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十九《谢裕传附孙朓传》:“朓好奖人才,会稽孔觊粗有才笔,未为时知,孔珪尝令草让表示朓。”(中华书局标点本,下同。) 标点本《校勘记》〔一三〕:“‘孔觊’各本作‘孔觊’,据《宋书》、《南史》本传改。前沈约曰:‘孙兴公、孔觊并让记室。’各本亦误作‘孔觊’,并改正。”今按:朓所奖之“孔觊(顗)”与沈约所曰让记室之“孔觊”,实为二人。据《宋书·孔觊传》,觊明帝泰始二年(466)被斩,时年五十一。而据《南齐书·谢朓传》载,朓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孔觊被斩时朓方三岁。又,觊“转署记室,  相似文献   

2.
岳飞“尽忠报国”,出自元人编撰《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明嘉靖平话《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武穆精忠传》,也有作岳飞出钱请工匠在背上涅刺“尽忠报国”四字。按.“精忠”见于《宋史》岳飞本传,“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但见有“精忠报国”,初始于明末李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杂剧《精忠旗》,“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此或为作者误识.不作为凭;但后来重蹈此误,而影响于它者,当出自清乾隆帝。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帝所写与汤阴岳庙…  相似文献   

3.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使公子掩余、公子烛庸帅师围潜。”《史记·吴太伯世家》及《刺客列传》、《吴越春秋》“掩余”并作“盖余”。李富孙曰:“《释言》曰:‘弇,盖也。’《释文》:‘弇,古掩字。’《〈周语〉注》《〈淮南·说林〉注》并云:‘盖,掩也。’是掩与盖义同。”又引武氏亿曰:“《韩非·说林》‘将攻商盖’,《书》作‘商掩’,《孟子》作‘伐庵’,此奄、掩、盖字异而义同。”今按:武、李二氏之说实皆本于《史记索隐》。《〈吴太伯世家〉索隐》曰:“《春秋》作‘掩余’,《史记》并作‘盖余’,义同而字异。或者谓太史公被腐刑,不欲言‘掩’也。”武氏、李氏正是据《索隐》前说立  相似文献   

4.
(4)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 “瑞辰按《齐风》‘衡从其亩’,《释文》引《韩诗》作‘横由其亩’云,‘东西耕曰横,南北耕曰由’。《说文》:‘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又曰:‘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或从十久。’又曰:‘田象形,口十,千百之制也。’是亩之一纵一横,实兼东西南北之象。此《诗》‘南东其亩’,盖言南以该北,言东以该西也。”  相似文献   

5.
《卷三十二.王琨传》“出为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中华书局1972年1月版点校本,第578页,下同)按:中华书局校点本《校勘记》云:“‘平越将军’,按《宋书.百官志》有四平将军,无平越将军。广州刺史往往带平南将军军号,‘平越’疑‘平南’之讹。‘平越中郎〔将〕’张森楷校勘记云:‘有平越中郎将,无平越中郎。’按《通典.职官典》:‘平越中郎将,晋武帝置,理广州,主护南越。’此脱一‘将’字,今补。”今考《宋书.百官志》,建威将军,官第四品;而四平(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将军则官第三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涉及的是中华书局1962年校点本《汉书》(以下简称中华本)的“帝纪”和前五“志”部份,认为其中校勘可议之处有九。一、卷四·文帝纪“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临)。”(第132页) 《校勘记》:“李慈铭说《史记》无‘临’字,此误衍。”(第136页) 按:1.此句,《汉书》各本及《通鉴》皆作“哭临”。中华本据为底本的王先谦《汉书补注》本(以下简称王本)引李慈铭说后,又出先谦曰:“荀《纪》亦无‘临’字。”王氏并未下断语。仅据《史记》,或再据《汉纪》而删《汉书》,都无版本依据。 2.“哭临”、“临哭”,在古代与丧事有关的活动和丧制礼仪的记载中,时或省作“临”,  相似文献   

7.
一近年来,出土了一批蔡国铜器,铭文上有一个“■”字,很难弄清楚。经过许多古文字学家的努力,较多的同志认为:这是一个“(?)”字,是“(?)”的繁体,“吕”即“(?)”。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较多同志认为:是蔡昭侯的名。蔡昭侯名“申”,那么,“(?)”就是“申”了。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写了《寿县蔡侯墓铜器铭文考释》(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指出:“(?)”与“申”,古声近通用。另一个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陈梦家先生略持异议,他在《蔡器三记》里说:“小篆之卵与申字形近易混,《蔡世家》昭侯名申,当是卵字之误。《番生(?)》的‘朱(?)’,《毛公鼎》作‘朱(?)’,即此字。”《说文》云:“亂,从(?),(?)亦声。”亂,《集韵》、《韵会》、《正韵》并云:“卢玩切。”而卵呢?《唐韵》云:“卢管切。”二字声本同。陈先生之说,正好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8.
经例 诗有诗人之意,有编诗之意 《周南·麟之趾序》云:“《关睢》之应也。”(《疏》云:“此篇本意不为有《关睢》而应之,太师编之以象应,叙者述以示法耳。”) 诗有作诗之义,有引诗之义 《孟子》:“‘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季父季刚先生云:上二句固为文王作,下二句则非为孔子作。盖引诗断章,不必如本,《左传》已明言之矣。)  相似文献   

9.
《金史》卷一○三《细石烈桓端传》:“贞柏三年蒲鲜万奴取咸平、东京沈、澄诸州,及猛安谋克人亦多从之者。[四年]三月,万奴步骑九千侵婆速近境,桓端遣都统温迪罕怕哥辇击知之。四月,复掠上古城,遣都统兀颜钵辖拒战。”原文中的“三月”、“四月”与贞相三年下文连书则误,应是四年三月万奴“侵婆速近境”,四月“复掠上古城。”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把“复掠上古城”的古字改为“京”,并云:“惊’原作‘古’。按本书卷一二二《温迪罕老儿传》,‘蒲鲜万奴攻L京’。又卷一二八《给石烈德传》,‘蒲鲜万奴逼上京。’今据改”。此为…  相似文献   

10.
一、绝伪弃(甲1)虑,原释为“(从心)”。裘锡圭先生按云:“简文此句似当释为‘绝伪弃诈’。‘(从心)’从‘且’声,与‘诈’音近。”刘信芳先生认为:“字从心,声。应即《说文》‘’字,‘骄也’。”指骄饰①。池田知久先生将此字改释为“虑”②。高明先生从之,并补充说:此字与同出的《缁衣》第33号简中的“虑”字相同③。其实,此字“”之下、“心”之上类似“目”形的构件下从一横,而《缁衣》第33号简的“虑”字从“肉”,彼此有明显差异。如果拿郭店简中的“虑”字来比较,倒是《性自命出》第48号简中的两个“虑”字以…  相似文献   

11.
《后汉书·光武帝纪》 :“十八年春二月……三月壬午 ,祠高庙 ,遂有事十一陵。……夏四月癸酉 ,车驾还宫。…… (戊 ) [甲 ]申 ,幸河内。”《校勘记》云 :“据殿本《考证》改。按 :是年夏四月庚申朔 ,下文云‘戊子至自河内’ ,明此‘戊申’乃‘甲申’之误。”余按 :“夏四月庚申朔” ,三月无“壬午” ,“壬午”当在二月。《后汉纪·光武皇帝纪》 :“春二月……壬午 ,上幸长安 ,祠园陵” ,是也。《后汉书·光武帝纪》 :“二十六年 [春 ]正月 ,诏有司增百官奉。”李贤注引《续汉志》曰 :“大将军、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 ,秩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  相似文献   

12.
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七收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诗:“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里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此诗后,方回有一段评语,李庆甲集评校点的《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录为:“方回:浩然于佛法亦深有所得,此篇五、六语意明白无碍,张丞相《经玉泉》长韵云:‘闻钟鹿门近,照胆玉泉清。’尤佳。”按此,则可得出“闻钟鹿门近,照胆玉泉清”为张丞相(按:此处张丞相即张九龄)诗,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全唐诗》、《四部丛刊》本等均载此诗为孟浩然所作,诗全名为《陪张丞…  相似文献   

13.
<正> 前些年,在《文学遗产》上先后读到对于王翰《凉州词》中“欲饮琵琶马上催”一语和整个这首诗的不同解释。富寿荪同志认为,“‘催’字是作‘侑’义”,“此诗是写将士的豪情:葡萄美酒,夜光玉怀,而又有琵琶侑觞,于是兴高彩烈,尽情纵饮”(《文学遗产》1980年第1期)。廖仲安同志则赞同把马上弹奏琵琶解为“催促征人出征”的说法,并说:“‘催’字在有的地方有‘侑’字之义,但在这里,恰恰不能作‘侑’字解释”(《文学遗  相似文献   

14.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平生事迹,《宋史》本传所记甚略。他是否曾至长安,本传亦失载。但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有云:“先生游踪或至关中,故有《西河》(长安道)一阕。惟此词真伪尚不可定,又无他词足证。至《苏幕遮》词所云:‘家在吴门,久作长安旅’。则以汴都为长安也。”今按:周邦彦至长安  相似文献   

15.
红豆春秋     
素称“南国红豆”的粤剧又得到了新生。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相思》诗来:“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本诗次句在清人沈德潜的《唐诗别裁》、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中作“春来发几枝?”解放后的一些诗歌选本以及1977年12月出版的《辞海》(修订稿)中亦沿此误,兹为订正: 此诗为宋代刘辰翁《须溪校本王右丞集》不载。宋代计有功编撰的《唐诗纪事》卷十六收入此诗,并纪其事:“禄山之乱,李龟年奔于江潭,曾子湘中采访使筵上唱云:‘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明人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贵刊1981年第9期《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作者李壮鹰)一文有一条引文有误。该文曰:“刘勰之后,不少人都提到过艺术构思的‘虚静’问题。皎然《诗式》云:‘有时意静神至,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意静’,即诗人内心的‘虚静’;‘神至’,即意识活动以理智为主宰。”按:皎然《诗式》作“意静神王”,而非“意静神至”。该文作者未注明版本,不知“神至”一语本诸何处。查《历代诗话》上,第31页,《诗式·取境》条(中华书局1981年版)、《历代文论选》二,第76页《诗式·取境》条皆作“意静神王”,唯有罗根泽先生的《中  相似文献   

17.
《卷九·后废帝纪》   (元徽二年 )五月……甲午 ,抚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中华书局 1974年 10月版点校本 ,第 182页 )按 :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云 :“‘抚军’ ,《南史》作‘车骑’ ,《建康实录》作‘护军。’”考《南齐书·高帝纪上》载此事亦作“车骑典签” ,《通鉴》卷 133则云 :是时“抚军长史褚澄开东府纳南军” ,《考异》云 :“《宋书》作‘抚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南齐书》作‘车骑典签茅恬’ ,盖皆为褚澄讳耳。今从《宋略》。”今考褚澄乃齐开国元勋褚渊之弟 ,澄此后又仕齐至尚书。《宋书》成于齐初 ,萧子显又为齐之…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评论》一九八○年第六期发表了鲍昌同志的《〈诗·召南·殷其靁〉新解》。文章说:“此诗究竟写的是什么?《小序》云:‘《殷其露》,劝以义也。召南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家室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其意是说,本诗写的是召南大夫为了王事远行在外,奔波劳累,不得休息,他的妻室‘闵其勤劳’,遂写此诗‘劝以义’。这一说法与《毛传》概同;《郑笺》,孔颖达《正义》因袭之。至朱熹《集传》,更进而断定说:‘妇人以其君子从役在外而思念之,故作此诗。’到了清代以严谨之朴学治《诗》者如陈奂,马瑞辰等人,亦未提出异义。然而,他们的理解实在是错误的。”接着鲍昌同志对本诗“逐字逐句”进行了“考释”,然后,得出结论说;“《殷其靁》这首诗,决不是召南大夫之妻向其夫‘劝义’之诗;正相反,它是一首周代普通人民  相似文献   

19.
《宋书》考疑(十四)丁福林《卷八十八·薛安都传》转太子左卫率。(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2218页)按:点校本《校勘记》云:“‘左卫率,,《南史》作‘右卫率’。”今考本书《申恬传》云:“大明元年,虏寇兖州,世祖遣太子左卫率薛安都、新除东阳...  相似文献   

20.
享者,亨也     
蒋寅同志的《‘享’乎?亨也》(载本刊1981年第二期)认为,《典论·论文》中的“家有弊帚,享之千金”(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应解释为“家里的破扫帚,(看得)和千金一样”,此见甚是。然而蒋文又据胡克家《考异》“‘享’当作‘亨’”,称此“享”字“为后世改也……此处作‘享’实难解。”对此笔者则不敢苟同。近人黄侃曰:“‘享’、‘亨’古皆通作亯。”今查“享”一般写作“亯”,然亦有写作“(?)”的,下面正是“子”。又见《集韵》:“亨……古作‘亯’、‘(?)’。”隶变以后则统一写作“享”。“亨”字的出现是后来的事。对此,清代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七《墨子·叙》中曾作过较为详细的阐述。他说:“‘享’字隶字作‘享’;又省作‘亨’,以为亨通之‘亨’;又转为普庚反,以为亨煮之‘亨’。今经典中‘亨煮’字皆作‘亨’(俗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