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充满了理性的思辨色彩,在其理性的背后,隐藏着他对劳动者生活状况的深切同情。在全书中,除了明确反对不利于劳动力流动的学徒法令和济贫法外,斯密并没有直接提出其它的增进雇佣阶级福利的主张。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澄清人们对亚当.斯密的错解入手,探讨了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人、理性人之科学界定。尔后,从等价交换原则和经济利他主义两方面论述了经济人、理性人与诚信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充满了理性的思辩色彩,在其理性的背后,隐藏着他对劳动者生活状况的深切同情。在全书中,除了明确反对不利于劳动力流动的学徒法令和济贫法外,斯密并没有直接提出其它的增进雇佣阶级福利的主张。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理性的危机--关于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对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任何"理性"都是在具体思维传统之内的理性,生活在现代或后现代的经济学家们不得不再次追问黑格尔和韦伯反复追问的那个古典问题:什么是理性?或者,如麦金太尔所问的:何种理性?因此,我们必须对自亚当·斯密以来主宰经济学200多年的"理性主义"进行必要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杨玉成 《东南学术》2001,(4):202-207
休谟的自然主义人性论哲学构成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直接哲学前提。他的人性研究启发斯密从人性中寻求人类经济活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他对自然的诉求和对人类理性能力的怀疑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认识论基础,而他的同情学说则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道德心理学基础。休谟哲学的影响使斯密的经济学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使其置于深厚的人性论、知识论和道德论基础之上,使其与后来的纯经济分析相比,更能满足寻根究底的智力要求。  相似文献   

6.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在很长时间里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设之一.而新制度经济学在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的同时对这种假设做了批判与重新界定,使经济理论对人的研究更接近于现实的人,同时也对制度如何更好地安排从而更符合理性人的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经济人假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作为亚当·斯密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反映了微观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活动的行为本质特征.马克思批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经济人"等经济范畴当成超历史的永恒规律,但他并不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现代经济学用"有限理性"修正"经济人"的"完全理性"假设,进一步拓展了经济分析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8.
王健  彭晓娟 《北方论丛》2008,(5):148-152
自亚当·斯密以来,主流经济学家都把经济人假设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基础.这种过于简化的假设在解释人类的利他行为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提出,人们并不是总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常常通过模仿别人的行为来改进自己的处境.在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囚徒困境"博弈的分析,建立了利他行为的动态模型.当下,发扬利他主义精神对于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亚当·斯密问题"是否存在的论争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成为经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亚当.斯密问题"的产生源于斯密思想体系的内在矛盾,"亚当.斯密问题"的存在折射出人类在道德判断和价值追求上的困惑。探讨、深思"亚当.斯密问题"的困境,在今天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探讨制度变迁的理论更是纷繁复杂.纵观整个理论发展过程,我们发现合理定位制序分析中的理性问题,是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理性建构制序和自发演进制序关系的前提.本文在综合比较凡勃伦-康芒斯-诺斯建构理性观和斯密-门格尔-哈耶克演进理性观两条传统分析理路的基础上,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理性观定位制序分析中的理性问题,整合两种社会制序,并推测人类有限理性的"有选择建构"模式可能是制序变迁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在很长时间里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设之一。而新制度经济学在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的同时对这种假设做了批判与重新界定,使经济理论对人的研究更接近于现实的人,同时也对制度如何更好地安排从而更符合理性人的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提出的所谓"亚当·斯密问题",事实上并不存在.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认为,自利与利他都只是人性的一个侧面,人性既不是完全自利的,也不是完全利他的.在<国富论>中,斯密以人的"利己心"为出发点建构经济理论体系仅仅是由于经济科学研究的需要,并不表明斯密对人性的看法有了改变.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自独立之始就承袭了古希腊的自然主义思维方式,并深深地打上了建构理性的特性。首先,斯密之所以构设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很大程度上就源于接受了重农学派的自然主义思维,后来无论是李嘉图影响下的英国学派还是萨伊领导下的法国学派都继承了斯密经济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思维;其次,边际革命的兴起导致了经济学转向对稀缺性资源配置的研究,从而使得经济学的自然主义特性更为凸显;最后,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名义上继承了英国的"古典"或"新古典"传统,但其基本思维已经被法国的唯理主义传统改造了,从而具有了强烈的建构理性特性。经济学的建构性之所以日益隆盛,根本原因就在于,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主要勃兴于启蒙运动以后,而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唤醒知识分子的理性,在这种情况下,理论家逐渐倾向于把理性视为人类实际行为的依据,或者希望基于建构理性发现社会规律并用之指导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4.
林金忠 《学术月刊》2012,(10):72-81
西方主流经济学者一般视亚当亚当·斯密斯密为其思想源头,并奉之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然而,他们却是根据其主流理论自身需要而对斯密思想采取选择性的解读。这主要表现在:(1)熊彼特将斯密的经济思想视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某种前期思想铺垫,开了选择性解读之先河;(2)西方主流经济学者将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隐喻解读为自由竞争市场制度下市场机制的神奇作用原理;(3)斯密关于人性的理解,则被解读为以自利为行为之唯一动机的"经济人"概念。这些选择性解读曲解了斯密的思想:(1)将斯密关于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关系的论述解读为"均衡理论的雏形"是牵强附会的;(2)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并无特殊理论含义,它与主流经济理论所谓市场机制原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3)所谓"经济人"概念则是对斯密的"人性观"的片面歪曲。这些选择性解读塑造出一个虚构的亚当.斯密,严重误导了人们对斯密思想的认识,因此,需要还原一个真实的亚当·斯密。  相似文献   

15.
道德: 经济活动与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开始,特别是经过“边际革命”,逐步将其理论建立在了“经济人”或“理性”的基本假定上面。有了“理性”的假定,经济学家便致力于建立经济学(几乎是关于市场交易的学说)的更加简化也更加精美的数理体系。以阿罗和德布鲁为代表的经济学的现代体...  相似文献   

16.
亚当.斯密是把经济增长问题作为总题目来进行研究的第一人,他以经济增长为主线作出多方面的、相当深刻的分析。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不仅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而且对现在增长理论和经济学发展的影响也很大。斯密强调供给增长在当时环境下有科学成分,但也存在理论上的缺陷。正因如此,斯密经济增长思想的成就和失误对当代的经济增长理论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巨大影响,对斯密思想的传统研究,多出自自由资本主义的视角。本文尝试对此思想路径作出批评,力求通过对其正义理论的叙述,揭示其道德哲学基础,梳理出其自然法和政治理论的总体框架、特点,从而回到斯密思想之真相。正义是亚当.斯密道德哲学中最关键的概念,它不仅是一种伦理德性,也还是政治和法律德性。正义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是包括商业在内的任何社会不可缺少的消极德性。因此,仅从正义出发,斯密对商业社会的论述也必然具有政治和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的理性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学理论基石的理性假设,从其提出到如今的发展,经历了从人性抽象到工具意义的演变。斯密眼中的理性经济人是合乎道德的,是受各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制度约束的,法律、习俗惯例、社会地位及别人的评价等构成对极端自利行为的强有力制约。随着数学的大量应用,经济学理性由最初的人性假定逐渐演变为工具性概念:理性被膨胀为追求最大效用的工具,经济人被转化为一种理性选择概念,市场被视为一种计算手段和机械结构。因为在逻辑自恰性、形式化与精确性等方面具有无与匹敌的优势,工具理性主义的分析范式还将居于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亚当.斯密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更是一位思想深邃的伦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同情”作为斯密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往往被人们从一般意义上所理解,忽视了“同情”理论所隐含的和谐思想。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时,重新认识斯密的同情思想,将会带给我们一些有用的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为货币理论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货币起源研究和货币职能理论上既有相同点,也有区别。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亚当.斯密在货币理论的研究上产生了失误,为卡尔.马克思在货币理论上的突破提供了前提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