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画家感觉到山川之美,加以描绘,产生了山水画。对他的创作来说,必先有自然美的客观存在,其次,当体会和表现自然美时,一定的社会历史时代和一定的阶级意识,都起着作用。本文从以上两点出发,试论我国古代山水画对自然美的处理表现了哪些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我国山水画发展史产生了什么影响。就从东晋顾愷之谈起。他是著名的人物画家,但也画山水,对自然美很有感受。他在桓温幕时,到过江陵、荆州等地,又曾去会嵇,回来之后,“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不过四句话,却生动地概括了一个地区的自然美的丰富形象。他画过《雪霁望五老峰》、《云台山图》等,还写了一篇《画云台山记》,可惜“自古相传脱错,未得妙本勘校,”今天不能全部理解。但文中不少地方讲到如何构图,如何生动地捉取对象的特征,例如“西去山,别详其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绘画中,所谓文人画就是指从事绘画艺术的封建阶级士大夫——文人学士之画。它既不同于民间画工的画,又不同于皇家画院画家的画。文人画理论的核心是强调抒发作者主观感情和笔墨趣味。明代陈继儒把文人画概括为“力、巧、神、学、识”的总和。宋代苏轼说:“观士人画(即文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画,只取鞭策皮毛,……看数尺便倦。”(苏东坡集《跋汉杰画山》)同时他还指出了文人画和画工画的不同之点即:“士人画”重“意气”,画工画重外形(“只取鞭策皮毛”)。把画与文结合到一起来谈论的是南宋的邓椿,他在《画继》中说:“画者文人极也,……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王维是诗人又是画家。他常融合画法作诗、融合诗法作画,所以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是王维作品的艺术特色。但我们不可把这两句话看煞,以为前句只能评他的诗,后句只能评他的画。其实,“好的诗不仅要‘诗中有画’,而这诗中的‘画’同时也应该是诗。”《终南山》就是一篇诗画兼美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画山的哲学     
宋代有一位叫郭熙的画家,他喜欢画山水画。他所面的山,各具风姿,或重峦迭嶂,千峰竞秀;或悬崖飞瀑,怪石磷峋。笔墨所及,形象逼真,不落俗套。他画的山之所以生动形象,在于他对山有正确的认识。他认为,山与山,虽然都是山,但都各有其特点:“东南之山多奇秀,西北之山多深厚,嵩山多好溪,华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岫……”。就是同一座山,季节不同,姿态也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老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他  相似文献   

5.
王维是唐代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诗、画、音乐三者兼长,山水诗更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嗣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繪。”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最近在关于山水诗的对論中,也有不少人谈到王维的山水诗。虽然大家对  相似文献   

6.
唐宋八大家之中,柳宗元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并称,为历代学者作家所重,其山水散文更被推许为“千古绝调”、“文家绝境”,为后世所景仰。林琴南本来是扬韩抑柳的,但他承认“记山水则子厚为专家,昌黎不能及也”。他说“子厚之文古丽奇峭”“体物既工,造语尤古,读之如在郁林,阳朔间”。①柳宗元山水散文独特的文体风度,早已为历代评家所瞩目,宋代黄震说他“峻洁清奇”,明代王鳌说他“丰褥精绝”,清代李刚己说他“寄兴旷远”,等等。孙梅先生更对他推崇备至,说他“笔力事绝万古,云霄一羽毛,非诸家所敢望尔”。②刘熙载较韩…  相似文献   

7.
“禅家有南北宋,唐时始分.画之有南北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钧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莫士龙《画说》)  相似文献   

8.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是我国盛唐时期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不独会写诗,会绘画,而且精通音乐,擅长书法(尤工草隶)。王维是继东晋陶渊明之后非常成功的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其实,他的题材不限于山水田园,有关其他方面的诗也写过不少,写得相当好。千多年来,他的诗歌流传甚广,影响很深,在我国诗史和整个文学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诗现存四百余首,各体都擅长,而以五言律绝的成就更高。殷璠对王维诗的评价是“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绘”。苏轼也同样赞赏:“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近人郑振铎也这样称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著名论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站在庄禅互通的精神层面上对王维诗画进行的评价。王维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文人画派的代表,在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互相沟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维前期事迹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王维前期的事迹,据两《唐书》本传所载和赵殿成《右丞年谱》考证,仅知他生于长安元年(701)①,十九岁时,赴京兆府考试,举解头,开元九年(二十一岁)进士及第,调大乐丞,不久贬为济州司仓参军,此后直到张九龄执政,擢王维为右拾遗之前这十多年里,王维的行止不明,近读赵注《王右丞集》,在这方面有所发现。今略陈管见于下.王维,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十八岁前曾在洛阳东北一带隐居过.《哭祖六自虚》诗说:“南山俱隐  相似文献   

11.
刘宋名士宗少文结宇衡山,在其老病时,还江陵(今属湖北),遂以作画为伴,并发了一番很有影响的议论:“噫!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宗氏说,他画山水,在于“卧游”、“唯当澄怀观道”,亦即他在《画山水序》中所说“含道暎物”、“澄怀味像”。“澄怀观道”,其中的“道”最令人思索,它是宗氏议论的中心,也是中国画论中基本命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的研究中,不少学者、专家认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于他的晚年厌倦了官场政治生活消极遁世隐居之时,因而将这类诗与佛禅紧密联系起来。说这些诗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宗;更有甚者,一厢情愿地把禅宗理论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进行“对号入座”式分析评论。这些说法。高校有关教材甚至新近发行的《唐诗鉴赏词典》都予以沿袭,其影响之广泛值得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诗集中创作于他的青中年早期(三十岁前后),诗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总体倾向及其主要受什么影响的问题很有必要重新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何世剑  卢胜平 《兰州学刊》2008,(2):161-162,160
“媚”是中国绘画美学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它既代表着画家的美学旨趣和审美品格,也体现出画体规范转变和艺术追求的时代潮流。中国绘画美学视野中的“媚”论,大致引入于魏晋南北朝,升格于唐宋,深化于元明清。媚画生成在于用笔消散轻柔,不可太劲挺强健;用墨黑多于白、浓多于淡、湿多于干以及用嫩墨,由烘、染、破墨等法出之;“媚”画多用“兰叶描类”。“媚”画主阴柔美、形式美,媚画流动飘洒,富有动势之美,一定意义上表现出画家超越呆板、枯竭、臃滞的生命追求。  相似文献   

14.
山水好记体至柳宗元方发展为独立与成熟。柳记在写景状物的艺术表现上已达炉火纯青之境,这并非偶然,原因之一是,他把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境之美绝妙地融合到好记创作之中,傅采众长井具拓展超越之势。其输妙传神的语言技巧、动静相生的表现手法与和谐有序的构景布局均体现出柳宗元山水游的独特的诗境美。  相似文献   

15.
杜甫诗云:“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蔓寒藤。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解闷十二首》其八)“高人”的一般含义,是指品行高迈、超世俗的人,通常称隐士。杜甫谓“高人王右丞”,既含此义,又不仅此义,还包含对王维“最传秀句寰区满”的卓绝诗才的赞誉;同时,王维在处理仕隐关系,进退自如上,亦非一般士人所及。王维诗歌尤以山水田园著称,而他的这类诗几乎都与他的隐逸生活和隐逸的思想情趣有割不断的联系。可以说,如果王维没有隐逸的思想情趣和隐逸生活的体验,没有由此而深入开掘的山水田园题材以及所产生的特殊审美心境和创作灵感,也就难于成就他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的声名,当然也就难于使他在这类题材的创作上达到澄澹清远、空灵静逸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王维是个多情的人,也是写情高手。他的山水田园诗隐去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看似不言情,但情藏于景中,不仅描绘了具体景物的形象,而且一以贯之地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在描写自然景物的过程中灌注了自己的心志和对自然山水的深深挚爱之情思,在“神韵兴会上做工夫,有言外趣,事外韵,物外景”,其间流露的情感更多的是冲和淡远的不同气质和个性。  相似文献   

17.
一古典主义的美学和艺术,总是把再现和表现朴素和谐地结合起来,在表现艺术中有丰富的再现、摹拟、写实的因素,在再现艺术中有浓重的主观、表情、写意的成分,再现和表现如胶似漆地纠缠在一起,不象近代艺术和美学那样,把二者分化出比较纯粹的表现艺术(如音乐)和比较纯粹的再现艺术(如绘画)。这是由古典艺术和美学共同的和谐美的本质所决定的。苏东坡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其实不止王维如此,应该说整个中国古典的艺术和美学的基本特点也是如此。正如张舜民所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墁集·跋百之诗画》):叶燮说:“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己畦文集》)。诗和画本来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18.
王维是个多情的人,也是写情高手。他的山水田园谱隐去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看似不言情,但情藏于景中,不仅描绘了具体景物的形象,而且一以贯之地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在描写自然景物的过程中灌注了自己的心志和对自然山水的深深挚爱之情思,在“神韵兴会上做工夫,有言外趣,事外韵,物外景”,其问流露的情感更多的是冲和淡远的不同气质和个性。  相似文献   

19.
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是一个熟谙禅学的佛教徒。禅学,作为他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不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胡应麟《诗薮》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徐增《而菴诗话》说:“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这些评论虽不十分恰当,但都注意到佛教信仰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60-166
中国山水画滥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庐山隐逸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东晋画家顾恺之和南宋画家宗炳是中国山水画滥觞的两位至关重要人物,二者均与庐山隐逸文化有关。顾恺之崇尚魏晋玄学思想,是画史记载最早的山水画家之一,其爱画庐山,画史记载绘有《庐山图》和《雪霁望五老峰图》,曾著《画云台山记》,对研究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有重要意义。宗炳不仅崇尚庄学思想,还崇尚儒家思想和佛学思想,是庐山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所著《画山水序》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对后世山水画创作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