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造公民理性法律意识推进中国法治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理性法律意识作为法治精神的核心内核具有驱动法治制度化建设的引导功能和驱动公民积极守法的耦合功能。中国历来缺乏法治传统 ,现实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结构状况又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制约着公民理性法律意识的形成。因此 ,塑造公民理性法律意识推进法治进程成为法治建设中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论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是评价社会主体对现代法律和法治主观把握状况的标尺,包孕着法律形式观现代化和法律价值观现代化的标准,而公民对法律的信仰状况则是评价社会主体法律意识现代化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法律的形式合理性观念是现代法律形式特质的主观心理确证,它包括法律规范的形式严整性观念,法律体系的完备、和谐的观念,法律的程序化观念和法律的效益观念;而法律的价值合理性观念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内在法权关系和现代法的价值理念的体现,它包括自由追求与理性自律相统一、个人权利主张与社会利益维护相统一、人格平等和坦然面对差别相统一以及法律是维护合法权威与防止、制约权力滥用的统一的观念等具体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3.
李克艳  赵庆鸣 《创新》2009,3(3):69-72
诉讼意识是法律意识的核心,实现法治必须关注法律意识的培育。传统理论认为“无诉”在当代农民诉讼意识中居于主流地位。然而调查表明,新时期农民的诉讼法律意识较之以往,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农民的诉讼意识与具体的诉讼行为之间存在诸多障碍与矛盾,导致农民实际发生各种纠纷时,仍然较多地选择诉讼以外的解决方式。农村法治化进程缓慢更多的原因并不能简单归结于农民法律意识落后,实现法治的重任更多地在各级政府机关身上。  相似文献   

4.
走进新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翼星 《求是学刊》2001,28(4):9-12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 2 0年中国哲学界许多问题的展开和许多理论倾向的形成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相关。李惠斌教授认为 ,在过去 2 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过程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迪 ,为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性话语模式 ,提供了重要的话语背景。张一兵教授强调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重新面对我们一度以为完成了的文本和人物”进行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 ,同时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 ,研究的重心要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胡大平博士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了专门的划界。张翼星教授概括了目前哲学界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特别是哈贝马斯以及关于萨特思想和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大大突破原有若干派别的范围或框架 ,呈现更广阔的视野。陈学明教授回顾了过去 2 0年中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 ,提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着眼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启示 ,必须强化问题意识 ,必须拓宽视野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们今天如何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学明 《求是学刊》2001,28(4):12-15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 2 0年中国哲学界许多问题的展开和许多理论倾向的形成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相关。李惠斌教授认为 ,在过去 2 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过程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迪 ,为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性话语模式 ,提供了重要的话语背景。张一兵教授强调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重新面对我们一度以为完成了的文本和人物”进行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 ,同时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 ,研究的重心要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胡大平博士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了专门的划界。张翼星教授概括了目前哲学界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特别是哈贝马斯以及关于萨特思想和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大大突破原有若干派别的范围或框架 ,呈现更广阔的视野。陈学明教授回顾了过去 2 0年中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 ,提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着眼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启示 ,必须强化问题意识 ,必须拓宽视野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斌 《求是学刊》2001,28(4):16-18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 2 0年中国哲学界许多问题的展开和许多理论倾向的形成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相关。李惠斌教授认为 ,在过去 2 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过程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迪 ,为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性话语模式 ,提供了重要的话语背景。张一兵教授强调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重新面对我们一度以为完成了的文本和人物”进行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 ,同时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 ,研究的重心要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胡大平博士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了专门的划界。张翼星教授概括了目前哲学界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特别是哈贝马斯以及关于萨特思想和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大大突破原有若干派别的范围或框架 ,呈现更广阔的视野。陈学明教授回顾了过去 2 0年中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 ,提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着眼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启示 ,必须强化问题意识 ,必须拓宽视野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作为批判的后马克思主义话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大平 《求是学刊》2001,28(4):19-21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 2 0年中国哲学界许多问题的展开和许多理论倾向的形成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相关。李惠斌教授认为 ,在过去 2 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过程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迪 ,为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性话语模式 ,提供了重要的话语背景。张一兵教授强调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重新面对我们一度以为完成了的文本和人物”进行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 ,同时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 ,研究的重心要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胡大平博士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了专门的划界。张翼星教授概括了目前哲学界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特别是哈贝马斯以及关于萨特思想和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大大突破原有若干派别的范围或框架 ,呈现更广阔的视野。陈学明教授回顾了过去 2 0年中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 ,提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着眼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启示 ,必须强化问题意识 ,必须拓宽视野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 2 0年中国哲学界许多问题的展开和许多理论倾向的形成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相关。李惠斌教授认为 ,在过去 2 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过程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迪 ,为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性话语模式 ,提供了重要的话语背景。张一兵教授强调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重新面对我们一度以为完成了的文本和人物”进行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 ,同时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 ,研究的重心要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胡大平博士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了专门的划界。张翼星教授概括了目前哲学界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特别是哈贝马斯以及关于萨特思想和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大大突破原有若干派别的范围或框架 ,呈现更广阔的视野。陈学明教授回顾了过去 2 0年中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 ,提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着眼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启示 ,必须强化问题意识 ,必须拓宽视野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法律意识形态的价值属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意识形态是法律意识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法律思想.法律意识形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意识的最重要的属性在于,法律意识形态具有价值性.法律意识形态的价值性表现为法律意识形态体现人们的法律价值观或者政治倾向性,决定法律活动的发展方向.法律意识形态反映人们有关法律问题的基本立场、态度、价值观或者政治倾向性.法律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在法律领域的体现,是法律意识的核心内容.法律意识形态对法律活动具有方向指引作用,是法律意识中最具有指导意义的组成部分.统治阶级的主要法律思想就是社会的主流法律意识形态,决定着法律意识和法律活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5,(4):72-75
主体性问题是近现代以来哲学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以及西方哲学界有关主体、主体性涵义、价值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成果的综合分析,对法律主体进行论述,结合当今法治全球化的背景和我国当前法治进程,揭示各法律主体主体性的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社会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全  冯卫国 《社科纵横》2009,24(2):68-70
公正执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否能够公正执法不仅关系到我国整体执法水平,它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正执法的作用和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影响我国各项执法活动的因素很多,但首要因素是执法机关和执法者的职业法律意识。没有较强的职业法律意识即便有再健全的法律体系、再强化的监督体制、再良好的执法环境,照样会造成执法质量的降低乃至枉法裁判。职业法律意识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而且需要长期的培养和强化。这就需要一方面要常抓不懈,另一方面要从个人、领导、单位、集体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培养和强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观念的形成对当代东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此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观念的建构中,以及此后的延伸与发展中,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的明显分流.无疑,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的形成都是与不同的政治意识紧紧地交合、渗透在一起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都在努力阐释和宣传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但由于各自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各自的政治思想和理论观念不同,因而他们各自的理论内涵和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3.
白雪  施延亮 《社科纵横》2009,24(6):84-86,89
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建设符合和谐社会的法律秩序则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法律秩序作为社会秩序的基本现象,同时也是法的基础价值。法律秩序的形成可以促进社会繁荣,为人们提供安定、幸福的生活环境。笔者拟通过法理学视野对法律秩序的形成因素进行探讨,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借鉴各种学说对法律秩序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主要归纳法律秩序区别于其他社会秩序所具有的特点和法律秩序所独有的社会功能;第三部分旨在详细分析法律秩序形成的各种因素,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律适用过程中司法权威的树立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以及民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这是国法学界关于法律意识概念的主流观点,在我国长期流行。这种对法律意识概念的解释,来源于前苏联的法学理论。这样的法律意识定义,有其合理性,但并非是绝对科学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法律意识的认识也应当有所提高。法律意识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对法律意识问题的认识也应当立足于心理方面。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法律意识更能够揭示法律意识的具体心理表现,也更加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5.
邹诗鹏 《求是学刊》2001,28(1):9-12
21世纪中国人学研究从总体上看仍然是最近 2 0年来中国哲学界沿着人道主义、主体性、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路向 ,以及尤其在 90年代明确地以“人学”为口号所展开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经过长达近 2 0年的积累和酝酿 ,结合中国在新世纪的社会发展状况及问题 ,中国人学研究可望在新世纪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一、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风格与气派 ,实现当代语境下的中西方人学的建设性对话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主要理论资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具体来讲即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亦即历史唯物主义。通过人的历史实…  相似文献   

16.
熟悉国外"左派"学界最新动态的学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他们的解读思路中,基于经济线索的批判理论与基于文化或政治线索的批判理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他们正在建构一种综合性的批判理论.这对我们从整体上准确地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线索是否有启发呢?本文试图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双重线索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7.
李东浩 《社科纵横》2007,22(6):98-99
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使他们成为守法公民,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本文就大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育策略作了简略的论述,提出减少大学生犯罪途径之一,在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在不断丰富学生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法律观念及法律自律意识,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研究者在比较中日法律意识之后,通常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不如日本,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法律意识并不仅限于内法层面和私法层面,日本人在普通法律方面的意识确实优于中国,但日本人缺乏是非观念,在对法律本质的认识上,在公法、国际法律层面的法律意识一点也不比中国好。特别是近些年日本新民族保守主义兴起,其国家决策和民众舆论所反映出的对外法律意识更让人担心。日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日本人的法律意识真的很好吗?本文将试着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代中叶以来,在战后迅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开始逐渐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重点转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流派和思潮。从他们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机器的具体分析看,其研究之深入细致,争论之广泛激烈,在二十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的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特别是在法国、联邦德国以及美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领域内的大量著述,不仅在他们自己的队伍内部,而且在整个西方政治学界都已经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而且有些研究还不够充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系统中国化的组成部分和逻辑必然。通过对现有一些概念分析比较可知,使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概念更为恰当。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路径有两个层面,即实践层面和文化层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法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两个部分,但主要是后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