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源 《兰州学刊》2010,(7):166-169
标句词作为生成语法中重要的功能中心语,是句子功能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在句中的位置主要体现在句子三个敏感位置上:句首、句尾和谓头。标句词与这三个句子敏感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原因在于这三个位置本身就是全句功能范畴的敏感位置。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争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被认为是哲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存在相互抵牾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学界对实践本体论又有不同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主张以"实践"去理解人及其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构成一种可称之为实践论的世界观.问题在于马克思哲学能否回避本体论?如果不能回避,那么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确立之后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学者考量伊斯兰文化的全球化视角包括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文化侵略",破坏了阿拉伯民族文化遗产,伊斯兰文化的"真实"、"信仰"和"民族认同";第二种观点认为阿拉伯人在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反复思考无异于作茧自缚;第三种观点认为要吸取全球化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中相和谐、一致与兼容的因素.全球化不可能被伊斯兰文化全部接受,也不能全部抛弃,接受其的态度可以称为"积极中立"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英汉朝WH-问句的语气标记不同于标句词,不具备完整标句词的功能,因而不应位于标句词短语中心语位置。根据CP分裂假说,语气标记可以作为中心语构成语气短语Force P?语气短语以TP为补语,是一个强语段。语气语段具有强边缘特征,在英语中,吸引Wh-词在其标志语位置合并;在汉语和朝鲜语中,吸引整个TP在其标志语位置内部合并。内部合并的同时,英汉朝语气语段中心语的疑问特征[+Q]为其标志语位置Wh-词的疑问特征[+wh]赋值。  相似文献   

5.
李娟 《社会科学家》2008,1(1):11-15
当前学术界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学科定位问题的讨论可以归结为三类观点:第一类观点是在哲学和科学"之中"为历史唯物主义找寻"归宿",即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要么属于哲学,要么属于科学;第二类观点是在哲学和科学"之外"为历史唯物主义另寻"归宿",即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既不属于哲学,也不属于 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世界现,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历史的方法;第三类观点是在哲学和科学"之间"为历史唯物主义找寻"归宿",即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介于哲学和科学之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定位问题上之所以存在诸多争论,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历史唯物主义中既有哲学思辨又有科学实证,历史唯物主义既不同于思辩哲学又不同于实证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哲学-科学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5月28日、29日,武汉大学哲学系举行了逻辑问题学术讨论会.讨论集中在"关于正确性与真实性问题"的问题上.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一关于"正确性"与"正确推理形式"的概念发言的同志一致认为:正确性是以真实性为基础的,离开真实性去谈正确性,把正确性与真实性加以割裂,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并批评了如下的观点:断言逻辑规律与规则只是规定推论过程的,与事物自身没有关系;断言逻辑形式与其规律是来源于语言的组织结构或社会制约性.大家对如下的问题还有着不同的意见:1.关于"正确性"的概念.一种意见认为,正确性是指推论合乎逻辑规律,这些逻辑规律又是反映着客观现实的一般关系.另一种意见认为,必须"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的问题,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商品;另一种观点认为不是商品.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不是商品.本文试就劳动力商品说的一些主要论点,谈谈个人的看法.一、社会主义不存在产生劳动力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是由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依据马克思的观点,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劳动者必须是完全有权处置自己劳动力的自由人;(2)劳动者本人失去了生产资料,唯一的出路是把自己的劳动力当成商品出卖给生产资料的所有  相似文献   

8.
社会建构论及其心理学的方法论蕴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建构论的兴起受到知识社会学和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依据社会建构论的观点,实在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实在的知识并非我们所作的"发现",而是一种"发明",是根植于一定社会和历史的人们互动和协商的结果.这种观点认为,心理现象不是一种"精神实在",而是一种话语建构,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目的.这一观点颠覆了传统心理学的本体论基础,对心理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哲学研究者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不是"重建"了"哲学",而是"终结"了"哲学"。果真如此,那么所谓"马克思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将丧失合法性。这种观点赖以确立的两个理由是:马克思并不谋求构建一种哲学,而是回到实践本身;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有关于哲学"终结"的明确论述。事实上,这两个理由都不能成立:马克思不是一位盲目的实践家,共产主义运动内在地包含着一个反思的层面;马克思所谓"哲学的消灭"是指"哲学的实现",它不是"哲学"的"终结",而是"哲学"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陈近南是有关天地会文献甚至文学作品中的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学术界关于陈近南的观点存在很大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他是天地会的实际组织者,第二种观点认为他是天地会的辅佐者,第三种观点则基本否定他的存在.在现实社会中有无陈近南原型,学术界也存在较大分歧.文章梳理了有关陈近南的各种观点,分析了分歧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深化陈近南研究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理论形态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对一个科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的把握.当前主要有两种流行观点: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或简称"辩证唯物主义";二是"实践唯物主义".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认为,马克思哲学即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惟一理论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这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特别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充分的论述.历史唯物主义以现实世界为视野,实践性和辩证性是其两个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12.
周辉 《东南学术》2004,(5):137-138
针对环境法的调整对象能不能囊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环境法学界引发了(一场大论争.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环境法只能调整人与人的关系.2.环境法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但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明确用"直接"和"间接"这两个词.3.明确认为环境法只能直接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但又可通过调整人与人的关系间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4.认为环境法律关系既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没有闸述在实定法中是否及如何确立"自然"的主体地位,"自然"的权利及救济方式.5.认为环境法能够直接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力图在实定法中确立"自然"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自然体也可以作为原(被)告.这种观点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一) 一个认识论中的两难问题人在认识世界时,究竟是按照客观世界本来面目来认识,还是按照人的需要的价值尺度来认识?这是一个古往今来、众说纷纷的认识论难题.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哥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朦胧地猜到了两种尺度的辩证法,他一方面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另一方面又说:"可以看见、听见和学习的东西,是我所喜爱的".德谟克利特主张,有三种真理标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从描述中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代表构成和代表履职现象中的两个“三多三少”并存的格局入手,提出了代表结构的“三多三少”是否会导致代表履职过程中的“三多三少”这一研究问题.在讨论了现有的各种观点之后,总结出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代表结构与履职绩效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以北京市13个区县的乡镇人大构成和履职活动的基本数据为基础,采用模糊集分析的基本技术,本文的研究发现:代表的受教育程度、男女比例和企业代表的多少,并不构成代表履职绩效高低的必要条件.同时,那些有着较多的年龄大的代表、较多的干部代表和较多的党员代表的乡镇人大,反而在闭会期间的书面意见提出和评议活动的开展方面,有着更好的绩效.  相似文献   

15.
一 “里程碑”论与“逆转”论评析 对承包制的不同观点,归纳起来有三种:一种观点认为,“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里程碑”,“是改变企业经营机制的一场革命”。我们称之为“里程碑”论。另一种观点认为,实行承包制,会“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偏向科尔内所说的IB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发展与道德的衰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关当前社会是不是存在道德衰退的问题上,在我们的学术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道德衰退不仅是一个现实,而且是相当严重的,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地解决的时候了;另一种观点则否定道德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化道路如何选择,理论界一直有两种观点争论激烈、相持不下.一种观点主张发展大城市,认为这是城市化道路的必经之路;另一种观点则强调发展小城镇,让小城镇"遍地开花",并认为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我认为,我国的人口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均衡点应当放在中小城市.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此展开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一、农村劳动力溢出与大城市人口有限容量的均衡点农村人口城市化是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无论人们对城市化概念内涵的理解有什么差别,但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基本内核,即城市化主要是人口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集  相似文献   

18.
杨念群 《中州学刊》2001,(3):138-142
"青苗会"在清末民初曾经是华北地区农村基层社会的主要组织,以往学术界对"青苗会"的研究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青苗会"组织已从单纯的"看青"功能演化为地方自治机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青苗会"传统功能的变化标志着村庄体系的衰落.本文认为,晚清以后的"青苗会"具有一种双面性的功能,一方面,它日益成为国家在基层实施新政的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除了其日益增加的行政职能外,仍保留着乡村秩序协调和保护人的角色,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影响和支配着乡村民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正关于睡眠与记忆的关系,科学家早就展开过研究。一种观点认为,睡眠能够巩固记忆,让大脑记住更多东西;另一种观点认为,睡眠其实起到了"清除缓存"的作用,会清理掉那些多余的信息,给大脑腾出空间。最近几年,支持后一种观点的人找到了不少证据,比如在小鼠的快速眼动睡眠(REM)阶段,大脑会选择性地  相似文献   

20.
刘戈  郭平梁 《河北学刊》2005,25(5):121-128
近年来,在汉代民族和亲的研究中出现了一种"新观点",认为汉匈和亲,并"不包含婚姻的意思",汉对匈的馈赠是经济"赔偿"、"赔款",汉嫁女与匈并约为兄弟是"政治赔偿".本文以大量的史实为依据,辨明了汉匈和亲中的一系列问题,认为"新观点"的谬误在于以现代国际间的和平条约简单地比附汉匈和亲.应当从历史事实出发,还汉匈和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