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使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巨大的威胁,合法权益遭到损害。为了坚决维护灾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作斗争,尽快抗灾自救,重建家园,杜蒙县委、县政府把维护灾民的合法权益作为依法治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保护灾民的各项权益,使灾区治安稳定,灾民安居乐业,为迅速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全力推进为推进依法治县的进程,有效地依法维护灾民的合法权益,杜蒙县各级领导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在手上,纳入日程,摆上位置。第一,制定…  相似文献   

2.
县级作为法定的一级政权组织 ,直接承担着组织广大干部群众 ,从事改革和发展、维护稳定的繁重任务 ,面对着基层各种具体的矛盾、困难和问题 ,在执行国家法律、政策上 ,处在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 ,抓好依法治县 ,对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推进依法治县 ,必须始终把普法宣传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 ,我们苍山县始终把普法教育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看待。县级班子领导定期组织学习 ,聘请有关法律专家、教授 ,有目的地分题讲授金融法规、行政处罚及复议法规、经济合同法规等各种经济和行政管理的法律知识。对副科级…  相似文献   

3.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科学选择,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郑重提出和正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和积极响应。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就必须广泛深入地逐步实现各地区、各层面、各行各业的依法治理,形成各地区、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纵横交错的依法治理网络。在全方位的依法治理中,依法治省是一个重要层面,关系着依法治国的成败。一、依法治省的理论依据“法治”的灵魂是法律至上,是相对于“人治”的一种治国主张和治国理论,也是相对于“人治”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和中共云南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对依法治省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民主政治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立法、普法、执法并重,抓好三大工程,力争重点突破,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等问题作了阐述,就增强立法的前瞻性、战略性、全面性,把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同立法结合起来,使地方立法与十五大提出的发展战略相衔接、与国家、云南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相衔接,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性的前提下研究地方特殊性,增强地方法规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防止部门利益倾向等作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在推进依法治市的进程中,坚持用法规形式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及时地法规化、制度化,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大胆借鉴世界上先进国家和地区立法的成功经验,在国内超前立法;同时,不断强化公务员队伍的法制观念,实行依法行政,收到比较明显成效,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深圳市的经验起着“探路”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实践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玲 《青海社会科学》2004,(6):129-132,67
宗教事务的法治化 ,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注意处理好几大关系 ,同时要分析和研究执法过程中的难点。只有这样 ,才能有利于宗教法规的实施 ,把宗教事务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7.
刘云升 《兰州学刊》2007,(6):121-123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实现业主无偿获取物业公司股权,并由业主作为惟一股东组织和运作物业公司,以达到物业自治的目的,尚存在诸多法律上的难题.无论由开发商投资设立公司,还是业主利用共有公用的物业财产自设物业公司,均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物业股权的设想并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深化思想道德教育,推动教学实践,发挥自我教育主体作用至关重要。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相结合,是活动的关键,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要从基地建设,指导教师,实践内容上把握关键,探索完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燕 《理论界》2009,(1):57-59
枪杆子政权与依法执政有根本区别,这种区别是执政党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根本转变本应在党的八大以后的一定时间里完成,但是"文化大革命"影响了这种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执政方式转变的转折点.党的十四大以来为执政方式的转变和依法执政框架的构筑做了准备,党的十六大以来依法执政理论初步形成体系,党的十七大是依法执政理论基本完善的标志.自此,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执政理论成功地指导了执政党的执政实践,成功地领导中国抢占了世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价值理性和技术理性是人类理性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范围,同时又相互作用、紧密联结成一个整体.面对技术理性僭越、价值理性被"遮蔽"的现实,人们应当在重视技术理性的同时,大力弘扬价值理性,并以价值理性激发、规范、引导技术理性,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二者融合.  相似文献   

11.
康德基于人们在社会生活里面临幸福与德行的矛盾,提出了实践理性二律背反的命题,深刻地反映了人的认识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现实分离。两种理性分离的实质,在逻辑上是两组真值指派条件的不等值,哲学上乃是主体在相对有限、非均衡分布的资源环境背景下,分别从自身利益需求和社会德行规则出发所作出的两种生存谋略的不一致。康德对人类理性的运用仅限于处理知性材料的理解,而忽视了理性对主体自身利益需求可变性的自觉知应。死亡则是实践主体可能进入幸福欲求与德行准则内在一致状态的人生特殊阶段。  相似文献   

12.
深化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哲学体系的改革,我国学术界展开了主体性问题的讨论。讨论的核心和焦点是如何正确理解主体性和主体性原则的含义及对主体性的强调该不该有一个限度。讨论中人们较为关心的问题是,怎样进一步推进主体性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为进一步深化主体性问题的研究,首先需要思考如下三个问题:主体性的含义及讨论采用的方法;主体性原则的本质、功能和适用限度;进一步推进主体性问题研究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综合改革已进入极为关健的时期.为今后更加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进程,农村综合改革中有三个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首先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逻辑基点;其次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方向定位;最后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应该遵循的一般性原则及特殊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大学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大学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大学校园中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包括校园环境文化、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精神。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等教育以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建设大学校园文化,要有一定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同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处于初级阶段.这一阶段要实行依法治市,必须掌握三个重要环节,即加强立法工作;改善执法活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6年来政府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并行,进展顺利。然而,政府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深化政府改革需要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加深认识。在此前提和基础上,深化政府改革致力的重点应是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转型,规范政府行为,强化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是时下各级各类学校里讨论的热门话题。随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和推行,“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已经成为我国学校管理的理念,并在实践层面开始了操作。如何坚持在“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18.
发现、总结和宣传典型 ,运用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指导与推动工作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也是一门重要的领导艺术和有效的工作方法。近些年来 ,我们大张旗鼓地总结和宣传了一大批在经济建设、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并注重运用典型的力量 ,弘扬正气 ,凝聚人心 ,鼓舞斗志 ,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回顾和思考新时期典型宣传的实践 ,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对于进一步搞好典型宣传 ,提高党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一利用典型推动面上的工作 ,过去曾取得过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实践是主客体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过程。一方面,主体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使客体发生与主体需要相适应的变化;另一方面,对象化的结果也不断影响、制约并规定着主体,使客体不断变为主体的内容和存在方式,这里,客体又非对象化为人的本质力量。这种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矛盾构成了实践的基本矛盾①.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实践的研究非常重视,但从总体上看,人们似乎更偏重研究实践的对象化一面,而对非对象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实践的非对象化的基本特点的阐述,来揭示其实质内涵──历史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之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在实践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尝试,但由于法学教育理念仍存偏颇,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终究流于形式,不成体系,难寻章法。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从不同的角度规范实践教学体系,以达到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于一体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