到鼓励.这种澳大利亚历史上的单语与多语之争实际上反映了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