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上“译文就是原文”的论调掩盖了译者的身份及其在译文中的显形。对译文语言的批评性分析使我们认识到,男女译者的性别取向往往会对组篇机制的形成过程产生干预,词汇语法层面的不同选择源自他们不同的观察视角,女性译者正是以此实现她们的价值取向和性别政治日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经验功能角度出发,对杜牧的《泊秦淮》一诗及其六种英译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分析表明,对同一经验的看法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过程来体现,但是不同类型的过程表达出来的具体意义和意境却有所不同。这种对译文进行的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理解原文和译出更好的译文有很大帮助,并进一步证实了黄国文教授提出的功能语言学在古诗英译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经验功能角度出发,对杜牧的<泊秦淮>一诗及其六种英译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分析表明,对同一经验的看法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过程来体现,但是不同类型的过程表达出来的具体意义和意境却有所不同.这种对译文进行的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理解原文和译出更好的译文有很大帮助,并进一步证实了黄国文教授提出的功能语言学在古诗英译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4.
“译字”、“译意”和“译味”是英汉翻译中的三种处理方式,其中“译味”在涉及不同语言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情况时,最能传达和再现原文的各种情感意味。就翻译儿童文学而言,童趣性是儿童文学翻译的重要原则,如果译文保留或再造了原文童趣,这样的译文就保留或再现了原文儿童文学的特征。通过分析赵元任所译的儿童文学《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看“译味”法如何使译文重现原文的童性与趣味性。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长篇小说《围城》中运用了大量新颖的通感,为小说增色不少,但同时也给翻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以《围城》为研究对象,并结合茅国权和简·凯利合译的英译文进行语料库对比研究,将原文和译文中通感按照通觉的不同进行分类和检索,并借助一定的语料库软件检索得出数据,考察《围城》中通感分布规律,并从语篇和通感构词两方面对典型范例进行观察,分析其文体效果及其在译文中的再现情况.研究发现《围城》中语篇类通感34处,在译文中除了1处通觉发生转移,其余均保留了原文的通感;而通感构词类艺术手法在原文中共计出现30处,译文仅保留10处,译文通过意译的方式只传达了语义,但通感的微妙意蕴却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6.
对《红楼梦》中习语的翻译,杨宪益先生基本上采取了"异化"手段来解决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即在译文中尽可能地体现译出语文化内涵;而霍克斯先生为了避免中英不同文化的冲撞和译入语读者的误解,采用了"归化"的手段。异译和归译是翻译过程中的两种"方法",不存在哪种译法"好"或"不好"的问题,只要译文通顺、易懂,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合适性"原则即可。  相似文献   

7.
桂宏军 《理论界》2005,(3):218-219
《恋爱中的妇女》是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梁一三的译文选词准确,再现了原文的含蓄隽永之美;译文以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创造性地复现原文的表达方式,从而再现了原文的流畅自然;四字短语和叠词等汉语独特的语言形式的运用更加突出了原文的语言特点和意蕴。译文晓畅通达,达到了形神兼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多元系统的出现开始关注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系统中的地位,因而也会对译者产生影响。在此选取傅东华译《飘》和陈良廷等人译《乱世佳人》两个不同时期的译文进行对比,探析多元系统理论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分析了A Little Cloud两种具有影响力的译文,从解读原文本以及采用翻译技巧这两方面来分析译者主体性在此短篇小说翻译中的发挥,指出这一短篇译文获得成功与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译者主体性的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选择<红楼梦>人物对话及其英译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扬宪益、戴乃迭译文和霍克斯译文作为分析文本,抓住<红楼梦>中具有典型性的对话实例作深入分析,分析了译者如何翻译人物对话中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1.
汉语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其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来研究汉语成语的翻译,发现该理论对汉语成语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汉语成语的翻译是一种认知-推理的交际活动,译者应充分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等因素,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选择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译文,努力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杨宪益夫妇英译《红楼梦》的出版是《红楼梦》译史上的一座丰碑。译文完美地再现了原文,将原著中的几百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移植到译语文化中。杨宪益夫妇在重塑焦大这一小角色时,把握了人物性格特点,将描写语言和人物语言都译得准确传神,译文中的焦大形象也如原著一样生动,鲜明,充满灵气。  相似文献   

13.
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译者应如何在语篇翻译中构建元语篇意识这一问题很值得关注,因此,可以通过对主体间性理论和元语篇概念的阐释指出:由于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处于不同的交流层面上,在语篇翻译中,译者应建立元语篇意识,要能够通过原文中的元语篇手段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评价、鉴赏原文作者试图表达的思想和命题内容,并借助这些元语篇手段和方式,与译文读者对话,增强与读者的亲和力,达到主体间的视阈融合.  相似文献   

14.
《杜诗谚解》是朝鲜历史上最早的翻译诗集,于1481年(成宗十二年)刊行。自《训民正音》创制以来,众多汉文献被译为朝鲜语,极大地丰富了朝鲜语言文字体系。与同时期大量出现的佛经、儒经文献不同,《杜诗谚解》是诗歌谚解译文,风格独特,且其作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歌译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且多样,无疑是研究15世纪朝鲜语言特点的重要文献资料,意义重大。以《杜诗谚解》初刊本中的汉字词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多角度分析诗歌谚解文献中的汉字词表现形式,进而探讨15世纪朝鲜语汉字词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 ,在英汉翻译中 ,确保译文的贴切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 :1 .正确理解原文 ,使译文内容忠实于原文 ;2 .使译文语言通顺 ,合乎译文语法或表达习惯 ;3.译完之后 ,仔细检查译文 ,防止错漏或不当。  相似文献   

16.
英汉翻译抽象和具体的互相转化袁浩一、原文具体译文抽象英语原文中的一些具体的表达的方式,译成汉语时,有时需要从这些表达的根本含义出发,作抽象化的引伸。这主要用在下列几种情况:1.英语中的一些形象说法,用词虽然具体,但当这具体的词在表示该词的属性时,译文...  相似文献   

17.
等效原则下的片名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庆元 《云梦学刊》2006,27(5):133-135
作为一种特殊文本的翻译,片名的译文处理有其特殊性,表现在翻译过程中更多地强调译者的主体性。片名的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译者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住了原片的主题,而不是形式上是否等同。等效原则能更为合理地解释片名译文处理中的“另类”现象。  相似文献   

18.
阅读好的翻译作品,常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译文如实而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旨,使译文和原文的读者都能得到相同的审美感受,而译文与原文的句子成分却非绝对的一一对应,往往会形成交替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体现为时而部分对应整体,时而整体对应部分。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迁移的原因。笔者拟分五个部分探讨主述位在翻译中的迁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翻译作为语言的交流手段,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王佐良曾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因此,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从自谦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心理四个方面,探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对语言翻译的影响及翻译转换过程中译文信息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颜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跟颜色有关的词汇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联想意义。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思想观念等的不同,居"七色之首"的红色在中英国家有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联想意义。译者必须熟悉这两种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才能在翻译"红"色时做出准确的判断,使译文满足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译文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