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是文学研究中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它把读者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对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研究方法的变革起了重要作用。接受美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资产阶级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方法变革的产物。接受美学目前正处于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其内容十分广泛。接受美学认为:(一)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文学作品的全部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二)在实际的文学创作过程中,读者影响作家的创作并推动文学创作,是促进文学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三)文学接受的全过程,包括接受与影响两个方面,因此,接受美学往往又被称为接受——影响美学。(四)文学作品的接受活动区可分为社会接受和个人接受两种形态。(五)任何一个人都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艺术素养、个人气质来感受、体验。解释和理解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2.
试论接受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学科,它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重视读者的积极参与和接受,着重探讨读者的接受活动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接受美学的产生对当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与接受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与接受美学刘月新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与接受美学同属西方现代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美学流派,前者所指的是以阿多诺与马尔库塞为代表的后期法兰克福学派美学。后者以尧斯和伊瑟尔为代表。这两个学派之间是否存在渊源关系,难以找到确切的材料来证明,我们只知...  相似文献   

4.
5.
接受美学的教育学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万民 《齐鲁学刊》2003,(4):118-120
接受美学理论高度肯定了读者在美学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及能动作用 ,改变了过去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的偏差 ,其中的许多观点在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给予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它包括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接受是最本质的” ,接受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第二文本” ,学生的“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影响教育的效果 ,“学生参与”是实现思想教育有效性的最佳路径等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是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新的方法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引入中国翻译领域,但很少有人用它来解释儿童文学翻译.通过这个新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作尝试性研究,指出接受美学可以用于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艺术传播与接受美学谢晓滨民族音乐是艺术传播领域的一颗明珠。当前,民族音乐在流行音乐冲击下,暂时处于困滞阶段。面对这种状况,担负艺术传播的教学与演奏如何走向,是我们从事民族音乐工作的人应当深思的问题。我认为,首先有必要从艺术传播与接受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审美活动中,有两大主体:一是创作主体,一是接受主体。中国近、现代的审美理论,一直把创作主体作为中心,而对接受主体,即艺术作品的接受者则重视不够。美学史上的接受者,又往往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范围相  相似文献   

9.
1967年,德国康茨坦斯大学的文艺史家、文艺理论家H·R·尧斯发表了《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一文,首次宣告文艺批评的新观念与新方法——接受美学的产生.从此以后,该论文就被称为“接受美学宣言”.尧斯论文的劈头第一句是:“在我们时代,文学史日益落入声名狼籍的境地,这绝不是毫无缘由的.”由此,尧斯对已有的文学史展开了尖锐的批评与否定,从而提出了必须重新考虑文学史的撰写,而这种撰写的途径与方法就是接受美学.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和文学史的虚构在世界范围内的高峰期过去以后,接受美学在中国找到了一块新的领地。1984年出版的《当代西方美学》(朱狄著)一书对接受美学尚无片言只语,谁也不曾想到,不足十年时间,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论界、美学界竟形成应者云集、言必称“接受”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美学关于接受理论,源远流长,理趣并生,接受静雅,妙悟静照,物我两融,天人契合。 其接授理论,瑾瑜纷呈:接受心境、接受方式、接受思维、接受移情、接受境界。各显奇彩,各尽其妙。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研究本文(作品)的理论,提出接受者(读者)中心论。把研究的视点从本文转移接受者。而中国古典美学,早已在读者身上做文章。 今天是历史的继续,古今中外皆然。历史往往会有惊人的相似。有人反对这种古。已有之的提法,然而接受美学重视读者确非独家专利。请看中国古典美学家在接受理论上的言简意赅之论。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音乐生活中,从书籍、广播、电视、音乐教师的介绍中,常常听到音乐形象这个词。如乐曲的音乐形象非常鲜明、生动、感人。甚至把艺术形象作为衡量判断艺术优劣的标准,这似乎已被认为是音乐审美的一种常识,已习以为常形成惯例。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音乐形象,顾名思义,形象是(形状+想象),它包括具体事物的外部形状,还包括人头脑中由客观事物所造成的一种与事物想象的一种感性印象,既用以说明客观的外部形状,也能用以说明一种主观的感受。音乐能不能和绘画、文学一样,作曲家能否像画家、作家一样描绘、叙述、介绍故事情节?显然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论接受美学的本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或“接受理论”是阐释学在西方文艺论坛上的继续发展。它基于这样的认识:传统的纯本文主义和纯语言结构运动将艺术符号系统化了:研究者的历史性完全淹没于他的所谓“客观性”中;人的历史经验被排斥在外。对本文结构的唯本文主义和绝对化使对文学艺术的研究走向了困境和危机。因此,它起而抗之,用—种新的理论视点表达了改造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的愿望。这种新的视点的丰富理论内涵又集中体现在其本文观中,对接受美学的本文观从意义、结构、效果、类型等方面作一管窥之见,或许有助于我们对接受美学的理论内涵有一个意向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论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斯的"接受美学",主要渊源于伽达默尔的理论,部分也受到包括结构主义在内的形式主义学派的影响。接受美学有三个重要的概念:文学的历史性,期待视野,文学演变。"文学的历史性"概念最具根本性,它是伽达默尔理解的历史性概念在文学史范围中的运用。"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中心概念,它有三个层次:期待系统、视野的变化、视野的重构。"期待系统"指的是读者所具有的对于文学体裁、形式、主题及语言的理解之综合。"文学演变"概念的涵义是:从单部作品进向文学系列,后继的作品解决前面的作品留下的形式的和道德的问题,并提出新问题。总的来说,姚斯理论的创造性并不明显。姚斯在理论及其论述上,也还存在着许多显见的缺陷:缺少一种社会性的、整体性的视野,未能说明美学接受的内在机制,忽视了审美的多元性及多线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谈谈接受美学及其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研究文学接受和影响的新方法,作为现代文学理论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思潮,在当代美学史上已占一席重要的地位。正如美学先于文学理论一样,接受美学也先于文学学而出现。在美学理论中,很早就有着关于“接受”的思想:德国F·史雷格尔(1772—1829)在《论莱辛》一文中就曾提出“效果批评”的概念,注重一种直接导向接受史现代模式的批评“效果史”。1932年,E·茹尔茨提出要在读者身上进行分析,究竟“何种心灵状态和精神状态”使他特别容易接受某一作品。1957年,M·格莱茵纳尔指出,作品与接受者这一关系比作者与作品这一关系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虽然没有留下词论、诗论或文论一类的专门理论著作,但是他有着自己的文学理论思想。其文学理论思想一般表现在具体的作品之中,其中接受美学思想是其文学理论思想的宝贵组成部分,对话关系、复调和声是其具体展开。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归根结底是其高尚人格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论与接受美学唐德胜众所周知,作为完整的理论形态的关于读者接受的美学理论发韧于本世纪60年代中叶联邦德国南部的一所大学。该大学5位年轻的教授一反他们前辈大师考察文学艺术的出发点,以他们对读者参与的重视、对文学艺术的社会效果的强调、对这种效果如...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作为我党的宝贵文化遗产,需要被赋予新的阐释,才会适应时代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结合毛泽东论著中阐发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其中蕴涵的接受美学思想,以期能为发扬和发展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转型的历史语境中,接受美学扬弃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实现从自律论美学传统向交往论美学范式的转换位移,其不仅在艺术传播学层面上超越了传者中心和受众本位的片面主体性,而且在美学向度上跨越精英主义历史传统与平民主义现实精神的二元对立,初步建构了主体间性的审美交往本位观.  相似文献   

20.
<正> 如果说,文学创作审美意义的成功,从前是一个使作家倍受困惑受折磨的目标,那么,“接受美学”观念近年来在我国的引进,则客观上把这种受困惑受折磨的圈子扩大了:一大批批评家也开始“引火烧身”,喊出了“我所批评的就是我”、“批评即选择”的口号;而作为读者,同样也不甘寂寞,责任感、焦灼感驱使着他们作出种种努力,淘汰着一批又一批的作品,推出了一种又一种“流行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