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校教育废置无常,而北朝的学校教材在突破前代固有模式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并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官学教材以崇儒为主,注重五经及《左传》《毛诗》《论语》等经学教材的讲授,在数学方面官学采用《九章算术》作为算学教学用书。私学教材在遵从官学教材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教学,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及组织方法上更为灵活和富有个性,教材的门类及内容都更加多样化。私学蒙学教材内容以识字为主,兼顾立身行事、学习态度、伦理道德,常用教材包括《急就篇》《颜氏家训》《千字文》等。除此之外,北朝学校教材还增加玄学、佛学、文学、史学、科技等方面的内容,体现出以游牧民族为主体北方政权教育文化的实用技术化特征,在中国古代学校教材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两汉时期曾经一度繁荣的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衰落。其原因包括汉朝正统的衰落导致儒家学说可信性的降低,魏晋时期的战乱和政权交替对儒学的削弱,选举制度的变革和学校教育的弱化对儒学的影响,以及道教、玄学、佛教思想的发展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等。  相似文献   

3.
试论学校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朱新春学校管理与学校教育是一对双胞胎。学校教育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离不开社会、尤其是是社会统治阶级的控制。社会控制的组织形式是设置多层次的教育行政机构,在学校内部设置多层次的学校行政组织。学校行政的根本职能就是根据学校自身...  相似文献   

4.
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绘画价值观追求的是认识功能和伦理教育,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画论价值观转向审美。关于这一转变的原因,以往论者都集中在社会风气和思潮变化的讨论上,但是我们认为,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画论提出者由以往的思想家、哲学家、统治阶级而转换为艺术家本人。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维埃俄国在废除沙皇时期的以监视师生为主要目的的督学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学校督导制度.当时,督导员的任务是定期督视学校,加强教育行政机构同学校的联系,给学校和教师以实际的帮助.由于当时的苏维埃国家处在内外交困的逆境之中,学校的督导工作不可能正常地开展.随着外国武装干涉、国内战争的结束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维埃国家的国内国际环境日益稳定.1923年12月,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一次全俄国民教育督导员会议.在研究了当时的学校督导工作后,会议指出,督导工作主要侧重于社会教育、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1930年4月,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作出了关于国民教育督导员工作的决议.可以说,到30年代,苏联学校的督导制  相似文献   

6.
论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兴盛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发展的集中反映是家族教育的兴盛。当时家族制度的盛行及伴之而起的门第观念的强化,构成了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昌盛的社会基础和内在动因;官学教育的兴衰不定和儒学的衰微使得人们形成了一种崭新的社会价值观念,这便为家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思想基础。加之,九品中正制与征察选官制度对品、学的要求,促进了世家大族对家族教育的重视。在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得以兴盛。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日本在教育行政管理领域,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督(视)学制度。战前和战后日本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在性质上有很大不同,在这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其督学系统在学校评价上所发挥的作用也有很大差别:战前,在实行指挥、监督教育行政的背景下,督学系统主要通过调查和认证对学校进行评价;战后,在实行指导、建议教育行政的背景下,督学系统不再直接干预学校的运营,学校评价以“自评”为主。  相似文献   

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政府宏观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的更新环境下,扬州各县近代新式学校的发展势头得到了延续。扬州各县教育经费在制度保障下不断增加,提升了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课程、教材出现新的变化,教学方法也日新月异。虽然仍面临着很多困难,但其进步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9.
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西北诸族融合于汉族的趋势和特点隋唐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在全国施行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融合。然而,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融合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和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论“学校法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作者承担的“关于教育法学若干问题研究”课题中的一个子课题。全文共三个部分。这里发表的是二、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立我国学校法人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包括:一、确立学校法人制度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需要;二、学校法人制度是在学校中实现政事分开,党政分开的有效形式;三、学校法人制度是推动学校内部全面改革的必要前提。现代法人制度在各国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和法律虚无主义的一定影响,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并无关于“法人”的立法具体规定。1986年颁…  相似文献   

11.
霸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特殊的机构和政治现象,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霸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出现,导致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的削弱;幕府机构和公府机构的高度膨胀;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轻外重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概念需要明确。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现代学校制度应具有教育人本化、校长职业化、产权明晰化、管理科学化等特征,从学校法人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三方面构建,形成一种能够在市场机制、公共权力和公民社会之间获得更好的内在均衡的学校治理架构。  相似文献   

13.
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是进行体育活动所必不可缺的物质前提。学校体育经费依附着教育经费的开支,由于长期的教育经费不足,学校体育经费也受之影响,难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并结合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场馆的现状,从中找出有利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途径。一、学校体育与教育的关系在教育体系中,体育经历了历史长久的筛淘,它能在学校庞杂的课程中脱颖而出保留了下来,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各时期中认识到了它与教育共存的重要性。在社会各时期中,体育的内容也随着各时期的需要和环境变化而变化。在战争时期,学校体育项目改为军事项目为主。在现代化的和平时期,由于现代化住宅的限制,运输工具的发展,劳动力的解放,人们的运动量大为减少,体质下降。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以竞赛、娱乐项目为主的体育运动将成为主要内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和核心。高等教育学制是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教育程度上来分,它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近代的八十年,不仅是中国历史发生质变的过渡时期,更是中国教育制度承先启后、除旧布新的丕变时期,可以说,中国学校的基本格局已由那时奠定了。虽然学校的教育方针、学科设置和具体课程的内容会因改朝换代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增减,但基本的科目却几乎无多少变化,尤其体育课更是如此。(一)中国古代体育教育述略我国古代学校的体育教育,随着朝代的更替,世风的变化,总的来说是走着下坡路,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美国特许学校制度的借鉴和推行,对于扩大优质教育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改革愿望、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改造薄弱学校中的作用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机构设置、隶属关系、管理权限的不同,借鉴美国特许学校制度应尊重体制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体育事业是农村全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进入“十一五”发展时期,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给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同时农村学校体育也面临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其现状水平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学会椒江教育改革试验区在"教育股份制"①办学基础上提出的"现代学校制度"及其实践,对现行政府、学校、市场和社会之间的传统结构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把椒江推行的"现代学校制度"界定为:以学校法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以学校依法自主经营为核心,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政府专注于制度建设和公平保障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既要有必要的经费投入和必要的办学物质条件保证,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真正建立起维护教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制度体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干部三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把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发端于魏晋的九品中正制由于其对巩固统治的作用而被十六国时期的一些统治者沿袭,并在北魏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中央和地方两个中正系统分张运作的新变化。其后的北朝各政权虽然在中正选任、执掌和作为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但大体上仍沿袭北魏之制。九品中正制与流内流外制度、门阀制度等相互作用和影响,在北朝的选举制度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