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安多藏族史略》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藏族居住地区极为辽阔,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一般分为三大藏区,即藏文史书上所称的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其中朵康(又称朵甘或朵甘思)又分为朵堆和朵麦两部分。朵麦即安多。据称,由圣地印度金刚座北走一百由甸,有萨迦大寺,又向北走一百由甸,即步入朵麦藏区。它越过长江上游色俄龙让的巴颜喀拉山,东面有安沁岗和多拉两座山,取山名首字合并而称“安多”。所谓安多藏区,即指今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河西走廊及青海除玉树以外的全部藏族居住区,是我国藏族中极为重要而又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兼并了原来居住在这里的吐谷浑和西羌的诸族部以后,这里成了吐蕃王朝的辖区。九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玛禁佛,不少佛教僧人辗转逃亡到此间躲避,至十世纪时,现今西宁一带已经成了一个闻名遐迩的佛教文化中心。佛教以藏传佛教的形式在卫藏地区复兴,来自安多地区的佛教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史称“下路宏传”。自十一世纪确厮哕王朝的兴起,以迄清朝对这个地区的统治,有大量的史实是通史体例的“藏族史”所无法包容的。 青海民族出版社新近推出由黎宗华、李延恺两位先生合著的《安多藏族史略》,可说是一部独具特点、填补空缺的“藏族史”研究专著。这项新成果虽然只有十六万字的篇幅,但 相似文献
2.
安多藏族地区的金石碑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多藏族地区散布有大量的碑刻铭文资料 ,它们涉及了本地从唐代直至如今的历史、经济、文学、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对这些碑拓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它们的重要性都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藏族居住地区辽阔,一般分为三大藏区,即藏文史书上所称的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其中朵康(又称朵甘或朵甘思)又分为朵堆和朵麦两部分。朵麦即安多。越过长江上游色俄龙让的巴颜喀拉山,东面有安沁岗和多拉两座山,取山名首字合并而称“安多”。所谓安多藏区,即指今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河西走廊及青海除玉树以外的全部藏族居住地方,是我国藏族中极为重要而又比较特殊的一个地区。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兼并了原来居住在这里的吐谷浑等部族以后,这里成了吐蕃王朝的辖区。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不少佛教僧人辗转逃亡到此间躲避,至10世纪时,现今西宁以东一带已经成了一个闻名遐迩的佛教文化中心。佛教以藏传佛教的形式在卫藏地区复兴,来自安多地区的佛教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史称“下路宏传”。自11世纪唃厮啰王朝兴起,迄至清朝对这个地区的统治,有大量的史实是通史体例的“藏族史”所无法包容的。 相似文献
4.
藏族史研究是我国历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藏族研究开展得早,特别是近年来,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迄今,在藏族史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空白,还有许多尚待开拓的领域.《安多藏族史略》是解放后第一部系统研究安多地区藏族历史的专著,作者通过对历史资料进行严肃认真的审视,基于历史的自身逻辑和安多藏族社会历史的具体内容,认定安多藏族社会一直至解放,仍处于封建农(牧)奴社会末期,发前人之未发,以还历史的本来面貌,认识较为深刻、全面,具有新意.该书凡八章,第一章“绪论”,主要是说研究藏族史是研究藏族社会的发展阶段,是研究藏族人民生活的发展阶段.同样,研究安多藏族史亦然.第二章“安多藏族的来源”,主要个鉴于学界对本地区藏族的来源众说纷纭,各持一端,故根据藏、汉两种文字的记载和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注重服饰的国度 ,这不仅反映在历代封建王朝正史中的《舆服志》上 ,更反映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千百年来 ,勤劳、勇敢、智慧的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在过着丰富多采生活的同时 ,也创造出了形式多样、色彩纷呈的各种服饰。随着历史的发展 ,服饰由最初的基本功能发展出许许多多的精神含义 ,形成了著称于世的中国服饰文化 ,具有鲜明特色的藏族服饰文化便是中国服饰百花园中的一朵瑰丽奇葩。藏族文化是植根于藏族社会的民族文化 ,也是具有高原特色的地域文化。它产生于青藏高原 ,是这块土地上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随着藏族… 相似文献
6.
在青藏高原各大藏区的僧俗群众中,在当地美术界,人们纷纷传扬着一件新奇的事:一百五十多位优秀的藏族和土族民间画家正集合在青海“热贡艺术”的故乡同仁县,绘制一幅宽2.5米,长五百多米,题为《藏族文化热贡艺术彩绘大观》(以下简称《大观》)的巨幅唐卡。 “唐卡”包括壁画和卷轴画,是藏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只是供 相似文献
7.
安旭同志主编的《藏族服饰艺术》,是我国首次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介绍藏族服饰艺术的论著,它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一个空白。这是一本图文并茂颇具特色的论著。人们从中既可以欣赏到这个勤劳质朴的民族那绚丽多彩的大量服饰,仿佛置身于她们中间,作了一次难忘的高原之行;又可以从中读到经过多年悉心研究所作出的论述,使人不难得到一些教益。论著以藏、汉、英三种文字编排,也是 相似文献
8.
安多地区是藏族传统的三大区之一,区域位置重要,南邻西藏,北联蒙古,东通中原,西靠新疆,是各族文化交流的战略要道,也是历代中央政府经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战略前沿要地。安多不是一个行政区域,在历史上也从未形成过统一的行政区划。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来说,安多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跨青海、甘肃、四川三省,位于我国版图的地理中心。安多处于汉藏文化的交汇地带,除藏族外,还有汉、回、蒙古、土、撒拉、东乡、保安及羌等民族在该区域聚居繁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基于历史的和现实等多种因素,各民族在此创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召开的“安多藏区藏族文化面向二十一世纪学术研讨会”于 7月 7日至 1 0日在兰州大学举行。来自北京、西藏、辽宁、四川、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市的 6 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以“安多藏区区域文化、游牧经济、社会变迁、旅游文化与现代化、藏传佛教文化、城镇化建设”为主题展开讨论。会议收到论文 4 6篇 ,提交的论文涉及历史、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十几个方面。此次学术研讨会为学者提供了一个进行学术交流、加强学术联系的平台。先后有 2 0余… 相似文献
10.
藏学研究至今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所设领域之广、所获成果之多,已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地步。整合这些繁细的成果,全方位地揭示藏族历史的脉路,是藏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丹珠昂奔先生在其近作《藏族文化发展史》中,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藏族在历史上曾创造辉煌的文明。居住在我国西北、西南很大区域内的藏族,于世代开拓青藏高原的同时、创造、积累了睿智、丰富、多采的文化,从不同角度体现出本民族的生活特征和精神、心理特征,极具特色。备受世界学者专家关注的藏学(或称西藏学),就是源于上述独特文化的。近几十年来,我国藏汉族学者以及国外有关专家系统整理、研究了门类繁多的藏族文化遗产,并公诸于世,使这一辉煌的文明在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服饰作为一种符号,从民族社会学的角度,对青海安多藏族服饰文化的族徽标识功能、身份标志功能、礼俗规范功能、祈福求吉功能及装饰审美功能等进行阐释,以此来揭示安多藏族服饰深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藏族法律文化体现了藏族社会、藏民族数千年来为了实现生存发展而创造的特殊的社会秩序,从而对社会进行有目的调节和控制。离开藏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孕育这一文 相似文献
14.
青海安多藏族的头饰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安多藏族的头饰主要由发式、帽子与头饰物三大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构成了完整的藏族头饰。青海安多藏族的头饰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主要有实用性功能、装饰审美性功能、标志性功能、区示性功能以及祈福性与关怀性功能。总之,藏族头饰是适应藏区自然环境、满足生计方式的需要、受到藏传佛教以及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青海安多藏族服饰是藏族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兽皮边饰作为一种以身体作为载体的文化符号,既传递着时代的信息,又折射出不同的文化传统、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审美心理.本文拟就安多藏族兽皮边饰在当代变迁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藏族格言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以格言诗的形式出现,它既是不朽的藏族文学作品,又是具有广泛研究价值的社会学著作.藏族格言文化从萌芽到成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最早可追溯到吐蕃松赞干布时期.雄奇苍茫的青藏高原是藏族格言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丰富多彩的藏族人文地理环境是藏族格言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源泉.青海民族学院李钟霖、星全成、李敏3位教授合著的《藏族格言文化鉴赏》(以下简称《格鉴》),描述了藏族格言文化千余年的发展史,堪称解读藏族格言文化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7.
大凡到过藏区的人总会被其独特的建筑所吸引。宫殿的雄奇伟岸,寺院的依山临水,民居的古朴沉厚,帐篷的多姿华丽……藏区各式各样的建筑凝聚了藏民族的智慧、热情与创造性才能,集中而又鲜明地体现了藏族文化的性格,《中国藏式建筑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一书便以大量翔实的图片资料向我们展示了这一 相似文献
18.
《雪域愿望树》内容简介 本书是苗族青年记者李晓林花费5年多时间,倾心创作的长篇纪实报告(共计31万字、80幅照片)。它也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藏医藏药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其科学价值、人文意义的纪实性作品,彩色印刷,制作精美。 作者先后18次进入青藏高原,其中7次深入西藏。可以说,走遍了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甘肃、云南在内的整个藏区(全部的地区和自治州,及数十个县)。作者怀着深深的热爱之情,通过走访当代藏医大师、农牧区的乡村民间藏医、从事藏医药开发的厂家和公司老板,以及藏区的党政领导、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写实的手法,详实地回顾了藏医藏药之起源、发展并最终成长为藏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传统医学百花园中一枝奇葩的历程;生动地记录了千百年来,以历代藏医大师为代表的藏族人民孜孜探索、博取众长,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完善藏医学的动人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在自然条件相对比较恶劣的雪域高原,藏族人民创造出辉煌灿烂、和谐可持续的文明形态,对于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充分地展现了包括藏医藏药在内的藏族文化,走出青藏高原,走向内地,走向世界,进而走向未来的光明前景和强大生命力。 作者对当今藏医药界绝大多数代表性人物,都进行了采访,在历史上对藏医药产生过重要影 相似文献
19.
<正>李安宅先生和他的老师张东荪先生是中国最早关注和提倡西方知识社会学研究的学者。1938年,李安宅翻译出版了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即今日所见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的第五编,紧接着就去了西北藏区作调查。这部译作于1944年重新出版时,李安宅先生在前言中说道:"即在社会学范围以内,我国社会史,社会思想史,不都需要努力建设吗?知识 相似文献
20.
宋金时期安多藏族人口的数据与统计——兼谈宋金时期安多藏族人口发展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时期,今青海、甘肃及四川西北部的安多地区,是藏族居住的一个重要区域,分布着大量藏族人口。本文拟对宋金文献中出现的安多藏族人口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力求对当时安多藏族人口数据及人口发展的原因得出与史实相符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