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说四川     
《四川省情》2012,(3):6-7
1四川两园区新入选示范基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四川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四川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食品(名优白酒)·四川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入选。目前四川已累计有10个园区进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图为2011年西博会上酒城泸州的形象展示。  相似文献   

2.
图说四川     
《四川统计》2012,(3):6-7
1四川两园区新入选示范基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四川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四川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食品(名优白酒)·四川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入选。目前四川已累计有10个园区进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图为2011年西博会上酒城泸州的形象展示。  相似文献   

3.
国际创意产业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单 《统计与社会》2006,(4):44-45,36
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意性产业、创意经济、文化产业等,其概念主要来自英国Cveativelmqostvies或Cveative Economy。早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便将“创意性”概念引入文化政策文件,1998年出台《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提出: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份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风过泸州带酒香”,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泸州。自古便称为江阳。它处于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是川南城市群、成渝经济圈、长江黄金水道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有着“中国酒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众多美誉。而如今的江阳区作为泸州的主城区,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谱写了一曲发展新篇。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广东工业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和实行产业转型升级以后,广东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利用产业转移推动转型升级的模式。面对四川目前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大潮,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的“排头兵”其产业发展转型之路对我们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进入新的重化工业化时期为四川工业发展带来极大机遇。企业订单饱满,利润节节攀升,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开始发育,工业形势喜人。然而,就在人们欢欣鼓舞之际,却发现由于内陆交通的局限性,几家举足轻重的重量级企业正在酝酿总装基地和部分生产环节外迁。据介绍,企业考察过省内宜宾、泸州、以及省外重庆、沿海等众多可能的选址,有的企业已公开表示选到广东南沙,重庆北部新区(寸滩港口)已在规划中对二重、东方集团作了考虑。对此现象如何认识?如何应对?作者根据在德阳、宜宾、泸州、重庆等地的调研体会,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一、抓住重化…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泸州把白酒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全力推进,一个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聚产业:科技赋能规模增长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泸州市酒业发展促进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白酒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约1200亿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泸州老窖、郎酒等头部企业不断强化在高端市场和全国市场地位,处于全国酒业第一梯队。仙潭、三溪、玉蝉酒厂成功入选“四川省首届十朵小金花白酒企业”,川酒集团、巴蜀液等6户企业入选四川“原酒20强”。大中小白酒企业相融共生、协同发展的态势愈发凸显。  相似文献   

8.
梁灏 《四川统计》2011,(8):30-31
汶川大地震的灾难已经过去了三年多,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完成”这一目标基本得以实现,灾后重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对口援建过程中,将灾区的工业园区建设作为重点,更容易找准灾区的产业优势,并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对接,使援建省市与灾区之间的产业合作更加紧密,充分激发灾区的造血功能,最终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相似文献   

9.
盛毅 《四川统计》2014,(4):22-23
加快构建长江沿江城镇群,逐步形成“一带四点”的城镇发展格局,“一带”即从泸州沿长江至宜宾,再沿岷江到乐山,“四点”即泸州、宜宾、乐山、攀枝花四个城市。借助“~带四点”,将水运的功能辐射到盆地和云南、贵州和重庆的毗邻区域。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的灾难已经过去了三年多,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完成”这一目标基本得以实现,灾后重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对口援建过程中,将灾区的工业园区建设作为重点,更容易找准灾区的产业优势,并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对接,使援建省市与灾区之间的产业合作更加紧密,充分激发灾区的造血功能,最终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双流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工业强县”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培育壮大了生物制药,电子电器、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四大支柱产业,挑起了工业经济的大梁,为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根据统计年报资料,对“四大支柱”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把数字经济和环境规制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探讨了数字经济、环境规制及二者的耦合效应对产业转型的影响,并基于2011—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产业合理化具有显著的负向促进作用,对产业高级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环境规制与产业合理化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与产业高级化之间存在“U”型关系;数字经济与环境规制的耦合效应对产业转型的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鉴于此,应加快发展数字经济,重塑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同时应调整环境规制强度,激励产业绿色转型,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次产业划分理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三次产业划分理论的背景和理论意义1.理论谢连。“第三产业”这个概念源于西方经济学。早在1690年,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阐述了有关第三产业的一些思想。此后,萨伊、西斯蒙第、李斯特、西尼尔以及马克思等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第三产业进行过分析,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第三产业经济范畴所涉及的经济规律。从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最先提出“第三产业”的概念到1957年克拉克把第三产业称作“服务性产业”,并发现“克拉克定理”,西方第三产业的理论初具体系。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的成功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并且推…  相似文献   

14.
年初以来,全省上下牢牢把握中央“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定不移地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以“十大重点产业”为推手,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全省宏观经济健康运行,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从产业关联看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上海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积极贯彻“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的“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突出以城市基础设施、第三产业以及工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战略重点,使上海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转移,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高级化的方向演变.本文根据投入产出部门关联理论,利用投入产出序列表,计算出了1987、1992和1997年各产业部门的连锁效应,并找出对国民经济有较大连锁效应的产业部门,为进一步调整上海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成都:东村引爆新创意 特色直击:将产业与城市建设完美融合,实现“创意东村·创意家”力创“西部第一、国内领先”的文化创意产业标杆城市 成都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以下简称“成都东村”)是2009年市委确定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规划确定的十三个战略功能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把 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加快培植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当前,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保护受到我国各级的格外重视。但忽容置疑,在目前的经济结构中,加快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确实存有许多不协调的矛盾。作为在这一矛盾结合部上“萌芽”的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既能满足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遏制污染加重的趋势,在世界各国获得迅猛发展。因此,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被喻为当今世界上最有活力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产品”和“环保产品”将会倍受人们的青睐,国内市场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突破从速度、规模等单一指标去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表象,创新性地概括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的内涵.同时构建了产业导向性、产业带动性、产业市场化、产业创新性、产业效益性五个一级指标和十七个二级指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28个省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部省份综合质量领跑,但产业创新“掉队”;中部省份创新能力突出,但市场拓展“缺位”;西部省份市场表现积极,但产业反应“冷淡”.  相似文献   

19.
吕杰  刘传明 《统计与决策》2022,(18):184-188
文章基于2003—201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关联结构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复杂且多线程的网络结构形态;考察期内,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密度明显上升,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逐年下降,“等级森严”的空间网络结构逐渐被打破,空间溢出渠道有所增多,网络连接趋于稳定;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甘肃8个省份扮演了“中心行动者”的角色,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安徽等省份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扮演了“边缘行动者”的角色;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北京和天津扮演了“双向引导”的角色,江苏等6个省份扮演了“跟随者”的角色,内蒙古等8个省份扮演了“桥梁”和“中介”的角色,黑龙江等14个省份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相似的需求结构和创新能力有助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关联关系的建立,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中,“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效应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统计与社会》2011,(4):23-23
近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了《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到2015年期间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产品、空间布局等详细内容。根据这份规划,“十二五”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