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指出传统转喻观的不足之处,并认为认知转喻观对转喻语言的识别能力更强。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转喻本质的认识、分类,以及转喻和隐喻动态关系的研究大大拓展了转喻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学界关于隐喻与转喻的认知研究已经有所探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与转喻具有共同特征,但隐喻与转喻认知概念中存在的问题,是二者间的区别和互动问题。此外,隐喻和转喻研究中的“概念整合理论”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趋势,这一理论对隐喻理论的映射单向说进行了合理的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表达经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控”的网络新义的产生,既有人类隐喻思维的作用,也是人类转喻认知的结果。“控”基于与日语词“コン”读音的相似性、语义的相关性,经过转喻→隐喻→转喻的认知转化,完成了隐喻义和转喻义的概念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川方言歇后语的隐喻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歇后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结构形式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而其中各方言区的歇后语尤为引人注目。长期以来,对方言歇后语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语言修辞层面,而文中拟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对川方言歇后语进行解读并着重指出其认知功能和语言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语义范畴与词义演变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词的不同义项不是没有联系的任意组合 ,而是构成一个关联的语义范畴 ,这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通过对汉语的“头”和“在”这两个常用字的语义范畴、原型意义及词义和词性演变的分析 ,认为词义演变是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的结果 ,是有规律可寻的  相似文献   

6.
词汇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认知语义学理论对词汇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隐喻和转喻作为语义发展的两条主要认知途径,为词汇语义演变提供了认知理据.在语义扩展的过程中,语义的辐射型变化交织着连锁型变化,隐喻和转喻从中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英汉商标命名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命名是人的心理现象,对商标命名机制的研究离不开对认知心理的解释。运用认知语言学有关隐喻和换喻的理论对英汉商标命名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共性:在“生产”理想认知模式中,命名者均采用了概念换喻,如“产地代产品”、“生产者代产品”等;在“广告”理想认知模式中,正是隐藏于消费者背后的概念换喻“抓”同商标词背后的概念隐喻“兴趣”之间的互动,使得广告中如此命名的商品具有吸引力,并最终导致消费者的购买。  相似文献   

8.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对有关衔接和连贯的理论进行了评述,认为衔接并不能保证语篇的连贯,缺乏衔接手段的连贯语篇必然存在着隐性的衔接机制。基于此,本文运用ICM理论中的隐喻和转喻图式作为隐性衔接机制对诗歌语篇进行解释,为缺乏衔接手段的连贯诗篇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证明理想化认知模型对诗篇的连贯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言学认为:习语是一种死喻,是约定俗成的固定表达且是不可分析的。而认知语言学则认为:习语也是概念系统的产物,与人类的认知是息息相关的。通过二三种认知机制即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普遍知识对习语进行识解。目的在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索英汉习语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认知社会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作为认知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其机制是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简单的理解就是用一个事物去替代另一个事物。从源域与目标域的映射角度分析了网络词语中的隐喻现象,认为网民所创作的网络新词,有很大一部分具备隐喻属性,这些网络词汇都是他们的现实世界(源域)对虚拟社会(目标域)的映射。结合网络词语,探讨研究了其中的通感隐喻和经济性原则,从语义邻接和语音邻接等方面分析了网络词语的转喻现象。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它反映了人们交流时的认知思维。因此,人们在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上的交流中,网络流行语的隐喻属性表现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1.
体育新闻语篇中蕴含着大量的名词回指现象。研究表明,这种语言现象的构建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基于对体育新闻语篇所做的研究,详尽统计了体育新闻语篇中回指以及名词回指的分布情况,进而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析了此类语篇中名词回指构建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在隐喻转喻间相互作用的类型中意象图式的作用。探讨了三种意象图式(即容器图示、部分/整体图示、过量图示)在概念相互作用中特别是与转喻的关系方面的作用。表明意象图式有两个基本功能:构建一种存在于转喻映射中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语言表达的价值论价值。最后讨论了意象图式在隐喻转喻之间概念相互作用中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山寨"等流行语进行认知语义解读,认为隐喻和转喻思维对词的新义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创造流行语的最主要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4.
颜色词是极其活跃的词,是语言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范畴的模糊性出发,阐释颜色词的模糊性,并通过对隐喻和转喻两种重要认知模式的论述,展现颜色词多义现象产生的根源,最后指出颜色作为基本范畴,借助这两种认知模式发展了众多的引申意义,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探讨颜色词更容易使人理解其内涵。  相似文献   

15.
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了英语习语的语义理据,用三种认知机制即隐喻、转喻和常识分析了它们的语义推导过程,从而进一步证实了英语习语意义的可分解性,以及三种认知机制对于理解习语意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认知视野中的一词多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多义指一个词项具有多个相关义项的语言现象。新义项的产生不是随机的,也不是盲目的,而是人类认知参与下语言历时变化的结果,因此认知角度的一词多义研究能够比较清楚地揭示一词多义的根源与本质。新义项以基本义项为核心,按照辐射型或链型方式排列,构成一个词项意义的原型范畴。人们总是从基本义项出发,主要利用范畴化、隐喻和转喻思维等方式,将新义项赋予现有词项,从而使一词多义现象表现出明显的认知理据性。  相似文献   

17.
歇后语作为汉语熟语中大量存在的一种独特语言形式,长期以来引起了国内不少学者对它的兴趣。歇后语的研究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对歇后语的界定、分类和主要特征作了说明,论述了前人对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研究,探讨了歇后语理解中的认知机制和认知过程,为熟语表征和理解的认知研究之四。认为,复杂的认知机制和心理策略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可以作为ERP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泛化英语专有名词意义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机制分析了泛化英语专有名词首个词义的获得及其引申义的多义范畴,旨在为研究泛化英语专有名词的意义提供一种新的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