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柔石作为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之一,他的文学追求介于五四文学话语与革命文学话语之间,具有独特的文学内涵,他的创作秉承着传统文人胸怀天下的道义,而他本人也有着作为革命新青年强烈的介入担当意识,他继承了五四文学书写知识分子和农民的主题,在他的笔下尤其呈现出对社会底层个体生存的强烈关怀和同情意识,处处彰显着人道主义的情怀,而这份人道主义情怀在他的中篇《二月》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唐初欧阳询等编之<艺文类聚>,于诸类书中体例最善;隋以前遗文秘籍迄今十九不存,得此一书尚略资考证.是书文献价值之重要,于斯可见一斑.不过,是书之问题亦不少,<杂志>略说其一二.  相似文献   

3.
论<绝妙好词>对词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密编纂的<绝妙好词>一书,对前辈词论家沈义父的词学观有所酌取,又因与张炎论词主张相通,故为张炎之<词源>以及传张炎词法的陆行直<词旨>所取材.这部词选对清代词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昭示的"南宋体"词;对词选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开宗立派.自<绝妙好词>后,一种新的选词型态--选派词选确立,即通过选词确立宗派阵营.  相似文献   

4.
对人道主义内涵两种划分的再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80年代人道主义大讨论中,胡乔木将人道主义分解成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意义上的与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意义上的两种人道主义,有着其历史的合理性和价值性。当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对人道主义的内涵进行认识,以达到真正对人道主义的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5.
回溯百年来的《狂人日记》研究史,反封建是研究中的主线思想,忧愤深广的社会价值超越了作品本身的文学性,脱离文学实际空谈小说对现实的批判性,成为《狂人日记》研究中的共性问题。若要真正理解《狂人日记》,就必须从小说文本出发,概括出它应有的价值,而不是预设结论。从狂人形象的生成、启蒙思想的凸显以及反封建礼教的社会意义三个维度对百年来的《狂人日记》研究资料进行梳理,通过分析比较、思想探究,在呈现《狂人日记》研究角度日趋多样化、研究思想不断转变的具体事实和过程中,对《狂人日记》研究中的狂人形象、启蒙思想、反封建三个核心问题进行总结评述,在此基础上重新阐释《狂人日记》,打破长期以来研究的静态生长模式,以图打开《狂人日记》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6.
《基督山伯爵》复仇主题惩恶扬善,大快人心,基督山伯爵唐代斯的复仇过程同时揭开了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他的个人复仇实际上也是对社会的复仇,这使其复仇主题具有更为深刻的社会价值。基督山伯爵最终在复仇中选择的宽恕,这也是对自身人性的救恕,贯穿全篇的人道主义思想让读者体会到了人性的温情。  相似文献   

7.
自异载孔子生年之《史记》问世,二千余年孔诞之争不决;然,《史记》“鲁襄公二十二年”者,何所据源,诚当考辨析明之。考《世本》载记孔子生年说,纯系子虚乌有。至今所见文献,可为《史记》“孔子生年”载记之源者,惟公、谷二传《春秋》耳;不过司马迁之误解《春秋》历纪,乃助后世曲纪孔子生辰千有余年矣.  相似文献   

8.
《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的角度揭露了封建贵族的邪恶。以这一小说为蓝本,从人道主义的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辩证地分析了其人道主义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局限性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一部百科全书 ,《周蒙·蒙》卦论及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内容 ,以及教育实践和军事教育思想。因此 ,《周易·蒙》卦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活动 ,仍然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它告诉我们 ,今天的教育仍须坚持以人为本 ,重视女子教育、家庭教育、国防教育与军事教育 ,并遵循适时教育、正面教育、诱导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一书,是他的《文心雕龙注》的前身。《文心雕龙注》流传颇广,《文心雕龙讲疏》则知者甚少。从内容上看,《注》比《讲疏》丰富,注释的条数和内容增加,《讲疏》中已有的各篇下面的参考文字,在《注》中又颇多调整、增益;从体例上看,《讲疏》与《注》基本相同,只是注文安排地位有变化,《讲疏》的注文分插在各篇分段下面,《注》则注文与原文分列。《讲疏》卷首原有梁启超序文、范氏自序各一篇,其中梁启超序文未被收入《饮冰室文集》,亦未载入《文心雕龙注》,为世所罕见,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前后反映、表现台湾社会的“二二八”文学迅疾纪录了战后台湾现实的真实面影,凸现了台湾回归祖国后台湾民众“当家作主”的愿望和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矛盾冲突,以丰富的历史细节化解了“二二八”中的族群冲突,在社会心理和台湾历史的层面上揭示了“二二八”事件症结所在,其中包含的反思尤为深刻。“二二八”文学是战后台湾政治文学的滥觞,其主导是左翼文学思潮,这种在野的左翼文学根植于台湾社会,呼应于中国大陆的革命形势,但又有自觉、鲜明的台湾本土建设性,其影响存在于日后台湾文学的发展脉络中。“二二八”文学反映了战后台湾文学遭受的重挫,但它提出的台湾文学课题及其表现出来的建设性构成了台湾文学的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12.
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中的戏曲文化母题,有着丰富的民俗内容.二月河对于相关题材的反映,使用了民俗学田野作业的方法.正是这种视角的存在,清帝系列小说中的戏曲民俗,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二月河对于田野作业原理的自觉实践,不论是对文艺学叙事理论的丰富,还是对民俗学田野作业体系的完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苏俄、共产国际最初选择在华政治盟友时,曾经选择与吴佩孚合作。随着中国政局的变化,又倾向于促成孙中山和吴佩孚联合组成中国政府。而"二·七"惨案后,苏俄、共产国际彻底结束了联吴及促进孙吴联盟的政策,最终选择孙中山为革命伙伴。新公布的相关史料说明,苏俄、共产国际上述政策是苏俄寻找在华政治盟友的过程中,试图将其外交目标与推进中国革命联系起来,与孙中山的联合则是这种努力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诗与历史的困惑与选择--论二月河"帝王系列"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待"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矛盾时,二月河"帝王系列"主要以"历史的真实"为基础,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建构力和想像力,使作品在整体上达到"艺术的真实".在审美特征上,二月河"帝王系列"呈现出大雅若俗、雅俗共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过程模式”是斯滕豪斯在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的著名的课程理论,论述了他关于教育的目的、知识的性质等观点。模式体现出四个特征,即人文主义的知识观、“研”“学”一体的教师角色观、合作探究式学习观和发展性评价观。它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是:鼓励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研究者和学习者相结合的教师成长模式,采用师生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确保评价更加反映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篇小说《二月》是柔石对中国知识分子人生道路思考的结晶 ,是对中国社会的人道主义探索。主人公萧涧秋的人道主义和牺牲主义是作者的写照和象征 ,在这个人物身上 ,寄托了作者过多的个人情感和理想  相似文献   

17.
对比波德莱尔与雪莱的创作精神特征.可以看出掩藏在波德莱尔颓废放浪行为下浓郁的人道主义情怀和他所代表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8.
袁罗牙 《东方论坛》2008,4(2):31-34,45
继承“法兰克福”学派批判传统的埃里希·弗洛姆以社会心理为视角,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健全的社会,批判了掩盖现实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然而,人道主义基础决定了他的意识形态批判是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结束了满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而作为清王朝统治标志之一的辫子的割除在新政权建立后就带有了某种观念革新的意义。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道大总统令,命令的内容是要求"未去辫者,限二十日内一律剪除净尽"。这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行"剪辫"的做法,具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意味。通过探讨孙中山颁布"剪辫令"背后的思想根源,可以揭示出孙中山思想中的一些误区和倾向。  相似文献   

20.
《陌上桑》“采桑女婉拒太守”主题的确立,主要是受到了当时儒家主流文化思想的影响。罗敷形象是民间反对桑林野合的现实主义意愿的集中体现;《陌上桑》是两汉社会风气由开放转向保守时期现实主义诗歌的引领篇章,是两汉文学思想发展的关键性标志,罗敷的形象推动了汉《乐府》德美兼备女性形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