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什么是直观教学?直观教学,即指的是以鲜明生动的直观手段——教师的语言和教具,帮助学生开展想象,清楚地想象过去,正确地了解过去,再造过去历史形象的一种教学手段或方法.直观原则,是历史教学的主要原则之一.直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但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教学,在大学专科一二年级基础课历史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仍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把“生动的直观”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起点,他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那么,什么是“生动的直观”?“生动的直观”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的“简单的直观”有何同一和差异?搞清楚这一问题,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在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并没有停止在旧唯物主义的水平上,而是把人类关于认识的理论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因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具有本质的差别和原则的分歧。这一差别和分歧体现在认识论的一系列问题上,就认识活动的起点即直观这一问题而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直观是“生动的直观”,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直观实质上是消极的、“简单的直观”。两者差别在于: 首先,什么是直观,即直观的主体是什么?没有主体就不可能直观,也无所谓直观。新旧唯物主义一致认为直观的主体是人。但是,在对人这一直观主体的理解上,新旧唯物主义却根本不同。费尔巴哈是旧  相似文献   

3.
生物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近日逐渐为世人所认识。它今天的研究和利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兴旺。它明天的拓展和辉煌,关系到宇宙空间的揭密和开发。虽然初中生物只是身边世界的一些肤浅的常识,但,却是进入生物世界的基础。而以往被视为"附科"的冷落,教师和学生那种随便应付的偏见。如果不改变,就无法改变冷冷清清死气沉沉的生物课堂教学的气氛。学生也难以打好他们遨游生物科学宫殿的扎实基础。所以,我几年来经过生物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琢磨,觉得生物教学应植根于日常生活,才能唤起学生的感触和兴趣,知道学好生物学的作用,知晓得生态平衡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党中央和国务院指示“基础教育要大力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素质教育则是学科教学的主旋律。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仍然存在的今天,生物学这样一个“副科”,教学工作举步维艰。因此,生物学科更应该抓好素质教育,否则,会真正被学生当作“负担”学科。生物学的素质教育,首先应着力解决师生思想上的问题。第一,生物教师必须是生物学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者。不论中考、高考是否考生物,也不管人们把生物课视为“副科”,面对被漠视了的生物教育要一往情深地投注全部精…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向量空间基的低维几何直观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由低维空间的形象认识到高维空间的抽象认识的转变,提高《线性代数》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国章 《东岳论丛》2002,23(2):108-111
在习惯思维看来 ,感性直观是被感性实践所“克服”、所“取代”了的东西。但历史和现实却告诉我们 ,在马克思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理解和论述中 ,只是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自然和社会时所表现出的感性直观的局限性和突破这一局限性的方法 ,即通过感性实践来打破感性直观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从而推动人的认识活动不断的深化和发展 ,但并未因此而彻底否定感性直观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 ,认清并把握感性直观与感性实践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就成为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与改造论研究的必要前提。否则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7.
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我们教学工作者一直在探求的课题,而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材教法等诸多重要因素外,强化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学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根据笔者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实行外语直观教学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一)语言直观教学。语言直观教学就是用学生已学过的语言把课本中未知的内容简明扼要地讲出来,教师所讲的语言学生能听得懂,使学生听后对课本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在学习课文前先引起学生对内容的兴趣,把学生精神集中书本上,同时学生也可根据教师所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法 直观与逻辑,本是二个不同层面上的东西,从而要论直观与逻辑的统一,也必须意识到这是在二个不同层面上的实在性的统一。诚然,我们知道逻辑之为逻辑的内容,要靠对它的直观。但我们要知道直观之为直观的内容,又何尝不靠对它的直观呢?就这二个不同直观的对象--直观与逻辑说,如果它们原本是二个不同层面上的东西,则现在它们仍是二个不同层面上的东西,并不会由于我们对它们的直观而成知,便有任何的改变。然而当人们谈到直观与逻辑的相关性与统一时,却往往都将它们视为认识-层面上的二个对立面来看待。于是认识便被分为…  相似文献   

9.
乔楚 《学术探索》2014,(8):22-25
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哲学主要有两条思路:打开自然哲学路径的米利都学派与使哲学思考转向人自身的普罗泰戈拉与苏格拉底。在这其中,赫拉克利特是一个衔接两大思想的特别人物。他的哲学虽然可以归类到自然哲学之中,但他已经开始用一种直观和统一的视角看待世界,强调将关注世界的"神的视角"转化到"人的视角"。本文试图通过对赫拉克利特思想脉络的梳理,从中溯寻其自然观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庄哲学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其诉诸于直觉和直观,以玄览、静观、心斋、坐忘为认识方法,实现与道的直接契合;道家哲学把人与道的关系当作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客相融的关系,认为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而必须得意而忘言,进行意象直觉思维;直观是直觉的一种表现,它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悟”,而是更借助于经验、形象与观察,通过联想与类比的方式来完成的,直观为老庄哲学增添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直觉与直观具有不少缺陷,但它却使中国哲学思维具有了深刻的洞察力和巨大的创造力,道家哲学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其他具有创造性的观点,都与他们注重体悟和直观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震 《理论界》2013,(12):121-124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探讨了范畴直观,认为范畴直观是对含义中对象性的形式的明见和充实,因而可谓是知性明察和一个最高意义上的思维。它为从现象学上澄清逻辑明见性开辟了道路。然而,恰恰是在这一“对象化”的框架下,“存在”这一涵义丰富的概念本身被降低为最低的“混杂的”范畴。而要明了他究竟如何漏过了“存在”概念,则要求我们回到胡塞尔对范畴直观概念的提出和确立上,回到范畴直观概念的形而上学基础中去追问。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的本质直观还原与德国文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早期现象学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现象学方法的构建和运用.现象学方法的主要步骤在于,通过"悬搁"(加括号)和本质直观,达到本质还原,从而直接面向事物本身.运用这样的现象学方法来对待文学艺术作品,可以直接"回到文学艺术本身",以直觉方式把握文学艺术作品的本质意义,以实现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段钢 《河北学刊》2006,26(3):30-35
考察图像的直观和美学意义,可以更好地把握图像生成的背景,理解如何产生意会知识,以及对人的视觉思维的影响。黑格尔和海德格尔对图像具有不同美学认识,在直观的基础上,黑格尔强调心灵在图像中对人的自由追求,而海德格尔则认为图像有助于表达人的存在,以及如何制造“大地”和“世界”,为人的存在寻找根据。  相似文献   

14.
在生物多样性的管理领域,近来出现不少努力,以通过网络数据库共享信息。这些数据库可以是全球范围运行,如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GBIF)通过可查询的数据库端口将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相连接;也可以是针对更加具体议题的网络,如欧洲人类冻存癌组织银行(TuBa Frost)。本文就微生物资源分析了开展这些活动所需的制度性前提。本文得出两个结论。首先,微生物信息应被视为复合产品,它既具有公共产品也具有共有库资源的属性。其次,要解决此复合产品的动力问题,我们必须超越关于效率的静态观念(倾向于通过分配知识产权实现经济刺激),而采取动态框架(倾向于在社会取向变化的环境中、在整个创新链的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推行协作规范)。新制度经济学其他领域对动态效率进行的研究,笔者采用其成功的方法,探讨了一种理论框架,以为微生物共同资源的管理确定一整套强有力的设计规则。  相似文献   

15.
智性直观,是谢林早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把它说成是谢林哲学的“工具”,是恰如其分的,因为正是凭着这个概念谢林得以将哲学说成是对绝对者的构造。并且,只要明确了智性直观是谢林哲学用以把握绝对者的工具,那么,谢林对这个概念所作的那些复杂的表述就都可以理解了。  相似文献   

16.
李常威 《理论界》2014,(9):88-91
《纯粹理性批判》的"直观"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很深的思想渊源。其种类繁多,有感性直观、经验性直观、感官直观、想象力直观、知性直观、内直观、外直观和纯粹直观。感性直观有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五种感官直观和想象力直观,经验性直观与感官直观是同义的,作为外感官形式的外直观就是空间。想象力形成的是显象、复象、预象、想象、成象和拟象六种直观表象。有再生性的想象力和生产性的想象力两种类型,后者在审美领域具有一种自由而合规律的运用。而知觉、内感官和纯粹的时空直观是想象力活动的结果。知性直观是与积极意义的本体概念相应的,它的最大特点是创造性。理解就是把感性直观纳于概念之下。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与生物教学论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荣 《阴山学刊》2006,20(1):20-22
新课程对生物教师教育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等师范院校的生物教学论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改变过去旧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师范生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8.
徐敬文 《南方论刊》2022,(1):61-62,75
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人脸识别黑产泛滥等问题.生物识别信息具有直接识别性、不可更改性、易采集性、法益特殊性以及不可匿名性等特征.现行刑法在生物识别信息保护方面存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法及司法解释滞后、无法有效规制非法使用公民生物识别信息行为等问题.可通过完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19.
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科学育人的需要,也是每个教师的崇高职责。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就必须首光明确实施德育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探索实践,努力寻求德育渗透的最佳方法与途径。 一、德育渗透的要点 生物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教学大纲中虽然从宏观上指明了实施德育的基本方向,但不够具体,故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有关资料,从中学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众多要点里,概要提出生物进化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生态学观点、科学价值观和爱国主义五个方面,分别简述如下: 1.关于生物进化观点的教育 进化作为…  相似文献   

20.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性及不可更改性的特质,一旦被非法处理,将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由此催生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特殊保护的现实需求。对此,应当制定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专门法律保护规范,以明确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指向及救济措施,构建系统完备的保护体系。同时,应在敏感个人信息基础上强化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力度,以回应对生物识别信息产业严格规制的现实需求。综合来看,我国应构建相对独立于敏感个人信息的专门立法保护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规则。具体包括:明确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核心概念及宗旨、构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处理的特殊规则、完善非法处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