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隆回 (雨山 )方言属于湘语区 ,隆回 (雨山 )方言音系 ,包括声母 2 7个 ,韵母 34个 ,声调 5个。该方言较多地保留了古音 ,声、韵、调各方面都具有很多特点  相似文献   

2.
“数”是一个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范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语言或者方言都形成了“数”的语法范畴,因此“数”的语法范畴可以作为考察某一种语言或者方言语法特点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以“数”的语法范畴为着眼点,以普通话和隆回高坪话的比较为线索,详细地描写了隆回高坪话单复数用法的语法特点,以期给湘语的分区与确认提供语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彭泽润、彭建国的著作《湖南方言》(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是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出版的《湖湘文库》大型丛书中的一部重要文献。这本书是一部汇集多人多年调查研究成果,编排科学、方便检阅的综合性湖南汉语方言著作。湖南是一个多方言的地区,近年来,关于湖南方言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像吴启主主编的"湖南方言研究丛书"和鲍厚星主编的"湘方言研究丛书"都是重要的湖南方言研究成果。其中,"湘方言研究丛书"中的《湘方言研究概要》(鲍厚星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是第一本关于湖南方言的概述性著作。其他省份  相似文献   

4.
湘语的历史     
战国时,楚国征服了湖南全境,楚人大量移民湖南。移民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即楚语,楚语是湘语的源头。楚语进入湖南,与湖南土著民所操的语言发生碰撞,形成了一种新的方言———南楚方言。南楚语形成以后,湖南地区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移民,南楚语受到移民语的侵入。到明清时期,近代湖南方言格局基本形成,湘语区产生。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北京官话区朝峰片的主要特征和分区分片标准,朝峰方言片的范围应作适当调整,大致为以下4种情况:(1)对原地图集中划归少数民族语言地区的三个旗县汉语方言的认可。(2)对原地图集归东北官话区的五个行政旗县汉语方言归属重新认定。(3)个别方言片点归属的调整。(4)确认八里罕方言岛。  相似文献   

6.
湘南、湘北民歌是湖南民歌中的重要部分,由于两地区分别位于湖南的南北两端,因此在湖南民歌中具有突出的代表意义.两地民歌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两地在方言、民族结构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湖南方言调查报告》由杨时逢先生整理,于1974年在台湾出版。它立足于语言实际,调查的面广点多,材料丰富,一直是语言工作者继续深入研究湖南方言的重要参考著作。不过,它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关于湖南方言的分区结果就不很理想,至今国内外学者对此仍持有多种看法。这一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另外,过音声母字多是益阳方言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报告》却认为只是"偶尔"现象,它所记录的益阳方言音系中没有给〔I〕声母以一席地位,对此,本文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1989)[1],湖南赣语主要分布在湘东14个县市,它们是: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酃县*(今炎陵)、临湘*、岳阳*、华容、耒阳、常宁、安仁、永兴、资兴,此外,湘西南的洞口*、绥宁*、隆回*等县市也有赣语分布(县市名后加星号"*"的表示该县市的部分地区).湖南赣语的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只有一些地方志对其语音、词汇作过零星而不成系统的研究.解放以后,湖南赣语方言的研究开始逐步深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湖南赣语研究的单篇论文有50多篇,专著有10多本.  相似文献   

9.
石江镇方言属湖南赣语洞绥片。本文介绍了这一方言的语音系统、音韵特点,对其形成原因作了探讨,并指出它也具有混合型方言的特点。本文对湖南赣语以及湖南方言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湖南永顺方言(以下简称“永顺方言”)“来”“得”“倒”位于动词V后作补语表能可义相当于普通话的“能、能够、可以、会”。永顺“来”“得”“倒”表能可义,它们之间有用法和意义相同的地方,又有严格相区别的地方,出现了一种既相互共存又相互对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永登县历史悠久, 是通往河西走廊的门户。在历史上, 永登汉族与当地的藏、蒙、满、回等少数民族长期杂居,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本文从语音、语法的角度, 对当地汉语方言中的少数民族语言现象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国民的生活方式、大众消费需求与习惯等均发生了巨大变革,加上外国资本输入与现代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得作为小农经济支柱之一的中国传统手工业之生存环境日渐艰难。徽墨业,中国典型的手工制造业之一,亦要面对如此状况,尤其要面对国民书写习惯发生变革,传统书写工具被取代等不利因素,力图在困境中求得发展。而作为徽墨最大的生产者,安徽胡氏家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抗逐步走向没落的局面。胡氏家族没有意识到徽墨已经由大众消费品转型为小众消费品,所采取措施中亦没有考虑到如何更好地为小众服务,因此无法与衰落之势抗衡。  相似文献   

13.
以西路秦腔、迷胡、陇剧等为主的西秦地方戏曲,吸纳过滤关陇方言,进而确立西府方言方音影响而衍生的粗犷豪放和婉转抒情并重的特点,不仅与中路秦腔并行传播,又在近百年的现代秦腔发展史上派生出许多名宿流派。追本溯源,从西路秦腔所采用的"岐、宝、凤"方言方音至今仍保留于京剧演出中的现象似可想见:正是承袭了兼融关陇方言特质的"西秦腔"根脉,才使"西、中路"秦腔奇葩竞相绽放;再从其唱词的韵辙变异与唐诗类比探析:由西而东一统中原的秦人早就已将秦风"雅言"推向全国,周秦发祥地的西府方言方音很可能是自秦汉以来的官语及文字应用的主要源头。  相似文献   

14.
地处绥宁县东北的梅坪乡,当地老百姓讲的是赣语.本文全面记录了梅坪话的语音系统,归纳了梅坪话的音韵特点,并附梅坪话的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15.
江西赣方言语音的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全面考察得知 :江西赣方言语音有“全浊声母与次清声母合流”等 17个方面的共同特点 ;其对外的区别性的语音特征要联系周边方言来看 ,赣方言与客家方言、赣方言与徽方言既有较大的相似性 ,也有普遍的差异。赣方言与客家方言、徽方言分立较合理  相似文献   

16.
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现属渭南市管辖,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本文在描写富平方言基本音系的基础上,引入“中和调”的概念,分析探讨富平方言非叠字两字组的连调模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语音、语法、词汇、语言表达的特殊形式等方面,对甘肃省临夏市八坊回族聚居区所特有的方言“八坊话”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38年底至1941年初,甘肃省所属海原与固原地区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回民起义。国民党地方官员面对不同的言说对象,对回民起义发生的原因和性质说法不一,闪烁其辞。通过对档案史料记载研究分析发现,海固回民起义不是因民族或宗教问题而起,完全是为了反抗国民党暴政。当然国民党民族宗教政策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居住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卡力岗山区的一部分说藏语安多方言,且具有浓郁藏族生活风情的回族穆斯林,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都热衷于从卡力岗回族的饮食、服饰、居住等生活习俗中去寻找所谓的藏族文化遗存。事实上,随着当地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卡力岗山区与外界联系的日益紧密,卡力岗回族的传统文化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藏文化的遗迹已经越来越少。这些生活文化的变迁,体现出卡力岗回族向河湟地区回族文化的认同,以及与藏族文化的日益疏离。  相似文献   

20.
开县在三峡水利工程修建中 ,淹没区的人口多 ,农村移民就地消化容量小 ,安置难度大 ,因此应明确把移民外迁安置作为首要任务 ,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同时 ,应及早向湖南、浙江等省及我市长寿湖等地学习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水面增殖捕捞及饲养网箱鱼等先进经验 ,把移民安置与致富密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