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追思缅怀我校优秀校友、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杰出诗人雷抒雁,2013年3月3日,西北大学在太白校区举办了"雷抒雁先生追思会".来自北京、山西、陕西等地的50余位雷抒雁的老师、同学、生前友好等与会.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教授、副校长李浩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相似文献   

2.
为追思缅怀我校优秀校友、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杰出诗人雷抒雁,2013年3月3日,西北大学在太白校区举办了"雷抒雁先生追思会".来自北京、山西、陕西等地的50余位雷抒雁的老师、同学、生前友好等与会.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教授、副校长李浩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诗人中,雷抒雁是曾经活跃、成就突出的一位.他上世纪70年代步人诗坛,几十年来执著于诗歌写作,出版有诗集十几种.1979年,因政治抒情诗《小草在歌唱》成名于诗坛.2008年出版了1979年至2008年30年的编年诗选,以《激情编年》名之,作为自己诗歌写作的阶段性总结.雷抒雁的写作后期,将更多的精力给予历史散文、文化散文和哲思散文,同时又有以凝重感情、浓厚笔墨写就的体式宏大的抒情诗面世,两种文体的交相书写,体现出了诗人的智慧之诗和智慧之思.  相似文献   

4.
通过赏析我国当代著名诗人雷抒雁晚年组诗代表作品《泥土的门》,从中领略诗人在晚年诗歌创作中对于诗歌主题内容和诗歌语言形式的持续探索。在诗歌内容主题上,诗人继续保持了对时光逝去岁月更迭的人生思考、对爱情亲情的不舍与忧伤以及对赖以生活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进行的持续追问;在诗歌语言形式上,通过构建通俗易懂的生活意象、易于朗诵的口语复沓性和巧妙的隐喻运用等语言艺术表现手段坚持了新诗的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5.
沦陷区诗人南星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共性,它们具有浓厚的古典主义情调,和谐宁静.而"庭院"一词,作为他诗歌中的常用意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这些诗歌内部空间的自足与封闭.而作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特例的<沉忧>则象征着对"庭院内的世界"的突围.它和南星其他诗歌一起,反映着诗人的创作心态和时代语境耐人寻味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诗歌的“当代性、民族性和探索性”被新一代藏族大年诗人不断拓展和更新的今天,列美平措以他矢志不渝的藏人意识和高原意识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本文通过对他诗歌背景的分析,提出了在神性涵括了的民族整体的精神家园里,诗人的一次次精神朝圣,一次次失落与回归都激荡着高原人对自己内心的还原和归返精神。诗人所依附的藏文化才是他诗歌中的生命原色。  相似文献   

7.
巴·布林贝赫是当代蒙古族优秀诗人,他从50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30多年来,先后出版过15本蒙、汉文诗集。其中蒙文诗集9本,汉文诗集6本。这些诗集不仅形象地记录了诗人的创作足迹,而且为我们研究诗人的创作道路提供了充分依据。 巴·布林贝赫坚持业余诗歌创作30多年,走着自己独特的创作道路。和一般诗人相比,他不仅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功之作,而且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和美学主张。这就使他的诗歌创作在理论与实践的完  相似文献   

8.
诗人白立在他的诗集<西部之恋>后记中写道"而今的时代是一个商业化的时代,是一个消费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以暂时牺牲真诚为代价的.因此,这个时代是以嘲笑诗歌和诗人为时髦的,然而我决不以自己是个写诗的人为耻,相反我以为诗歌和诗人的存在意味着他们对人文精神的向往与保护,这是任何时代不可缺乏的神圣的精神.我庆幸自己是守护者中的一员."这段话,应看作是宝鸡诗人群体的旗帜和宣言.  相似文献   

9.
在"中间代"诗人的创作中,长诗写作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从中不仅可以发现"中间代"诗人个性写作的魅力,而且可以发现当代长诗写作开阔的创造空间.这是"中间代"对于中国当代诗歌艺术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中间代"长诗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间代"诗人的长诗创作是突破艺术成规和彰显诗人创造个性的诗歌写作,是对当代长诗写作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一 九十年代诗歌是个处境尴尬的名词. 的确,从各种媒体的宣传来看,九十年代诗歌都是尴尬的话题.如,关于九十年代诗歌状况,可以说是非常"热"的话题,<诗刊>、<星星>、<诗歌报>等专门性诗歌报刊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新闻报纸,都发表了一些文章专题讨论,但说"冷"说"热",见解不一.不过,诗歌界(诗人们)大多似在急迫地道着诗歌之"冷".  相似文献   

11.
<正>朱英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被长期遗忘的优秀诗人,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诗坛崭露头角,是京派文人圈中的代表性诗人。朱英诞一生致力于寻求真诗,他静心沉默地以诗歌创作作为自己人生的存在方式,在诗歌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与生命体验,他的诗被废名称为现代"南宋的  相似文献   

12.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一位极受欢迎的当代美国诗人,一般认为他的诗歌通俗易读.但易读并不意味着易懂.他的诗歌其实蕴涵着一种意义的不确定性,亦即诗人以语汇、意象、修辞和格律等手段在诗歌中组合成一套复杂的意义系统,使得诗歌具有多重阐释的可能性.本文即以弗罗斯特诗歌<未选择的路>为例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诗品平议>是陈衍专论钟嵘<诗品>的著作.陈衍对于<诗品>以批驳为主,眼光挑剔.究其原因,陈衍是在以"学人之诗"思想衡评"诗人之诗"之论.<诗品平议>是陈衍"学人之诗"诗学思想的一次评论实践,浸染了清末学术风气,也体现了陈衍自己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形式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美国当代诗人和评论家戴那.乔亚在批判诗歌学院化导致"次文化"危机的同时倡导传统形式诗歌的创作。乔亚在诗歌形式方面的主张可以从"非个人化"的写作模式、"去精英化"的文化考量和"回归传统"的形式外观等三个方面加以认识。三方面相辅相成,都是为了扩展诗歌功能,使之回归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5.
梁章钜是清嘉道诗坛上有相当影响的诗人,迄今仍有2000多首诗歌存世.梁章钜的诗歌,除散见于唱和集,以及笔记作品之外,主要存录其四部诗集之中:<藤花吟馆试帖>二卷、<藤花吟馆诗钞>十卷、<退庵诗存>二十五卷和<退庵诗续存>八卷.梁氏之诗,内容广泛,讲求实用,且颇有"纪事诗"的特点,主无处无出处,倡以诗证史,充分体现了其个人诗作与自身经历的内在关系.其生活景遇的变化、仕途的升迁、师友之交游等等,均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依境遇变迁之顺序,梁章钜之诗作可大致划分为6个阶段:出仕之前、居京时期、外宦时期、初隐时期、复出时期、归隐时期.  相似文献   

16.
《离骚》与意识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意识流",人们总是把它与小说创作联系在一起.其实"意识流"与诗歌有着更密切的渊源关系.我国最早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诗歌.<离骚>中的意识流手法表现为意识过程的全知叙述或者内心独白;意识流的婉转起伏和瞬息万变;波澜壮阔的心理激流展示了诗人丰富复杂的心路历程.潜入到<离骚>意识流世界的深层,我们会发现另一番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7.
刘洁岷是中国当代诗歌大陆"中生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创作题材广泛,诗歌技艺精巧娴熟,在创作中力图突破旧作。其近期诗歌,即2010—2011年的诗歌,结构不断更新,技巧进一步内化,并完美地将诗歌中古典美与现代意象结合,形成了他卓异而不易捕捉的个人化诗歌风格。刘洁岷的近作彰显了其诗歌创作的诗心并展现了多维诗歌创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戴镣而舞——《丝绸帐篷》之生命华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次荣获普利策诗歌奖的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其十四行诗《丝绸帐篷》力透纸背,表现出多层次的真实意义。在传统的诗歌欣赏和新兴的诗歌隐喻解密的双层面视角下,这首十四行诗以其词语和意义、诗体等表层形式展示内容,以日常语言思维的隐喻方式蕴含深层意义。这一特点充分展示了在传统诗歌格律的约束中,诗人娴熟地表达诗情人生的自由,在优美的格律和简单易懂的日常语言表达中,抒展诗人对于"她"———诗歌女神之情怀:戴镣舞出自白式的十四行诗,始于愉悦,终于智慧。  相似文献   

19.
彝族作家李骞用25年的时间坚持诗歌写作,其诗集<快意时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在诗歌写作中的艺术追求:以执着的精神坚守理想,以豪放的姿态追求快意,以率性的情感表达和创造美感.他的诗歌还可以透视出他灵魂世界的另一个侧面——在诗人与非诗人之间、世俗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沉浮.  相似文献   

20.
当代诗人赵恺善于创作现代抒情诗,他的代表作《镍币》便巧妙借用了新诗戏剧化的艺术手法来抒情达意。《镍币》展现了作者对诗歌内容形式戏剧化建构的执着追求:即戏剧化的场景,戏剧化冲突,戏剧化独白、对白,并由此产生了诗的整体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