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7月1日,一段特殊的历史已在香港结束,“香港过渡期”在这一天告一段落,香港主权回归于中国。从1982年秋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来华,揭开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谈判的序幕,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风风雨雨的15年中,香港的前途一直是中国、英国、香港三方面舆论关注的热点,这其中,英国公众是如何看待他们心目中“最后的殖民地”的回归、他们以什么心态来对待这段历史呢?本文从英国报刊杂志上所发表的一些文章追寻英国舆论变化的轨迹,从一个侧面表明:昔日的大英帝国雄风已去,“流水落花春去也!”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1日,庄严醒目的五星红旗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高高升起。香港,这颗摧现的“东方明珠”将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祖国,这是香港历史的盛事,也是中华民族的盛事,对世界同样也是盛事,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洗雪自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半世纪遭受外国侵略的耻辱。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理论的成功实践,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胜利。自从在英国大炮的胁迫下,1842年、1863年和1898年,英国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平等条约并强行割占香港一个…  相似文献   

3.
香港回归是1997年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从地理、人口、历史三个角度阐述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论述英国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和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和“租借”香港地区的史实,以及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政府为收复香港而进行的努力和斗争,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完成收复香港、统一祖国的历史重任,“一国两制”是实现香港回归、统一祖国的最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他没有等到收回香港的那一天,但他的足迹却早已留在那块美丽的土地上19世纪4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灾难极其深重的年代。1842年,在鸦片战争的炮火硝烟中,清政府被迫同入侵者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这年6月9日,在洋枪洋炮的威慑下,软弱的清政府又同英国签署了《拓展香港界地专条》。《专条》中,“拓展”的地界叫做“新界”。它的范围,九龙方面以深圳河为界,东起大鹏湾,西至深圳湾,南到南丫岛,还包括大小100多个岛屿。这比《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的界址扩大了几乎100倍。《专条》规定,租界期限长达99年…  相似文献   

5.
旧中国政府早期“收回香港”的外交活动述评齐鹏飞香港问题是中英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世纪下半叶,英国不断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胁迫清朝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北京条约》(1860年)和《展拓香港界...  相似文献   

6.
先行进入资本主义的英国,企图把香港作为侵华前沿据点,采取一系列外交和武力威胁手段,终于在1842年借签订《南京条约》之机,正式割占了香港本岛,始出“香港问题”。接着,英国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扩大占据南九龙、“新界”,“香港问题”则完全形成。辛亥革命后,历届政府都曾试图解决“香港问题”,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未能如愿。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过艰难谈判,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终于签订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英国交还香港,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之争陈世英1943年12月1日、美、英、中三国政府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公布于世,宣言明确规定;“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①那么香港呢?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施汉荣恢复行使主权结束殖民统治1997年7月1日,将成为香港历史的转折点,按照《中英联合声明》的规定,从这一天起,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恢复行使主权的主要标志是:由全国人大制定和颁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9.
香港协议     
中英两国草签了表明在香港这块皇家殖民地上英国统治的结束业已开始的文件。两国政府称之为“联合声明”这一协议事实上是一份确定中国将在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的主权的国际条约。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香港从当时的外交大臣帕默斯顿在1841年轻蔑地称之为“一座几乎没有一幢房子的贫瘠小岛”,发展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现代国际法角度阐述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意义。历史上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关于香港的三个条约,因违反国际法准则而自始无效,这是我国收回香港的国际法依据;中英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是当代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范例;“一国两制”作为香港回归的具体方式对全球范围内的和平共处有深远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析港荷投资协定的特征曾华群香港以其名义单独同外国签订双边投资条约是其签订双边条约实践的最新发展。截至1994年5月27日,香港已同13个国家进行商签双边投资条约的谈判,先后正式签署4个此类条约,其中3个已正式生效。”①《香港政府与荷兰政府关于鼓励投...  相似文献   

12.
迎接香港回归,巩固民族团结余梓东1997年7月1日,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将结束孤悬海外的历史,回到祖国怀抱,中华民族将一雪百余年耻辱,以独立自强的姿态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不仅仅解决了历...  相似文献   

13.
香港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在鸦片战争中,英军于1841年1月25日强行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占该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军于1860年强行占领九龙。同年10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制占了九龙。1898年6月,在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背景下,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条约,租借了“新界”,从而实现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占领。收复香港是中国人民的宿愿。从清政府、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旧中国的统治者们也都做过收复香港的尝试,但皆未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1996年12月11日,对董建华和他的家人来说是个特别值得庆贺的日子;对600万香港人,对全体中国人来说,是个永远难忘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在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举中,董建华光生以320票——八成得票率顺利当选为香港百多年来第一位行政长官。他以首位中国人主政香港的姿态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将对被英国统洽100多年的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董建华将亲手为英国的港督历史划上句号。同时他也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开创的、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也随著董建华的当选而正式拉开序幕,尤其是12月18日,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15.
150年前,中华文明的古老城墙突然之间被大不列颠的坚船利炮打开了缺口,由此传承了几千年的文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茫然无措的状态。英帝国殖民主义者以肆无忌惮的主人姿态自居,而腐败的晚清政府却沦为俯首贴耳、唯命是从的奴隶角色。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字条》中,英国又租借所谓的“新界”99年。这三个不平等条约是殖民主义者强加给当时中国人民的,从此英国倚仗其武力优势侵占了历来属于中国版图的香港地区。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位于我国南海之滨、珠江口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剖析了国际条约继承的各种理论,阐述了国际法关于国际条约继承的各种不同规定并对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香港如何继续适用原有国际条约,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香港昨日的繁荣,众口皆碑。那么香港回归后,香港的前途将会怎样?笔者希望通过回首历史的时空,探究过渡时期国内因素对香港经济的影响,从而为展望香港前途提供历史依据。一、国内因素在香港过渡时期经济中的客观表明1、中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进出口市场。1978年大陆在香港的出回市场中排第对位,1985年上升为第1位,1993年香港出口内地货额占其总出口的33.35%,为出口美国的1.5倍,出日日本的6.5借。1985年香港从内地送回货额为589.63亿港元,内地上升为香港最大的进口币场,占其进口总额的25.5%,从大陆进口呈高增长态势,1996年…  相似文献   

18.
侵害中国主权是英殖民主义者的惯伎李德志,李仪茹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恢复对香港主权的行使。届时,英殖民主义者鲸吞中国主权的历史将彻底告终。对于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无论对中国,还是对英国都不失为一件好事。中国收回香港,了却了海内外炎...  相似文献   

19.
在香港回归祖国指日可待100天的时候,1997年3月23日,全国侨联副主席、江苏省政府侨办主任黄翠玉女士,在南京接受金陵之声广播电台、《香港商报》、《江海侨声》杂志记者的采访,发表专题讲话,盼迎香港百年归航。 众所周知,1842年,割让香港的《南京条约》,议约地在南京静海寺,签约处在入侵南京泊在下关江面的英军“康华丽”号旗舰上。历史让南京无可奈何地当上了见证,苏港之间非同一般的挂牵了150多年。如今,在我们中华民族洗刷这一历史耻辱时,江苏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期  相似文献   

20.
李沅 《金陵瞭望》2007,(12):4-11
1842年,《南京条约》将香港变成“日不落帝国”诸多殖民地中的一块。南京与香港因这一纸痛心条约而渊源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