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龙娇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董其昌在南北分宗中标榜的“淡”为宗的艺术宗旨,为后世绘画意境的创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董其昌作品的特征、美学价值、塑造、渊源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几方面,系统阐述董其昌的山水画的平淡意境 相似文献
2.
董源对中国水墨山水画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荣新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66-68
中国山水画有设色较重青绿山水,还有就是水墨淋漓山水.董源开创了水墨山水画的新形式,创造了表现江南水墨山水的"披麻皴".宋代的沈括、苏轼、米芾对此给予高度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董源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4.
都业智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5(1):42-44
宋初杰出诗人梅尧臣的作品以"平淡"著称,他自己也曾提出"平淡"的主张,并以这一艺术追求进行创作,写出了大量的风格平淡的现实主义诗作,为扭转宋初浮靡诗风做出了贡献,也是欧阳修"宋诗革新"运动的先导. 相似文献
5.
郭君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51-53
陶渊明的美学观虽不像他的诗那样尽人皆知,但在美学史上却是独放异彩的.在其人生观转变的基础上,陶渊明形成了以平淡美为核心的崇尚自然、抱朴含真的美学观和平和的审美心境.这些不仅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他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并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斌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25-133
梅尧臣是宋代诗学“平淡”论的首倡者,被誉为宋代“平淡”诗风的开山鼻祖。在批评晚唐五代以来西昆体之流弊的基础上,梅尧臣一改西昆体诗风浮艳、内容空虚、语言晦涩的缺点,倡导了平淡的风格,并在丰富的诗歌实践基础上,对“平淡”的地位、内涵和本质等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建构了其独特的“平淡”理论,是宋代“平淡”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开启有宋一代文艺之“平淡”风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王顺娣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2):60-64
宋代诗学“平淡”美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思维特征上,“平淡”具有集大成意识;2.审美特征上,“平淡”是一种老境美;3.情感特征上,“平淡”体现出处穷而淡然、淡泊却又不失进取的超然心态;4.鉴赏特征上,“平淡”以隽永深长的滋味为审美取向,由此演化出宋人鉴赏诗歌的新方式──涵泳。“平淡”在宋代诗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晓娜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9):78-81
关于梅尧臣的“平淡论”,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梅尧臣所指的平淡之诗,是抒发闲适、隐逸情怀之诗,但不仅限于隐逸诗人所作之诗或隐选诗。平淡是梅诗的主导风格,这并非从一开始便是共识,此观念是后人以陶渊明、韦应物之诗为参照而建立起来的。梅诗平淡风格的诗学内涵,与梅尧臣本人的“平淡论”是不同层面上的论题,区分两者的不同,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梅尧臣的诗风。 相似文献
9.
10.
刘浩杰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9,(11):145-146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是画家的感悟和追求,特点是画家在"师古、师造化"的过程中将人文精神转化为艺术境象,是谓人之境。画家借景抒情以至情景交融而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1.
12.
邓莹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9):174-177
"平淡"被作为审美理想和时代风尚而得到两宋艺术家的大力提倡和普遍表现.与宋代整个审美思潮相一致,理学家为了使美的形式适应儒家所规定的美的实质,也欣赏"平淡"之美,在心态上保持宁静澹泊,在艺术上提倡冲和淡远,并把崇尚"平淡"与儒家的"中和"诗教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周奕希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98-102
虽然六朝山水画论有重传神的说法,但是通过对六朝时期文学艺术的研究,不难发现,从顾恺之开始,人物画论中"以形传神"的说法便已隐含着对写形的关注,绘画评论中对写形的论述也很多,山水诗文领域亦有"文贵形似"的形似论,这都说明六朝并未形成鲜明的形神对举、重神轻形的思维模式;形神关系尚处于争论探索阶段。该时期山水画论的写形指向确实存在,写形并非作为传神的工具,而具有与传神共存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赵树理小说的比喻运用平淡中见新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喻体具有农村化表象,喜用农民熟悉的动物、植物、事物及农民普遍相信的神作比;二是褒贬尽在喻体之中,反面人物多用动物作比,正面形象多用神仙器物作比;三是喻体新奇生动。 相似文献
15.
岁月匆匆,曹灿叔叔而今已是曹灿爷爷,虽遭遇病魔困扰,他却乐观地打跑“来犯之敌”。在家里,他是模范老公,每年春天,在小院种上两棵豆角、两棵黄瓜、两棵丝瓜……他说:“一棵是老伴儿的,一棵是我的。”老伴儿生病或不开心的时候,曹灿就说:“你赶快好起来啊,不然我不给你那棵浇水。”他是家中的掌勺大厨,他对爱人倍加呵护, 相似文献
16.
王学仲先生将古典文学与诗歌,用书法写入山水画中,他将诗的可读性、书法的抽象性、绘画的具象性有机融合,建构在统一的审美基调中。王学仲先生以其对书法的深厚理解构造画面形式,将山水放在古典文学的语境中思考,将“诗”与“画”互相渗透,使画面体现出浓厚的诗歌韵味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陆贽作为中唐公文大家,以儒家经典为安身立命之本,不仅以儒家经典为解决现实问题的依据,更沿袭六经文风,形成了淡而实腴、洁而不芜的公文文风。具体体现为:大量引用或化用儒家经典中的语句;效仿儒家典籍,语言简洁雅正;善于根据文章内容、情感走向变换语言风格,使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等。 相似文献
18.
何飞燕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10(4):411-414
中国的古典园林一直以来就追求一种崇高的美学境界。通过对崇尚自然、谋篇布局、意境深化等方面的引申,探究中国古典园林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借鉴到的这种崇高的美学境界,指出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自然、自由、意境的美,并给后世的造园艺术以启发。 相似文献
19.
王蒙是大师级作家,有“文学界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文化界的智者和圣者”之美誉。他曾说,要通过自己的作品,“给人一点忠告,一点经验,一点建议,希望更多的人活得明朗一些。”作为一名著名作家,他有高高的头衔却以平等的心态乃至天真的心态与读者倾心交流,在娓娓而谈中讲述一种自己所思所悟的真实。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