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冠伦  王征 《城市》2016,(5):72-74
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大力培植产业集群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产业集群通过为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城镇竞争优势和经济实力、促进城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城市因规模经济而集聚,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村劳动力;产业集群也能够显著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优势.伴随着产业集群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逐步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转变,城镇集聚经济得以实现,城镇化进程也得以加快.  相似文献   

2.
王启仿 《城市》2002,(2):48-50
1978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城市的发展已经处在一个从向心集聚转向离心分散的转折时期,城市市区在总体上集聚扩张的同时,城市的人口、工业、商业先后在城市中做由内向外的离心迁  相似文献   

3.
王立  张长  安树伟 《城市》2016,(2):31-36
"十二五"以来,我国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及城市群发展迅速、城镇化集聚效应增强,城市新区建设快速推进,城镇化质量有所提高,城镇化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十三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应该注重建成区面积的合理扩张,进一步加强城市群的带动作用,破除城镇内部二元结构,合理建设新区,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等.  相似文献   

4.
汤庆园 《城市》2010,(12):28-32
一、前言 城市是人口集中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重要集聚区,是经济辐射的源泉。城市群则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先产生以集聚为主的核心城市,再逐渐扩大到集聚与扩散并行发展的两个阶段后形成的基本布局,是促进城市合理分工和产业优化的有效形式。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改变着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城镇化的内涵总体来说,城镇化是一种影响极为深广的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它既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镇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镇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的变化过程,也包括了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镇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还包含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的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从阶段上划分,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基本处于乡村城镇化阶段。这也决定了我国当前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两个转变:人口非农化和农地非农化。本文依据城镇化的内涵,侧重分析推进这两个转变时…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和城镇化被称为经济现代化的"两个车轮"。200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46.6%,已进入世界公认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以及城镇现代化水  相似文献   

7.
马建章 《城市》2014,(8):31-33
正《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了"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和21个城市化地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正式明确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据此,河北省城镇化战略格局需着眼于全国和全省两个层次。在全国层次上,要紧紧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一方面,要理性看待京、津与河北的"中心—外围"地位及关系,充分利用京津城市功能由集聚为主向以扩散为主阶段转变,迫切需要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农村城镇集聚的经济社会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我国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也有利于缓解城市的内需不足与市场制约,减轻农村人口向城市高速流动的压力.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并依托它们促进周边地区的农业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的效率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世兰 《城市观察》2013,26(4):146-152
目前,我国已开始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也迈入了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发展具有一般规律性,即阶段性、要素集聚与扩散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规律。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伴随的是掠夺式扩张和线性发展模式,土地和政府助推了城镇化的粗放发展模式。因此,对我国现阶段新型城镇化过程进行反思,并借鉴国外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创新城镇化发展战略与路径模式,对于推进我国现代化、实现富民强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石森昌 《城市》2014,(4):50-53
正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标志着我国开始由乡村中国向城市中国转变,我国的城镇化进入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大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明确提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要求。城镇化质量包括城镇自身的发展质量、城镇化推进的效率和城乡协调发展程度3个方面。城市内部区县经济协调发展是构成城市发展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推进城市内部区县经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竞争力逐渐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文化设施作为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日益成为关注焦点。以2010年、2015年、2020年武汉市文化设施的POI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平均最邻近距离分析和核密度分析法,结合地理探测器的应用,探讨文化设施时空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并据此为优化特大城市文化设施布局提出建议。研究发现:第一,武汉市文化设施总体上空间分布差异大,数量持续增长但增速减缓,具有在中心城区集聚、圈层式递减、向西南方向扩散的特征;第二,不同类型文化设施时空分布异质性明显,2010年以来,以公益性质为主的文化设施呈向心低密度集聚的形式,向城区外围蔓延的态势日趋明显,集聚程度逐步下降。而以经营性质为主的文化设施始终呈向中心城区高密度集聚的形式;第三,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文化设施格局的首要因素,人口规模和区域面积是基础因素,两者具有时间稳健性,交通通达度是强化因素,但其影响力随时间推移可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可定义为: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城乡统筹为原则、以科学发展来统领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上海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必须以人为本,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进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关注速度向提升质量转变,突出有效增长和品质提升,不断增强城市集聚、辐射、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国际化大都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选择,是适应国内外发展大势和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有利于产业和人口的城市倾向和提升城镇集聚效益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手段,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艰巨历史性任务.新型城镇化之所以“新”,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的.传统城镇化仅关注农业剩余劳动力及人口向城市转移,而忽视了城市空间承载能力不足下的人口过度拥挤、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下的企业过度拥挤以及企业资源高消耗下的环境高污染问题,忽视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快转向城市下的城市公共服务缺失和非均等化、城市土地利用低效率下的城乡差距大拉动等社会问题,反映出城镇化非可持续性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以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都市圈是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空间载体。在都市圈中,中心城市自然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但都市圈非中心城市的资源要素容易在"虹吸效应"影响下向中心城市集聚,从而失去发展机会。如何保存非中心城市的实力,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是中国城镇化目前阶段值得深思的问题。以东京都市圈中非中心城市埼玉县为例,分析在东京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埼玉县如何从中获得机遇,进而通过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以取得长久稳定发展,实现非中心城市地位逆袭,最终为国内都市圈非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须处理好:非农产业与人口集聚的关系;非农产业发展、人口集聚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人口集聚与公共服务提供的关系;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城镇建设中规模、结构和质量的关系。实现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在正确认识城镇化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构筑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最主要的是推进4个方面的改革:规划制定、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城乡统一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6.
田园 《城市》2016,(7):67-71
成都都市圈是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地区,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成都正处于集聚与扩散并存的中期发展阶段。眉山市作为成都都市圈中的中等城市,需要在分析成都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确定未来城市功能定位,为产业经济布局优化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
顾文选  高福美  李梦玉 《城市》2008,(11):17-22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是伴随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地区不断转移、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不断延伸而持续发展的。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数量和人口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城镇作为经济社会的载体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已具雏形的城镇体系犹如现代化大厦的磐石和骨架.正引领国家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8.
正一、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背景与挑战(一)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挑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为6.66亿,城镇化率达到了49.68%。依据诺瑟姆曲线所揭示的城镇化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关系,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需要明确的是,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主体为"人口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而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住房、公共设施等物质载体建设并没有做到同步推进,作为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群基本概念的再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并不是孤立封闭的体系,它是与邻近区域内、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镇密集区的特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的城市(镇)有着密切联系,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基础和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以及信息网络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有机整体。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新形势下,城市群区内每一个城市均发挥着区域经济增长点和城市功能的特殊作用,并依托城乡一体化区域发挥着强大的辐射作用(包括集聚与疏散作用)。本文在这一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城市群是由城镇化高度发育而形成这一动力问题;论证城市群与城镇密集区的相似性,并对我国城市群范围的识别标准和城市群基本概念的再认识,比较完整地概括了当前我国城市群研究动态与阶段性成果,以供我国城市地理与经济学工作者参考,以便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城市群的特有现象和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内资讯     
<正>"城镇化和地方性"中德双边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中国目前正经历着由快转稳的新型城镇化阶段,城镇化的新模式,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可能会影响整个世界;而德国作为世界上高度城镇化的国家之一,拥有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和丰富的城市建设经验。尤其在以人为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人地关系所凸显的多重矛盾;如何以一种创新的方式,通过强调其自然和文化特征,实现遗产保存和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