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司法平等是司法公正的核心内容,关乎着司法公正及社会正义的最终实现。正是基于这样的意义,司法平等一直广受关注。而探求司法平等,就不能回避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即弱势群体在司法过程中的权利保护。在以马克思主义立国的我国,我们有必要寻求司法平等及弱势群体在司法过程中的权利保护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以深化对司法平等及司法公正的认识,同时,这也对目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弱势群体问题在司法领域的弱化和解决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纽约州法院接近正义运动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开展的一项重要的司法改革,法院通过"设立副首席行政法官职位、争取立法机构资金支持、建立法院帮助中心和网站、与律师和社会各界合作"等举措,努力实现"确保所有人、特别是低收入者平等利用司法"的目标。该项改革对我国法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人民法院应当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的司法需求,采取有效举措,实现司法的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3.
司法改革三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社会情势瞬息万变,法律要充分地发挥其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必须对之做出回应。因此,司法改革仍然是任重道远。程序正义就是当前司法改革过程中倍受大家关注的对象。因此,在当前条件下,有必要对程序正义、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程序正义的功能以及如何实现程序正义等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的厘清关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司法理念的重塑——回归程序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其程序与程序所实现的实体是两个互相无法包容的价值体系.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程序正义却始终没有得到重视,这大大影响司法作为解决纠纷、实现社会正义的功能的发挥,也阻碍了当前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重申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是当前司法改革所无法逾越.  相似文献   

5.
正义是全部司法活动所追求的首要价值。正义可以笼统地被区分为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界更侧重强调令行禁止、定纷止争的实体合法性(实体正义)方面,对程序合法性(程序正义)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程序正义由于与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相左,亦不相容于当下的司法实践。探讨程序正义的价值及本土化问题,对当今的中国司法改革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今人类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司法也不例外。我国的司法改革和实践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司法公正、公开、效率和便民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人工智能所具有的防范冤假错案、提高司法效率、预防司法腐败、保证司法公开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等价值,使其既有必要又有可能应用于我国的司法改革和实践。人工智能在我国司法改革和实践中的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司法观念和工作方式,人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高效、透明、便民的司法,感受到司法带来的公平、正义、便捷、高效。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它所具有的两面性同样会影响到其在司法改革和实践中的应用,我们应通过技术、法律等手段使其不断完善和规范,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司法改革和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7.
诉讼费用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当事人诉权保障、社会对司法正义接近程度的重要实践问题。文章从规范层面、实务操作层面以及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立法层面分析、揭示了我国民事诉讼案件受理费存在的缺陷,并试图探讨其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推进、完善的过程,实现社会正义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司法保障是实现正义的重要途径。实现正义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包括刑事法律援助、公民诉权保障和公益诉讼在内的一系列接近正义的事业,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公益伦理是追求社会正义的一种道德诉求,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体现了公益伦理的价值理念和正义精神。由于现实中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某种缺陷性,导致弱势群体处于不正义境域。因此,一种以弱势群体为本的公益伦理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根据制度设计的应然逻辑,在一个正义的、完满的、良序的社会中,公益伦理又是不必然的。作为对社会正义的一种矫正与修补,当前中国公益伦理所要实现的是一种基于弱势群体同意原则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10.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和最高美德,而法律是体现和维护正义的重要工具.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追求正义的结果和手段,作为部门法的经济法也概莫能外.经济法所体现和追求的是一种实质性的正义观,是在与民法形式正义观的比较中而独立存在的,体现了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和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任何法律的正义价值都应当有其实现机制,经济法的正义价值通过静态的立法确立和动态的执法司法维护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正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针对相对滞后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与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这一矛盾,必须建立司法公正的保障机制。司法公正保障机制的建立根本在于司法改革,这种改革要求必须建立政治、体制、监督和主体的保障机制,以使司法权的运行符合现代社会民主法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司法改革首要的价值目标是保障和发展人权,切入点则是司法独立。司法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司法独立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经之路。在我国司法改革的进程中,应该逐步树立以司法独立为核心的现代司法理念,并使之贯穿于法律规则运行和法律制度构建过程的始终。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秩序持续稳定以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历史选择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司法独立形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司法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司法公正、走向社会正义的重要途径和保证。它与法律运行的特点、方式,以及法律规范调节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结果有关。司法独立的实现,需要具备某些前提条件和必要的制度环境。司法独立作为一项法治原则,具有某种局限性。司法独立是引导和保障司法公正的途径和手段。实现司法独立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但不是司法改革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刑事和解制度是在对传统对抗式刑事诉讼模式进行反思和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具备完善现有诉讼程序、丰富刑罚处理模式的法律价值,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社会公正价值,提高诉讼、司法效率节约社会资源的效率价值,但也有减弱刑罚预防功能,与现行罪刑相适应、无罪推定及证据制度不相融合的实施瑕疵。如何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明确其实施的范围、标准和方法,应成为目前中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司法制度的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司法程序的独立性较弱、对司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乏力、司法机关系统内的监督机制疲软以及司法机关不遵守程序约束的现象相当普遍等。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又提出了保障司法程序的独立性、健全司法监督机制、严格法定程序以及全面提高司法人员素质等一些改革建议,从而推进我国司法制度改革,实现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价值追求。作为司法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刑事侦查制度,同样,面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问题,作为刑事执法理念必然会在多方面发生变革。本文提出刑事执法的价值观要从专政工具论转向多元平衡论、正义观从偏重实体正义转向实体与程序并重、侦查观从查明事实转向法律真实、证据观从依赖人证转向强调可采信的社会证据和司法观从侦查为中心转向以公正审判为核心的理念,从我国刑事侦查制度改革角度出发,力求为我国刑事执法制度改革提供理论资源和观念平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诉讼的困境及原因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环境纠纷日益增多,但环境诉讼并未实现其维护社会正义、推动环境保护、促进环境立法的功能,其原因在于:公众环境诉讼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相对较弱、环境诉讼难以及司法环境的影响,导致公众不寻求通过环境诉讼解决纠纷;司法独立的缺位导致法院难以公正审判环境纠纷案件;现阶段环境保护民间组织的法律地位限制了其在环境诉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司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公平与正义,然而,在我国有限的司法资源条件下,司法制度设计不得不考虑公平与正义的成本。司法成本过高会成为司法可及性的障碍。如何平衡公平、正义与成本,于是成为了制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律师收费制度的视角,应用法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建立诉讼的动态博弈模型,定量比较和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各种律师收费制度对公平、正义和司法成本的影响;并通过数据模拟,探讨了律师收费制度设计中应注意解决和避免的问题,这为司法制度的设计提供了分析思路。结论也进一步修正了前期理论研究成果,从而解决了律师收费研究中理论推理与实证结论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转型司法在规范法学视野下出现了难以克服的困境。社会的变迁造成了司法目标的多元,司法不仅追求法律效果,还需要满足社会效果。司法的职业化与民主化在理论界与司法实务过程中不断地争论与纠缠;二元分化的社会又将规范的缝隙再次放大。从自治型法治的视角,克制的司法似乎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平复社会矛盾,能动的司法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法官需要超越传统规范法学的司法视野,建立更广泛的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实现协商性司法与和谐司法。  相似文献   

20.
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市场化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由于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结构的变动,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各类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形成,因此在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社会财富的分配关系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并不等于效率的提高。在效率问题并未根本解决,提高效率的市场环境与制度环境尚完全具备的同时,公平问题更为突出。由于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正常秩序被严重扭曲,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的普遍蔓延,正在严重阻碍经济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公平的实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效率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必须遏制权贵资本的膨胀,借鉴国际上反腐败的成功经验从制度上铲除权贵资本生存的土壤。为此,必须强化法治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