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莺莺传〉新解》一文,打破张生即元稹,《莺莺传》即元稹自传,和张生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元稹所塑造的张生,是作者自身经历、认识与情感世界的再现,张生的心路历程,也是元稹的真实心灵。张生所作所为,既是对莺莺的伤害,也是对自己的折磨,那是时代的、社会的悲剧。对此,元稹既有怨艾,又不无悔恨。在真情的驱使下,他创作了《莺莺传》。  相似文献   

3.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生与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剧中张生的形象在动态的发展中变成了作者和其所处时代的代言人。本文试从《莺莺传》、《董西厢》、《王西厢》三部作品中分析张生形象的演变和转型,进行逐层分析,以期把握形象实质,挖掘作品精髓。  相似文献   

4.
《莺莺传》研究一直是元稹研究的热点,张生即元稹自寓是大多数学者都认可的观点,而吴伟斌先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极力反对自寓说.事实上,《莺莺传》是一篇自传性小说,吴氏用小说性否定自传性显然是不可取的.而且,吴氏对元稹恋爱的考订存在明显失误,其学术批评方法也很不规范.  相似文献   

5.
《莺莺传》是唐传奇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在当时及对后世影响最大。从张生和莺莺都是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这一新的审视角度来分析《莺》传的具体情节,可以看出张生是元稹着意鞭挞的对象,莺莺是作者倾注同情的人物。文末的“忍情”之说,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读者的客观感受是统一的。因此对《莺》传的评价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应予重新认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元稹《莺莺传》的文本、唐代社会、唐人传奇、元稹诗文之考察,从而得出结论:《莺莺传》为元稹游戏之作,并试图作出心理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唐代元稹在其传奇小说《莺莺传》中,写了一个千古流传的爱情悲剧。前些年的有关文章几乎众口一辞地认为,爱情悲剧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封建制度造成,有其社会原因,但是直接的制造者则是张生,是张生对崔莺莺的“遗弃”而造成了悲剧。针对这一传统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莺莺传》中崔张分离的根本原因,在于张生惯于恣情行乐的人生态度,及其男性占有欲望满足后不会负责的轻薄无行。而元稹作为张生的原型,这种人格特征的形成与其早年的生活经历和身处中唐进士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元稹之所以并不讳言这段艳情,且对自己始乱终弃的凉薄行径振振有辞,亦是中唐新兴进士群体品行无根柢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9.
<莺莺传>中的张生是元稹的自寓,千百年来一直异口同声,"早有公论";笔者十多年来曾发表多篇拙作,第一个否定张生就是元稹自寓的说法.近日尹、程两位先生撰文批评笔者的观点,现对尹、程两文作再商榷.  相似文献   

10.
《莺莺传》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代传奇中,元稹《莺莺传》是一个很特出的存在。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唐之传奇文》中就将其与李公佐之作相提并论,谓为“于后来影响最大而特可注意者”。然而同时又说它“并不怎样杰出”。的确,《莺莺传》是一部影响很大又有着严重思想、艺术缺限的作品。关于此文思想性的局限,前人已多所论列,鲁迅所谓“篇末文过饰非,遂恶堕趣”(《中国小说史略》)正是从这个角度而言的;然而关于它在艺术上的失误及原因,却向少专文论述,间有涉及,也语焉不详。本人即从这里入手,也来谈谈《莺莺传》之得失。  相似文献   

11.
元稹《莺莺传》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小说经典,它所塑造的崔莺莺形象给读者留下了独特而深刻的印象。莺莺为什么“先拒后奔”?张生身边的朋友有的认同张生的“尤物”惑人论;有的则不同意他的自我辩护,“所善杨巨源”就认为是“风流才子多春思”,才使莺莺成了“肠断萧娘”,责任在张生的引诱。宋人多赞同杨巨源的看法,秦观与毛滂的《调笑转踏·莺莺》,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一致同情莺莺的不幸,指责张生的薄情。他们的分歧集中于认定事件责任人上面,对事件发生的动机和当事人的心理并未予以关注。元以后,由《莺莺传》发展而来的王实甫《西厢记》风靡大江南北,《莺莺传》本身已少有人关注了。近代以来,古代小说研究者得出了统一结论:“先拒后奔”是莺莺冲破封建礼教的精神桎梏,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在“情”与“礼”的斗争中勇敢拥抱“情”的表现。这样的结论见诸《牡丹亭》,见诸《红楼梦》,见诸许许多多的古代言情作品,几乎成了大部分古代言情作品的标准答案。我们不禁要追问,这么多作品从同一个模子里铸出,它们的个性是什么?经典作品、典型形象的“这一个”何在?如果我们承认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那么就不能笼统地套用一种预设模式来框定。而应从作品本文出发,具体分析其情境和意蕴。目前还没有从性心理角度考察《莺莺传》中莺莺“先拒后奔”行为的研究成果。该行为是莺莺的性羞涩心理及其克服的表现。“先拒后奔”是《莺莺传》的核心情节,如何诠释这一情节,对理解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和艺术特色至为关键。《莺莺传》通过“先拒后奔”这个情节,不仅明确而坦然地交代了男女性欲求这个基本事实,而且将建立在欲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对比元稹《莺莺传》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最大突破就是成功塑造了丫鬟红娘。其成功不仅在于红娘聪明伶俐、泼辣机智、正义勇敢等性格的突出,更重要的是红娘内心情感较前些作品的逐渐丰富。其中,红娘对张生的情感变化作为维系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直接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厢故事里的张生形象在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中热中功名 ,在金代的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中功名与爱情并重 ,在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则爱情至上 ,这反映着作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由重社会价值的实现到重个人情感的内敛、内倾的心态嬗变。  相似文献   

14.
《西厢记》是优秀的古典名剧,七个世纪里受到了相当的重视,而它的源头《莺莺传》则相对冷落.诚然,《莺莺传》“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但小说堕入恶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作深入的探究.而张生形象的艺术价值以及性格意义,更值得公正而深入地讨论.《莺莺传》的价值,不仅在于谱写了一曲爱情悲歌,为后世的西厢故事提供了艺术蓝本,更在于它塑造了一位遭人唾骂而又发人深思的张生形象及一位令道学家也为之啼嘘的莺莺,是韵文学处于颠峰时期叙事文学展开心灵这一无形宇宙描写的  相似文献   

15.
西厢故事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在元稹的《莺莺传》、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以下简称《萱东厢》)以及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以下简称《王西厢》)等三部作品里,都曾以同名出现,并分别构成了同名人物形象系列.下面就以比较的方法探讨一下每一系列中三个同名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历来文学史总把张生当作一个"始乱终弃"的道德败坏者来加以申斥.而事实上这并不符合元稹创作的本意.在小说中,张生是一个"善补过"的被时人肯定认同的正面形象,甚至连被他抛弃的莺莺也体谅其负心行为,认为"固其宜也"那么就出现了古今两个不同的张生.而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主要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玉人"呈现出一定的隐语色彩。《莺莺传》和《西厢记》中的"玉人"指谁,历来众说纷纭。通过考析原典,旁及文本生成环境等,认为小说和戏曲作品中的"玉人"所指并不相同。《莺莺传》中的"玉人"指张生;《西厢记》中的"玉人"则指崔莺莺。  相似文献   

18.
元稹的<莺莺传>是唐传奇中的名作,多数学者都从其人物形象、爱情悲剧成因、作者创作心态等方面来作为<莺莺传>研究的核心,但却很少有人仔细分析过出现于作品中莺莺致张生的那封书信.这封动人心弦的长信,不仅显露了莺莺的才华,塑造了千百年来让读者同情、喜爱的莺莺这个女性形象;而且成为广大读者解读、理解莺莺这个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细读文本,从内容的丰富性、艺术感染力、审美价值功能三方面,可见该书信在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复杂内心世界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悲剧故事中,《红楼梦》是一部最有价值的书。它以金陵十二钗为中心,写了众多妇女的不幸,既揭示了造成这种不幸的社会原因,也展示了由于人物形象本身的矛盾冲突所引起的悲剧后果。诚然,中国古老、丰富的文学宝库,不乏美丽动人的妇女形象。不过以往时代的作家所创造的,大多是妇女性格特点的某个侧面,完整而又丰满的妇女形象,实在并不多见,甚至有些优秀作家在某种程度上也扭曲了妇女形象和性格。比如唐代大诗人元稹在《莺莺传》中,通过他笔下张生的口,指责莺莺是“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尤物”,而莺莺竟能容忍;元  相似文献   

20.
从唐传奇《莺莺传》至说唱文艺《西厢记诸宫调》与戏曲《西厢记》的转换过程考察,发现不仅张生的爱情个性存在从轻薄虚伪到轻浪软弱再到轻狂钟情的演进过程,而且三个张生的爱情个性变化也改变着文体的情节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