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斤茶叶     
郑能新 《领导文萃》2007,(1):180-182
赵明从那张破藤椅上站起来,冲女人说:“我得跟主任说说,那样的茶叶送给他,还不如不送呢,那是他喝的?”女人说:“咋就喝不得?”赵明说:“喝得也不能这个时候给他喝啊。”女人知道赵明瞄准了科长的位于,就不做声了。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财     
<正> 几年前,我有一位朋友决定下海经商。说实话,他是属于那种聪明绝顶的人,从不干“使自己吃亏的事”,大事小事总拿别人开涮。在待人处事上,确实表现得既机智又有分寸,因此有人喻他“比猴还精”。他对这个称谓颇有点沾沾自喜。决定下海时,自认为就是经商的料,然而,他踏入商海以后,却一次又一次地落入人家的陷阱,好几次差点血本无归。有次在酒桌上,他私下对我说: “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我真是拍肿了脑袋都没有想通。”我问他: “你是不是总在算计别人?”他不语。后来,我不客气地帮他解题: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你太“精明”。别忘了:傻瓜干不了最蠢的事,最蠢的事都是精明的人干的。  相似文献   

3.
中庸     
我不知什么是中庸,我知道有这么一个知识分子,他因为他的学识坐牢,他就把儿子带进山区,使儿子变成文盲。我不知什么是中庸,我知道有一个人住在北极,他说北方太冷了,他要迁到南极去。他忘了南极也很冷,和北极一样冷。纪律,大我,奉献,理想,现在都成了引人一笑的词。上一代有人借“纪律”奴役别人,借“理想”欺骗别人,借“大我”抹煞了别人,借“奉献”榨取了别人,于是有人非常愤慨甚至矫枉过正,扑向极端。所谓中庸就是:“纪律”还是得要,“大我”还是得有,“奉献”、“理想”还是得尊重——也就是说,不要为了北极太冷而搬往南极。纪律、大我、…  相似文献   

4.
《领导文萃》2008,(14):98-98
一位漂亮女歌手,抽到选择题:“阿基米德发明了杠杆原理:请问以下哪句名言是他说的:A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B知识就是力量;C我看得比别人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女歌手略作思索后说:C  相似文献   

5.
经常看到别人做事麻利,有时难免心有不服:你的那点本事跟我差不多,给我干那事定会干得比你好! 你的职场人气指数有多少?问得好!它及时给了我一份进行反思的清醒剂。是的,也许别人的能力跟我差不多,甚至不比我强,但是为什么他总是做得好,而我自己总是起伏不定,原因在哪7 原因就是他还有其他人的协助,而我用的是自己的力量,一个人的。这就是区别!  相似文献   

6.
正1.在与你在乎的人吵架的最高潮,能让他(她)全盘崩溃的那句话就在你的舌尖上,你却忍住了没有说。2.对局面有掌控,对未来留余地,对他人有宽容,对自己有约束。3.即使在最受伤的时候也不会随意乞求别人的同情。把伤口扒开给别人看,只会让人腻味,既无益于自己,也无益于别人。4.对最熟悉、最亲切的人,依然保持尊重和耐心。关系再好也不能直白地说对方的短处,尤其是在有其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4则     
《领导文萃》2011,(9):52-52
神父与上帝 小彼得自豪地对他的朋友说:“我叔叔是神父,所有的人都称他尊敬的神父。”小保罗说:“我叔叔是主教.谁跟他说话都称他阁下。”小拉克乌斯不服气了:“这有什么了不起。我叔叔体重150公斤。所有的人见了他都喊道:噢!我的上帝!”  相似文献   

8.
《经理人》2011,(9):126-127
“我在想是不是应该在浦江论坛微博上发一个寻人启事,寻马云。”朱岩梅想请马云参加今年的浦江创新论坛,并在大会上发表演讲。“我已经跟马云的秘书在联系了,我问他在哪,只要在国内,我说我要当面跟他讲,写在纸上就没有意思了。用五分钟跟他讲这个问题,我相信他很难拒绝我。或者直接把寻人信息发到马云微博上去。”  相似文献   

9.
博文集萃     
正让别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你成功的高度职场上,有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有人生怕别人舒服,尽量让别人不舒服,而只要自己舒服。还有一类人生怕别人不舒服,尽量让别人舒服,哪怕委屈自己。因为我做猎头职业的原因,接触的老总有几十万年薪的,也有几百万的,甚至有过千万级年薪的老总。要问我这些老总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的回答是,越是高薪的老总在与其交往中他越会让你感觉到舒服。跟千万年薪的老总谈,谈上两到三个小时,无论我说的话是酸甜苦辣等味道,他们都能把每一句话平  相似文献   

10.
我来到国内演讲时,时常遇到一些学员,他们在上课前问我:“杜老师,你到底在教什么呢?”我跟他们说:“我教的是成功学,专门帮助别人成功。”他们说:“杜老师,有那  相似文献   

11.
正三年前,我获得以色列一个奖后应邀去以色列大使馆参加庆祝酒会,其间大使先生跟我大谈以色列人如何重视教育,我也跟他谈中国人是如何重视教育。他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们的教育方式跟我们不一样。"他给我举了以色列原总理西蒙·佩雷斯的例子,说他小学的时候,每天回家他的母亲只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今天你在学校有没有问出一个问题令老师回答  相似文献   

12.
正一位部队老首长说:"革命战争年代,谁是共产党员不用问,枪林弹雨冲在最前面的肯定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进医院的肯定是;评功评奖把荣誉让给别人的也肯定是。共产党员在拼死战场上就是高人一头,在待遇荣誉面前总是低人一头!""高人一头"与"低人一头"的论断激彻心灵,令人震撼。长征时期,一支装备很差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前进。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原来有位衣服单薄破旧的老战士被冻死了。将军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有人小声  相似文献   

13.
亲近客户的8种沟通方式 有一次我去买家具,看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具摊子,都不是很喜欢他们的款式,就想要离开.当走出家具城时,有一个人拉住我说:“先生,我看你刚刚都在看茶几对不对?” 我:“对呀.” 他:“你看看我的茶几.” 我:“看了,都没有兴趣.” 他:“先生,等一下,我保证你看了会有兴趣.” 我:“什么兴趣?” 他拿出一个榔头,直接就往那个玻璃面上敲下去.当时我吓了一跳,生怕他把那个玻璃敲碎了伤到我.结果他敲完之后,玻璃却完好无损. 他跟我说:“先生看到没有,这是钢化玻璃,你买一般玻璃的茶几就算800块钱一个,看似便宜,实际上小孩一碰就破了,你又要换一个.现在我这个茶几1800块钱,看似比别人家的贵,但它再怎么敲都破不了.先生,你要不要来试试看?”  相似文献   

14.
正紧随毛主席的身边人被招进中央读书班的时候,庄受宠若惊。他很快学习到了重要文件:毛主席致江青的信。毛主席说"我有些什么事情,我都不能跟别人说,只能跟你说"。读书班里除了他之外,都是造反派的风云人物,而他,只知围着墨绿色球台打转的木讷的乒乓球运动员,显得那么"落后"———他的第一张大字报,还是由第一任妻子鲍蕙荞写好,逼他签字的。  相似文献   

15.
季羡林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术上的造诣,是我们这一代人学之不尽的。《季羡林先生》这本书却以相当篇幅披露他自我剖析在政治逆境中的怯懦与无奈。季羡林在“牛棚”中长期“劳动改造”,受尽折磨与侮辱。他说:“我的自我感觉是:非人非鬼,亦人亦鬼。别人看自己是这样,自己看自己也是这样。不伦不类而又亦伦亦类地套用一个现在的哲学名词,自己已经‘异化’了。”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他在《牛棚杂忆》中写道——当时,天天劳动强度很大,肚子里又没有油水,总是饥肠辘辘,想找点吃的。我曾几次跟在牢头禁子身后,想讨一点…  相似文献   

16.
人应该有涵养!但是,万一职业对有没有涵养并不苛求呢?假如一个人没有机会受教育,社会环境不具备那种条件,还能要求他奢谈涵养吗?要是周围的人不允许他成为有涵养的人呢?如果涵养使得他在同事、朋友和亲人之间变成了一只“白乌鸦”,从而妨碍他跟别人接近,岂不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7.
《领导文萃》2006,(8):163-163
作家梁晓声为了说明“人文”这个意思,他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我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着外交部的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前边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断地从后窗看着我们的车。车轮滚起的尘土扑向我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我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下来了,下来一位先生,对我们的司机嘀咕了几句,然后回到车上,把车靠边,让我们先过。我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了什么了?”司机告诉我:“他说:‘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边,这不公平。’他还说:…  相似文献   

18.
反腐调查     
尚庆学 《领导文萃》2009,(12):147-147
我来到反腐倡廉小组不到一个月,领导就分派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到群众中做一个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最痛恨腐败官员什么?选项有三:A、贪污;B、受贿;C、卖官。我来到大街上,看到路边有三个等车的人。我走上前,说明来意,每人发给一张问卷表。第一个人像是个体公司职员。他看了看表格,摇摇头:“这跟我们没多大关系.我什么都不恨。”第二个人是中年妇女。  相似文献   

19.
秦兴玲 《科学咨询》2007,(14):31-31
“老师,我不是不懂那些道理。可我妈妈一天到晚唠口刀,我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她越说做不得的我就越要去做。”这是一个离家出走被找回来的女孩对我说的话。家长会上,家长们也满肚子委屈:“现在的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他要什么我就给什么,可他怎么还是要跟我们对着干呢?”“我们骂也骂了,打也打了,道理也讲了,可他就是听不进去。”……  相似文献   

20.
一次,威尔逊正在擦皮鞋时,进来一位外国外交官。“怎么,总统先生,您自己擦皮鞋?”“是啊,不给自己擦,那么您给谁擦?”威尔逊是美国第十一任总统。他任新泽西州州长时,一个好朋友———也是一位议员,突然去世,他深感悲痛,谢绝所有来访,但还是有个人自称有紧急要事,闯了进来。“州长,”那政客毫不脸红地说,“我希望得到他现在的位置。”威尔逊说:“是吗?我求之不得,绝对同意。不过你得去跟殡仪馆商量商量,看是否可以。”威尔逊:讽喻自然的幽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