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外开放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经验事实中,不同国家“开放促增长”的成效却显著有异。经典刘易斯二元理论由于不包含要素投入分配约束,无法解释这种差异。文章在引入要素投入分配约束的基础上,提出农业发展水平对一国“开放促增长”成效存在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的理论假说。利用1995—2017年间102个WTO成员国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发现:一国农业发展水平对贸易开放促增长的成效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在农业发展水平尚未跨过第一道门槛时,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显著,而投资开放对经济增长则呈现出显著负面影响;在农业发展水平跨过第一道门槛后,贸易开放和投资开放均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随着农业发展水平跨过第二道门槛,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再显著。最后进行了结构分析与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基准模型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梳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实证检验其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交通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强化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三条路径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引发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扩散,从而表现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省级空间尺度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本地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效应,产出弹性在0.043~0.057之间;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会通过经济联系抑制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表现出负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水平、人口数量、城市化率、工业集聚等其他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同样表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农村金融发展作用于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机理是农村金融发展通过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推动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证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通过规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渠道是有效的;农村金融发展通过提高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渠道是无效的,也即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不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适应程度可以通过建立“推动效应”模型和“拉动效应”模型的方法进行具体测算。经实证分析,辽宁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辽宁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瓶颈”,特别是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更是严重滞后于辽宁省GDP的增长。辽宁省应该从资金、技术和结构三个方面来改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0—2017年中国内地除西藏自治区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旅游发展水平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发展、旅游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直接正向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需要借助于旅游发展水平这一中介,该效应在多组分析时以东部地区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空间竞争模型考察了区域经济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认为当贸易成本较高时,地方化的市场需求导致厂商区位选择分散;当贸易成本降低时,有利于厂商集聚,但集聚究竟发生在哪一个区域,则取决于区域经济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的叠加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全球价值链(GVC)参与为视角,基于2005—2015年4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的增加值贸易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利益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强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一国出口中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增进该国的贸易利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都能够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利益的提升,其中通信基础设施还能够通过提高贸易的时间效率对贸易利益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以设施联通为依托,加强本国的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把握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主动权,以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中,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新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具有技术溢出效应,因此会促进经济增长。本文给出新贸易理论的一个证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通过与人力资本相结合来实现技术的扩散;同时通过方差分解得到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动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全球价值链(GVC)参与为视角,基于2005—2015年4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的增加值贸易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利益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强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一国出口中所包含的国内增加值,增进该国的贸易利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都能够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利益的提升,其中通信基础设施还能够通过提高贸易的时间效率对贸易利益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以设施联通为依托,加强本国的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把握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主动权,以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0.
外贸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及增长方式转变二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外贸结构成长与经济增长转型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经济增长及增长方式的转变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就会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换,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最终又会使比较优势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外贸竞争力增强。同时,质量型或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将提高外贸水平与层次,增强外贸国际竞争力,优化外贸结构。反过来,外贸结构的变化又将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外贸结构转型带来贸易利益并增加实际国民收入总量,贸易利益诱发生产的专业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濒临海洋的山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明清以来,京杭大运河逐渐衰微,山东交通方式由河运转移到海运,其中港口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之胶济铁路“诞生”,铁路沿线的城镇迅速兴起,使得港口、铁路联动起来,形成了以港口为基础的海运和胶济铁路构成的新式交通体系,揭开了近代山东交通方式的“变迁图景”,带动了山东经济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货物运输服务网络设计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服务网络设计问题的相关研究状况,分析了服务网络设计模型的结构和特点,指出建立频度服务网络设计模型和动态服务网络设计模型,能帮助我国货物运输企业实现控制运营成本与满足客户需求间的平衡,解决既有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而模型的算法设计,多目标的综合优化,服务网络的可靠性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将成为今后货物运输服务网络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探究港口群运输网络中海运、陆运的各项成本以及船舶、车辆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在实现港口群运输网络总成本最小的目标下,构建考虑碳排放的港口群混合轴辐式运输网络优化模型,设计算例得到较为理想的海上航运网络、陆上集疏运系统的运量和运力配置方案,并深入分析参数变化对港口群运输网络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成本最小情景下的航速高于碳排放成本最小情景下的航速,航运企业宜将船速控制在18~22节之间,公路货运企业宜将车速控制在50~60千米/小时范围内;大多数港口选择载重较大的船舶直达或途经单个枢纽港直达目的港;碳排放权重、车辆成本系数、时间效用系数对港口群运输网络影响较大。加强对节能减排的重视,提高运输工具能效,关注货物种类和时间效用,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网络,是港口群运输领域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交通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宏伟工程,是京津冀三地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依旧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所强调的“整合”“协调”“网络简化”和“信任与责任”等主张,提出在统筹规划、府际关系、投资融资、交通布局等方面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打造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交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运输供给的品质特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分析运输供需理论缺陷的基础上,将运输供给的品质特性重新界定为能被消费者感受到的、以运输过程为主体的、系统描述运输供给品质的指标体系。提出运输供给的品质特性由可达性、时效性、技术经济保障、经济性以及舒适性5个方面构成,并重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加以量化描述。鉴于运输供给具有鲜明的异质性,提出了区分不同类型运输需求(价格敏感型、品质敏感型和基本运输需求)、揭示运输供需关系和采用分类预测法预测运输需求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推进铁路货运与各种交通方式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既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新常态下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重要性、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证,揭示了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丰富内涵。从注重顶层设计、持续深化铁路货运改革迈出新步伐,增强支撑保障能力、补齐物流设施短板取得新进展,源头治理消除“物流孤岛”、发展多式联合运输实现新突破,打造铁路物流信息“云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新格局,发展“互联网+”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铁路物流发展实现新业态等5个方面,对推进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对策与路径:坚持思维导向,树立发展铁路现代物流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坚定信念;坚持市场导向,不断增强国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坚持目标导向,做大做强铁路物流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解决当前铁路物流融合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考核激励导向,充分调动铁路现代物流经营创效的内生活力和持续动力。研究结果表明,应推动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实现合作竞争、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才能打造深度融合的物流新业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配置综合交通资源、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提供理论依据,运用综合交通经济分析和系统学的基本理论,采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综合交通的发展战略趋势、不同交通方式技术经济特性可比性研究的理论基点、研究边界、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等。分析认为,不同交通方式技术经济特性可比性研究必须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视角,兼顾综合交通网络、综合运输通道、综合交通枢纽交通资源配置的要求,以综合运输通道布局规划与资源配置为重点,结合静态技术经济特性、动态技术经济特性、通道条件3个方面,运用逻辑判断和构建定量计算模型的方法,在充分考虑存量的基础上,重点从增量的角度构建比选平台。  相似文献   

18.
交通强国建设根本上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脱离这一基本目的来建设交通强国,则会在发展导向、发展路径等方面产生根本偏差。交通强国需要二三产联动、多产业协同,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交通运输业自身而言,交通强国建设要以高质量运输服务为核心,以提高交通运输服务的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快速、经济、安全、绿色、自主五大特征为指向。运输服务供给能力和运输服务质量是评价交通强国两个基本方面:运输服务供给能力要满足经济社会对资源时空配置的要求,即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与运输需求基本平衡;运输服务质量要满足人们对美好出行的基本预期,并在国际竞争中能够领跑世界并具有可持续性。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规模多项指标位居世界前列甚至第一,这仅仅是与我国人口、经济总量和国土面积的世界地位相匹配而已。根据本文构建的交通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我国距离交通强国还有差距。  相似文献   

19.
交通运输部组建后,我国交通运输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整合,为邮政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有效利用各种交通运输资源,成为当前促进邮政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发展邮政业,水文对目前邮政业利用交通运输资源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邮政业利用交通运输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邮政业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整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其结论是邮政业必须充分利用交通信息资源,协调交通管理部门,依托交通网络建设,提高邮政服务效率,以促进邮政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鉴于交通运输共享经济模式在广泛应用和迭代演化过程中,与既有产业和公共政策的冲突问题显现,对交通运输共享经济模式的概念和发展脉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既有共享经济概念围绕互联网技术对“闲置”资源展开配置,但与已知共享经济的理论预设明显不符,当前互联网信息搜集、存储和处理的强大功能,促使交通运输服务正在从及时性向即时性转变,有利于“闲置”资源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此,建议管制政策集中于以下方面:应从“完整运输产品”角度进行服务品质管制,要求互联网中的相关交易平台承担商业担保责任和连带责任;应对互联网交易平台的入口和流量进行资金安全监管等金融管制,要求相关企业承担新型业态对社会稀缺资源消耗的责任,对公共资源租金占用管制;应对交通运输设备设施使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监管,确保互联网远程控制的安全;应完善市场竞争与退出管制,落实资本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