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建泉州(包括市治鲤城区和晋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六县)现有回族4万多人,占我国东南地区回族人口的五分之一。泉州回族形成的历史和民族特性,与西北地区回族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具有不同特点。本文爰就调查所得,对此作一初探。 一、泉州回族形成的历史 泉州回族形成时间比西北地区的回族要迟,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辽宁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满、蒙、回、朝鲜,锡伯等三十九个少数民族。据一九八二年全国人口普查,回族人口为239449人,在我省少数民族中居第三位。至目前为止,对回族何时进入辽宁,其来源,分布和居住特点等问题,因史料缺乏,鲜有问津者,在全国回族史、志的研究和编写中,仍有“关外无文”之说。 相似文献
3.
回族古籍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广德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2):55-60
回族古籍是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主要以汉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小经”记录的各类文字和口碑等文献资料。文章从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回族古籍的定义、内涵、断限、分类与特点,对回族古籍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对今后回族古籍整理与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穆德全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3)
元代大批从中亚返回东土的回回人,散布全国各地。以“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的军屯方式,集体地、有组织地被编管在中原广大的土地上。后来,全国统一之后,由军屯转为民屯户,被编入当地的各基层乡社行政组织中,形成了初期的低级聚居区。明代,各聚居区的点,向四外扩散,人口得到了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5.
马建春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7,(2)
回族重商思想散论马建春在中华56个民族中,回回人以擅长经商、乐于经商而昭示出其鲜明的民族个性,史籍中有“回回蕃商”、“识宝回回”、“买卖回回”的别称,更有“回回善营利”以及““旱码头,大市场,回回行商遍四方”的说法。唐宋以来,连接沟通东西方贸易的“丝... 相似文献
6.
当代回族女作家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3)
中国回族女作家的成就是辉煌的。她们的文学道路乃至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轨迹,昭示着其特有的贡献与风彩。 相似文献
7.
海南回族文化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然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
回族是海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具有700年上下的历史和风格独特的民族文化。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原因,海南回族鲜为人知。其文化也时遇误解和曲解。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国外一些学者对海南回族产生了强烈兴趣,可是特定的文化模式和心理定势,使他们的观察与记录带有过分的选择性与片面性,其论著常带有猎奇觅异和以偏概全的倾向。解放以后,国内学者开始了对海南回族的研究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研究者太少,研究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8.
路伟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9-105
明清回族进士与回族人口的空间分布的相关性较为显著。除个别地区外,回族进士的空间分布状态大体可以反映回族人口的空间分布状态。回族进士与回族人口在空间集中度和平滑度上的差异,主要是分省取士的学额分配制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当代回族女作家创作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里麦·赵慧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作为祖国整个文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回族文学在展现时代精神,反映本民族社会生活,体现本民族风格特色的美学目标的追求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在大路的拓宽延伸中,一支颇有生机与前途的作家队伍行进在回族文学的旗帜下,人人矢志握灵蛇之珠,个个奋力抱荆山之玉。其中,巾帼不让伟丈夫,回族女作家勃然奋起,力匹须眉。北京的霍达,山东的马瑞芳、陈玉霞,云南的白山,江西的梁琴,河南的陈永萍,宁夏的于秀兰……这些风格独特的女性,以她们文学创作的丰厚成果引来了关注,争来了荣耀,带来了色彩。 相似文献
10.
马广德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5,(4)
在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中,回族是最分散的少数民族。从大兴安岭到帕米尔高原,从内蒙古草原到天涯海角都有回民居住,八百多万回族居民散市在全国2000多个县、200多个市里,全国98%的地方都有回族分布,可谓“回回民族遍毕夏”。全国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门源回族自治县、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孟村回族自治县、新疆焉省回族自治县以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在有些县、市中… 相似文献
11.
苏雪芹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本文认为影响回族精神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如伊斯兰宗教文化的主导作用;先辈原始血统的“天赋素质”,频繁的空间迁移及社区特征;汉族文化的影响等,在此基础上,文章简要论述了回族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马苏坤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3)
囘囘民族,筒称囘族,亦称囘囘。“囘囘”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但这时的“囘囘”,只是“囘鹘(今维吾尔族)的转音,并非指现代意义的囘囘民族。只是到了元代,囘囘才逐渐用于指称中国境内的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人。但清代的官方文书和私家著述,把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统称“囘民”,把信仰伊斯兰教的新疆称为“囘疆”、“囘部”。解放前的许多著作和文章中,仍未能将囘族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区别。如《新疆经营论》一书在囘族项下, 相似文献
13.
回族话形成的民族语言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生信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3):16-19
回族在使用汉语时,总是打上了鲜明的民族语言烙印。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回族内部的口语交际中,所以称之为“回族话”。回族话的形成和民族母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和汉语的区别,有着丰厚的民族语言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罗凉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0):45-49
生育和丧葬是人世间的大事,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诞生仪礼是接纳一个人进入社会的开端,丧葬仪礼则表示一个人最终脱离人世,它标志着人生旅途的终结。为办好这两件大事,回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丧葬礼仪,主要包括停尸、冲洗、穿克番、殡礼、下葬等仪式。回族作为四川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尽管人口较少,居住分散,但在丧葬上仍然保留了浓厚的伊斯兰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木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1)
我区的新诗创作,应当进一步表现鲜明生动的民族特点。 如果我们的诗人能够将自己敏锐、独到的观察,深沉、广阔的思考,通过鲜明的民族性格、精神风貌和生动的地方风物、传统习俗加以表现,那么,他的作品就会产生较大的艺术魅力,不但使回族读者感到特别亲切生动,有利于促进民族审美感情的交流;而且也会使他民族的群众觉得异常新鲜别 相似文献
16.
石春燕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4,(2):14-20
宗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地域、文化背景下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文章论述了清代以来桂林回族宗族的形成与特点,认为明代入桂的回回人世系相继不辍、人丁繁盛,桂林回族士绅阶层的形成及修谱建祠、设置族产、会族等活动的开展,是推动桂林回族宗族形成的重要因素。以宗族活动传承伊斯兰文化,宗族迁徙影响回坊兴衰,宗族功能的不完整性是桂林回族宗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与回族文化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文化观念是指以伊斯兰为核心所形成的反映回民族特征的一种意识形态,是随回族的发展而形成的,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回民家庭教育通过语言、宗教信仰、民族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对回族文化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回族在西南地方史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德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回族人口7219352人,四川和贵州两省回族人口各约10万人左右,云南回族人口近45万人。西南地区共约有回族65万人,从回族人口所占的比例来看,仅次于西北地区而居全国第二位。回族是个散居的少数民族,在全国主要和汉族杂居,而在西南,则和更多的少数兄弟族杂居。这是西南回族分布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还伴随着一个条件,即西南汉族分布多的地区,也是回族分布多的地区,彼此呈正比地杂居着。第二 相似文献
19.
林雅琴 《今日湖北(理论)》2007,(6)
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商业经济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得到迅速发展,使得这种经济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通过这些特点,可以了解到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商业经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明清时期回族文化特质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哲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1):7-9
回族文化是由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体系。始于明清时期的经堂教育、汉文译著活动以及门宦的兴起,使回族伊斯兰文化特征得以保持,并对回族日后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