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导疑启问”是语文导读的重要方法,涵盖“疑问”、“怀疑”、“问题”三层心理学意义,具有创设导读境界、激发思维与求知欲等多种心理功能。从思维科学角度考察,导疑启问包含“求疑”、“辨疑”、“解疑”三个阶段,形成从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再到创造思维的科学流程。  相似文献   

2.
赵凌君 《新天地》2011,(9):143-143
古人云:“学则设疑,方疑则大进。”设疑是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小疑则小有收获,大疑则大有收获。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解决了矛盾,就能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可见,设疑在启发式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关键在于如何设疑,何处、何时设疑才能做到“精…巧”。我在设疑中注意到了这几点:  相似文献   

3.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是通过思维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积极的思维,就不能对所学知识有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在新知识的教学中,要使学生积极思维,就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而适当地创设思维情境,是可以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的。下面就如何创设思维情境,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互通过设疑来创设思维情境我在教学时,注意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通过精心“设疑”,使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形成和谐统一来创设情境,这样,往往可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在教解对数方程…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物理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培养各种能力。(1)创设科学、高效的演示实验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演示实验应以“趣”、“疑”、“难”为诱因,趣中涉疑,发掘问题;疑中涉难,引导思维。例如“筷子提米”、“纸锅烧水”、“一指断铁丝”等。演示实验还要尽量做到有声有色,声色并茂。例如“鸡蛋演示惯性”、“保险丝熔断”、“尖端放电”等。一次成功的演示往往可以减少许多烦琐的叙述…  相似文献   

5.
田润波 《新天地》2011,(10):238-238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课本,不搞简单的就事论事。课堂教学要不断创设梯阶问题情境、以医激趣,以疑促思。  相似文献   

6.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近几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紧紧围绕“问题”,在“疑”字上下功夫,以“质疑、解疑、梳疑”为主线,以“解疑”为核心,开展了“三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谈谈笔者实施“三疑”教学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费尔巴哈说:“新知识是从怀疑中产生并与怀疑一道形成的。”疑问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起点,是进入一切科学大门的金钥匙,恰到好处的设疑,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也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  相似文献   

8.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人之言,充分说明了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课堂提问成为主要教学手段之一。“思源于疑!”由此可见,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工作者,就要促使学生提问。  相似文献   

9.
古代教育家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考的起点,求知的钥匙,探索的动刀。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无疑——有疑——无疑”不断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过程。人的知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转化、日益丰富、深化和发展的。设疑提问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提问得法,可以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开动脑筋,达到激发思维的目的;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因此,讲究提问的艺术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离开了思维,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而思维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素质教育的21世纪的今天,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并以由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根据思维具有问题性这一特点,我们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提问”,给学生“指点”.提问,就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指点,就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情境.有无这个情景,产生的教学效果往往大不相同.试观察一下,以讲授法进行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教学,会发现学生学习前者比后者专心.什么道理?因为学习文言文难度较大,通常字字生疑,句句生疑,学生抱有急待释疑的心情听老师讲授.正是这个可供攀越的“难度”,自然地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促使他们产生了探求的心理.而对现代文,学生一般容易看懂,甚至一览无余,似乎没什么问题须待老师讲授.如果老师不设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听起来就兴味索然.为了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获取知识,我们常用设疑和解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学导语又称导入语。其目的是把学生的情感、思维和注意力及早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成功的导语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绪,为整节课定下基调,起到先声夺人之功效。设计成功导语,必须把握几个原则。1.创新原则。导语的功能之一在“激趣”。要“激趣”,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探讨学生究竟对什么感兴趣。一般来说,新奇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人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因此,导语设计必须创新,不可千篇一律。这里的“创新”只是相对学生的“未知”而言。不仅指“前所未有”,还指学生“前所未闻”。因“前所…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他们学习知识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和未来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 ,必须要调设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 ,寻找并建立情知融合点。本人从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着眼 ,从奇、疑、争、用四个字入手 ,不懈地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晓之以“奇”趣“奇”是指教师所授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与变化 ,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 ,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 ,激发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以引入新课为例 ,常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 ,配以趣闻开头来涉及新课内容 ,上课一开始 ,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思维就是以解决科学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等心理过程。创造思维常常是与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有见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等,都可称为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开发学生智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创设自由愉快的学习情境,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所谓自由愉快的学习,就是没有压力和束缚,轻松愉快,自由自在。正如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写过的诗句:“只有心情愉快才能创造,倘若感情被阴云笼罩,就连缪斯也感到…  相似文献   

15.
刘艳锋 《新天地》2011,(12):338-339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般操作流程是:基础练习——设疑自探——解疑合探——一质疑冉探——运用拓展——全课总结。通过实验研究,笔者认为“三疑三探”是‘种渗透着全新理念的、高效便捷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锐利、灵动、大气、深邃,更能体现出小学数学蕴涵着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6.
“思辨缺席”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影响了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当前的大学英语测试较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忽略了学生的语言技能,尤其是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表达。在测试方式、测试内容等方面突出批判性思维能力检测,能鼓励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将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结合在一起,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绘画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密不透风,疏可奔马。”绘画作品中许多传世佳作都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蛙声十里出山泉”与“踏花归来马蹄香”等就是有名的布白艺术之作。阅读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如果能将“布白”艺术运用于阅读教学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疑而不释,形成“思维空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与“悱”其实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一种短暂的思维上的空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在课改中采用开放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的一些实践,如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激发创新的火花;变式探究、开放探索,创设创新的舞台;反思顿悟、升华重组,深化创新的思维;内容外延、课外留趣,延伸创新的热情。通过设疑布趣的问题情境和实际操作,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19.
王岚 《新天地》2011,(12):443-444
要想让“教”与“学”这两根琴弦弹奏出更加和谐的音符,就必须把握好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学习的本质就在于“思维”。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感知客观事物,记忆学习材料,而且要通过思维去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善于应用思维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理解教材内容,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其中的关键。“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实质就是教师通过创新自己的“教”使全体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实现有创新的“学”。这样才有希望使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正好起来。  相似文献   

20.
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真正教会学生自学语文,变被动“听”书为主动读书,变读书无疑为掌握规律,懂得没疑,善于解疑。 有的同志很相信自己的讲解。讲解,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讲解的目的是什么呢?仅仅是为了把一篇篇课文讲清楚吗?仅仅是为了把一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吗?从根本上说,教一篇课文,共教学任务不仅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某一类课文。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