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化建设的向前发展,越来越要求我们重视间接经验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想对此谈点看法。一、间接经验是人们缩短认识过程的有效途径前人或外人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知识,常常是经过漫长的曲折道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深化和提高得来的,是一种浓缩了的认识。努力掌握这种间接经验,就能少走弯路,极大地加快认识客观事物的步伐。比如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认识运动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作了系统的阐述,指出:“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里,毛泽东提出了“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公式。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必须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认识结构特点”的原则,即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认识规律,让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对自己在一堂课中的地位进行重新定位,应由教学舞台上的“主演”转变为教学认识过程中的“导游”,由知识的讲解者转变为教学认识活动的组织者,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4.
认识真理,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逻辑与认识论是统一的,从广义上说,二者都是关于认识的学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研究的是全部人类认识及其发展规律,其中也包括着理性的逻辑思维及其发展规律。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思维到实践”(《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1页),是认识真理的辩证途径。这就充分肯定了逻辑思维在认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个认识是不是真理,最终要看实践的结果,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要正确坚持这一原则,有必要加深对“实践的结果”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实践的结果”的分析,一方面更加明确“实践的结果”在检验人们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实践的结果”在检验人们认识时存在的“困难”。当前,坚持以“实践的结果”检验人们的认识的过程中,特别要反对把这一理论简单化的倾向,从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改革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起着连接主客体的桥梁作用;利益则是这个“桥梁”上的一个中间环节,在人的认识活动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早在四十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向全党尖锐地提出:有书本知识的人要向实际工作经验方面发展,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发展。时至八十年代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又强调在自力更生中不能闭关锁国,忽视外国的间接经验;在对外开放中,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的经验,忽视自己的直接经验。总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各自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使之有一个合理的结构,以便更好地发挥知识的功能作用,这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反复提出来的理论课题。遗憾的是,这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哲学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许多哲学教科书和著作,对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性、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等许多范畴及其辨证统一关系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但对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却略而不谈,至于探过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那就更是谈不上了。这种忽视,不能不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缺点。本文想从下面五个方面就这个问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发展的,整个教学任务的实现也是一个过程。我们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的矛盾,最后掌握矛盾性质及其规律性,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目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矛盾的一方的学生的学习这种认识活动,又有什么特殊性呢? 第一,间接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学生所要认识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固然是尚未知道的。但在客观上则是前人已从实践中发现而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人类千百年来一代一代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起来的成果,也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关于这一辩证过程,目前大体有这样一些表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具体——抽象——具体”;“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些表述无疑都是正确的,然而它们又都是从某一局部、某一侧面来表述认识的辩证过程的,都不是对人类认识发展总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的本质在一些教科书上和学术著作中有过不同的表述,如《教学论稿》中认为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这种认识又是不同于一般认识的特殊认识过程。我认为这种观点带有片面性。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特殊的实践——认识过程。现代教育认为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个部门。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培养社会劳动力的生产实践活动,教学实践属于“信息型实践”。这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不同点。强谓教学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过程就是要我们的教学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转向素质本位。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突出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改变传统教学只注重书本的倾向,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实践——认识的教学观出发,来对教学要素、教学主客体以及教学结构系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一种不正确的看发,把学习主要看成是个记忆过程.认为人的学习就是从识记开始的,甚至认为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只不过是记忆力的功能和延伸.“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这种观点是轻视了理解在整个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难以科学地说明认识的全过程,从而也难以科学地说明记忆在认识活动中的实际地位.什么是“理解”呢?理解的含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它可以看成是一种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在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课中的认识偏差出发 ,指出“无知”是导致当代大学生产生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偏差 ,并成为严重影响“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积极性与实效的主要症结。并且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 ,要改变这种状况 ,一是应当从知识教育入手 ,将政治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涵与科学体系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 ,并结合“两课”中其它课程知识 ,讲清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从而在政治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从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不难看出人们怎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入地发现客观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人们认识客观规律,是一种极为复杂而艰巨的过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把人类积攒起来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说,学习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科学知识,并能在实际中应用,而不是去发现客观规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有其特点的,但它和人们在历史发展中认识世界的过程又具有共同  相似文献   

14.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首次在认识论领域提出“默会认识“这一概念.波兰尼的“默会认识“,实质上就是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身心合一的整体理解.波兰尼认为,默会认识是人类获得和持有知识的终极能力,在认识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对认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视上,其思想表现出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某种契合关系.这种契合关系是我们吸收和借鉴波兰尼默会认识思想的基础,并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年,列宁批判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以相对主义为认识论基础否认绝对真理存在时指出:“必须善于辩证地提出和解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这是探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的指导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问题放到人类认识辩证发展过程中去处理。人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受实践制约的充满着矛盾的发展过程。列宁说:“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它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识。”而“真理是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因此真理也是一个过程。不但真理的获得是一个过程,真理的运用和实现是  相似文献   

16.
词汇的联想意义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认识的总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其规律的揭示和说明。大学生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掌握知识积累的战略、战术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规律必须具有客观普遍性,并能对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三个特征的适用性有很大局限,“否定之否定”不是一条客观普遍规律。事物运动的真实规律应是“辩证否定规律”,这一规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①.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然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人类的解放,即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一、人类解放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过程必然和自由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哲学上的概括. 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当其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支配的时候,表现为必然.必然是异己的盲目起作用的力量.当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已被人们所认识,并且有计划地使之为人们的目的服务的时候,就表现为自由.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支配.人类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认识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从原有知识的基点上开始的,带有个体经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去把握学生实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转化条件,进一步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这种转化的条件,引导启发学生,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是大学生在学习中除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外,还要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获取人类认识成果,从而有可能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独立地探索人类未知的知识领域。因此,高等学校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信念是主体在认识过程中,通过对认识结果进行体验和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信念在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信念处在“实践—认识”、“认识—实践”的中间环节中,它是“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实现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