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上"海派"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京派"而言的,当今的"海派文化",固然与历史上的"海派"有承继关系,但是已经注入更多的新的内容.今天的"海派文化"实际指称的是现代中国城市文明的一种模式.中国人是擅长形象思维的,也许不能用理性的语言来概括、定义,但只要说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名字,一般的中国人(至少是这三个城市的居民)心目中对这三大都市的文化、风格就会有一个明晰的、不会混淆的印象.海派文化、海派风格、海派精神是客观存在,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进程中的海派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海派文化是多种地域的不同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形态,它构筑了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派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高度契合。海派文化的核心价值诸如自由意识和创新精神、规则意识和法治精神、爱国精神和敬业精神等仍然需要传承。对待海派文化要创新发展,不忘本来;取长补短,吸收外来;以人为本,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3.
海派文化是在吴越文化的基础上生成的都市文化,它主要由吴越文化、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混杂而成.以海派文化作为研究视角,海派文学的商业性、现代性是研究的热点,其传统性则有待于拓展、深化.从传统文化角度加强海派文学研究.有助于把握海派文学的全貌、本质,也有助于认识海派文学精神的复杂、多元,揭示海派文学的对话特征.  相似文献   

4.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底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从中国传统“和”文化中挖掘思想资源、汲取精神营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基于此,研究探析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的“崇德向善”、“仁者爱人’、“家国天下”、“协和万邦”的精神特质,期望能从立德树人、执政为民、民族复兴、世界历史的层面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前沿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90年奋斗,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我们必须历史地、全面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海派文化是一种融合式文化,是上海城市发展与产业形成过程中的上海精神体现。经调查发现,海派文化中的时尚精神是民众普遍认同的核心。要持续以时尚精神传承海派文化,则可从传统海派时尚元素的发掘与回归、精良海派设计理念的复兴与创新及精致海派消费产品的制造到创造三个方面入手。对于海派产品的未来设计走向,可从服饰时尚、科技产品和民族品牌三方面重点着手:以海派服饰比肩世界时尚、以海派产品融合数字科技及以海派设计重塑民族品牌。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大时代背景下,海派文化将继续以其深厚的城市精神内涵驱动上海产业发展的强劲走势。  相似文献   

7.
共时态地看,经典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最高文明成果组建的精神平台,构成一个时代文化的标高;历史态地看,经典文化是几千年文化精粹连缀成的等高线,是民族的精神原典,其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能在许多层面上惠泽后人。认为在改编经典文艺作品时应从表现风格和价值坐标来把握,半个世纪来,“左潮”、“西潮”、“商潮”、“网潮”对先进文化有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为保持经典文化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先进文化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史中,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和创新性的特征.我们的党面对复杂深刻的国内、国际形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因而我们的党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用"三个代表"的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牢牢把握"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根本要求,在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整个文化工作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9.
我们今天论及齐文化精神,往往从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意识文化等不同角度高谈阔论,单元性研究有余,综合性升华不足,执其一隅而略视全局,其结论往往也就大有盲人摸象之感,言及齐文化精神便数言难尽了."和"是齐文化精神的基本脊柱,这在齐国800多年的发展历史链条中可谓清晰可见.儒学中的"和"与齐文化中的"和"是一致的,儒学中的"和"是齐文化中"和"的继承和发展.这也是齐文化汇入儒学的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10.
詹姆逊的文化批评理论对中国文化批评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只有深入研究其理论中的"历史意识"才能够深入理解他的理论,从而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批评以及文艺理论。论文从"对理论及作品的历史化"、"历史与现在"、"历史与文本"三个方面对詹姆逊文化批评理论中的历史意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在我国文化诗学的建设中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波希米亚是一个当代文化时尚中颇为吸引眼球的词汇,卫华博士于浙江大学撰写的博士论文《现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波希米亚精神》,深入探讨了这样一个舶来词和这一文化现象的历史起源、概念发生和精神谱系。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波希米亚"文化现象的学术专著,对于我们深刻把握现代社会中的波希米亚文化现象,是一个重要的凭藉。  相似文献   

1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握大众的特点。今天的大众是以多质化的形态存在与发展,这是红色文化培育大众核心价值观首要关注的问题。红色文化是以革命精神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因而,通过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拓展传播渠道,打造红色经典,强化红色文化场馆建设,使其成为涵化大众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3.
论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是中国近现代独特的文化现象。20 至40 年代的旧海派标志着近现代中国文化的高峰,推出了一大批文化巨人。50 年代以后, 随着各种社会变革的发生, 旧海派逐渐衰微。原先云起霞蒸、八方竞争的文化格局不复存在, 加之文化重心北移, 至80 年代末, 旧海派已经沦亡。同时, 京派文化也因为失去其海派文化的对立面而消亡。海派文化的生命力在于重商重迁的海洋化胸襟, 重视人的原始生存力与创造智慧, 并且格外关注时尚文化与市民趣味。旧海派的沦亡实际上正是这种文化氛围、机制与精神的沦亡。新海派的建设是极为艰难的, 新旧海派文化的接轨已不再可能, 随着代表旧海派文化时尚精神的港台流行文化的崛起, 人们对海派文化的企图重建可能仅仅是对旧海派赫然成就的永恒回忆与纪念  相似文献   

14.
在上海城市建设中,继承海派文化的历史传统,拓展海派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上海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拓展海派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应该注重营造宽容创新的文化生态、创造动态的有意文化传播、建构文明多元的市民文化,才能真正拓展海派文化国际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化的文本中,一切有关"家"的叙述无不先天地隐喻着关于中国社会和政治以及中国文化精神的某些基本事实.巴金的《家》以新文化伦理为参照,准确地把握了整个家庭生活和时代生活的内在联系,艺术地展示了"五四"时期新旧文化嬗变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当前高校文化建设不仅存在理念上的问题,而且还存在无"主"兼无"序"的问题。因此,必须理清高校文化发展的轨迹,在传承历史中,不断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必须以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为统领,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构;必须化学校文化为内在的教育资源,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学校文化培育。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之魂. 海派文化,是我们上海城市之魂. 上海城市文化,沉淀在这个城市的历史中,融化在市民的血液和气质里,根深蒂固,特色鲜明.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差异,除了城市外貌、说话口音、生活习惯等不同外,更重要的是市民精神气质、生活观念、思维方式、情趣爱好的不同.这种差异性相当丰富而复杂.  相似文献   

18.
绵阳师范学院李白文化研究中心编<李白文化研究>第一辑的内容,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对于李白文化的研究.围绕李白精神和人格来研究"李白文化",要旨是把研究对象置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大背景和民族文化发展的大视野下探讨李白文化的历史价值、现代意义乃至未来意义,从而汲取其积极内核来塑造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精神,其意义十分深远.其次是具有"攻坚"性质的实证性研究,这方面只有付出较之前人更为扎实而严谨的功夫,才可能有或大或小的收获.,李白文化研究中心的课题设计在国内的李白研究全局中尚属首创,随着这些课题的完成,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将成为国内李白研究的重镇.  相似文献   

19.
日本自古以来就善于根据国情选择性吸收、利用外来文化,实现其社会和文化的跨越式发展,该发展模式经过了"和魂汉才"与"和魂洋才"的阶段。以日本儒学的发展演变为切入点,分析其儒学中所体现的"和魂""汉才"精神以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可知"和魂汉才"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旗袍的源头可上溯到春秋战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半殖民化、商业化的上海社会形成独特的海派文化,具有浓厚的商业化倾向,独特的文化环境推动了服饰的发展。受民族文化心理素质和商业消费因素推动,旗袍得到了改良,发展成为现代旗袍。海派旗袍具有端庄、典雅、韵秀的审美魅力,成为当时女性主流服装,也成为现代旗袍的代表样式。当代服装设计师只有把握民族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特色,才有可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