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辛亥革命期间,列强面对东三省出现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调整了自己的政策,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在中国的殖民利益。综观此期列强的政策,初期,都企图寻找良机,根本解决满洲问题;随后,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加之列强内部行动的相互牵制,各国不得不放弃最初的想法,进而采取务实的态度,尽量在不谋求改变东三省政治结构的框架内,最大范围地加强对东三省的掠夺。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年,经济凋弊,财政拮据,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的盐税显得极为重要,但这一时期的盐务政策混乱不堪,因此辛亥革命时期的盐务自始至终都围绕着改革而进行。由于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盐政的干涉以及传统封建盐务旧制度与旧势力的阻碍,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盐务改革均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时期,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勾结和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在亚洲大陆瓜分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活动的一个缩影。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日、英、俄、德、美等国都趁中国动乱之机展开了紧张的活动,企图维护、扩张本国的既得权益,抵制它国势力的扩张。其中,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最为猖撅。 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后的兴盛时代,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基本上确立起来。甲午、甲辰两次战争的得利,更使其资本主义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当时,日本一部分狂热的帝国主义分子正在做着“大陆雄飞”、制霸亚洲的迷梦。他们认为中国辛亥革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政策执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产生了复杂效应、风险效应、交织效应、梗阻效应等新挑战。转型时期政策执行的新挑战源于多领域的大变革挑战政策执行、互联网增加对政策执行的期待、主客观现实导致政府职责混乱、成本收益分担不均导致逆向激励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据此,分析指出回应转型时期政策执行新挑战的有效途径包括:提高政府官员决策水平以及时回应社会公共需求、重视改善官民关系以畅通官民沟通交流渠道、积极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划清与市场和社会的边界、问责与容错有机结合以激励和约束政策执行等,以促使政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化政策执行挑战为机遇,顺势而为,取得良好的政策执行绩效。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时期,以张榕、张根仁为首的革命党人试图在省城奉天发动革命.然而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反帝反封建不彻底,遭到了封建势力的残酷镇压.张作霖就是镇压革命、屠杀革命党人的反动势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清代档案史料说明,张作霖在辛亥革命时期,通过进驻奉天省城协助赵尔巽稳定局势,听命赵尔巽对革命党人血腥镇压,投靠袁世凯拥兵一方,勾结日本独霸东北等政治行为,一步步实现了其独占东北的霸业.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及其革命运动,无论和日本政府,还是和日本人民都有很深的关系.由于今年正值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我想整理一下我国关于《辛亥革命与日本》的研究成果,大体上介绍一下和下列问题有关的著作和论文:一、概述性的论著,二、革命前夕革命运动与日本的关系,三、辛亥革命本身与日本的关系,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措施,四、对辛亥革命进行干预的日本人的活动,五、日本人的辛亥革命观.  相似文献   

7.
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推行其“大陆政策”,实现吞并“满蒙”的战略计划,首先开始了对我国东北铁路的修筑权、贷款权和经营管理权的攫取,而吉长铁路是主要目标之一。吉长铁路扼东三省中枢,在军事上、经济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中国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对吉长铁路的攫取过程中,曾进行了多次的抵制和斗争。但日本帝国主义为了  相似文献   

8.
吴玉章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玉章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在留学日本期间积极组织革命活动,筹办共进会,促成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并积极宣传革命理论,创办具有较强革命性质、具有进步意义的刊物《四川》;参与策划了辛亥革命时期一系列针对清朝权贵的暗杀活动,并参与了广州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作为四川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之一,策动了荣县独立和内江起义,为辛亥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自1847年中国民间第一批学子留学美国到辛亥革命爆发,晚清知识界进行了一系列的留学教育活动,主要是洋务时期的官派欧美留学教育以及甲午战争后的日本留学潮。晚清的这两次留学运动对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评杨增新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对俄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时期以来,西北地区史学工作者提出了重新评价杨增新的问题。杨增新从1912年到1928年统治新疆十七年之久,而且是中国近代历史转折时期祖国西部边陲的封疆大吏,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如何评价呢?如何看待杨增新对新疆的“统一”?如何分析他的对俄政策?这里还存在重大的分歧,还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杨增新的对俄政策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供史学界讨论。一、辛亥革命时期新疆面临的边疆危机杨增新,字鼎臣,云南蒙自人。清朝进士出身,历任清朝知县,管带、知州、道尹、提法使等封建官职。辛亥革命后,他出任新疆都督而成为民国政府的地方长官,是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前后,西南贯通"三沿"(沿江、沿边、沿海)地带的省际交通格局,使得西南诸省的区域联系更为紧密。在边疆危机的大背景下,这一交通格局体现出更为丰富的政治内涵,并促成了"内联外拓"的地域政治结构:西南外围四省(川、鄂、湘、粤)构成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西南弧",环抱滇、黔、桂内部三省,并成为其外卫屏藩和前出通道。在保路运动等近代一系列政治运动中,上述七省更形成了声气相通的地域政治联动态势。由七省人士发起并成立于1913年的西南协会,正是这一地域政治结构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民国前期正处于世界矛盾和利益急剧变动的转换阶段。相对较为落后的日本垄断资本 ,为了在与西方先进国家争夺同其邻近的殖民市场 (中国 )的过程中 ,实现和保持其在华利益优势 ,不断变换其对华具体政策 ,以便有效利用国内外形势的剧烈变化所造成的各种条件。文章对这一时期日本的对华政策先作简明概括 ,进而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对此期不同阶段政策的变动作综合分析 ,最后考查民国前期日本的对华政策的变动对日本输华贸易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末留学热潮兴起,缘于“师夷之长技”之深化。留学问题的提出、有关制度的建立,回国后的任用都是清廷在“中体西用”指导下的社会重大变革。作为晚清社会政治近代化的构成,留学活动无疑对此期政局影响甚大。留学生群体成为晚清最为重要的社会变数,也是辛亥革命何以发生及怎样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东南地区是晚清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社会转型机制准备相对成熟的区域.辛亥革命为其社会转型提供了契机.从政治结构看,辛亥革命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构架、政治规范和政治运作程序的转型,东南地区随之成为民国时期全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高亢之区.从社会群体结构看,东南地区在辛亥革命后,传统的士农工商群体分野被冲破,新的社会阶级阶层产生.从社会经济结构看,辛亥革命有力地促进了东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变化和城乡经济的联动.因此,从上述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是以民主为政治目标,以共和为政治制度,以宪政为治理模式的政治革命。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政治统治合法化,政治结构合理化,政治行为多元化。辛亥革命的是非功过,至今招谤涉讼,但遗产丰富,启迪深刻:民主、共和、宪政是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是漫长的历史过程,是复杂社会系统,需要立足现实实践,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为扩张远东势力,支持日本对俄战争,以打开俄国的"满洲""门户关闭"政策,乘机将其势力伸人中国东北.日、俄谈判期间,美国仍支持日本,以赢得日本的"好感",换取日本在"满洲"的利益.当<朴茨茅斯条约>尚未签订之际,美国便迫不及待地插手日本的"满洲"利益,实施购买南满铁路计划.当此计划遭到日本的阻挠后,美国转而在中国东北实施投资修筑锦瑷铁路、策划"满洲铁路中立化"等计划.为此,日、美双方在"满洲"利益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与冲突,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从而也充分暴露了美国称霸世界和日本独霸"满洲"的野心.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的第一次,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使民国初年在社会结构、社会观念和社会生活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红十字会立即行动,开展人道救援,并组织分会参与战地救护。但组建多少分会,史书记载并不明确。经考证,计有57处分会得到确认,分布于17个省市,其中1904年设立、1911年重建的分会有6处,新设分会51处。有待确认者26处。  相似文献   

19.
在1929—1933年间召开的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上,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抛出所谓"民族生存权说"、"特殊权益说"、"防俄防共说"、"自卫说"、"人口过剩说"等来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侵略行为辩护。与此同时,日本大肆进行反华宣传,否认中国对东北的主权,并指中国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国家。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会员在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上的反华言论,与日本政府的态度一致,完全沦为日本政府的一种宣传工具。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时期有不少妇女投身革命运动,民国的成立,唤起了妇女的政治热情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妇女解放运动迅速朝要求参政的方向发展。受此影响,这一时期创办了一些以争取女子参政权利为主旨的妇女报刊,其中最主要的是《神州女报》。《神州女报》一方面力辩妇女应当参政,另一方面则回到妇女自身,来谈妇女如何才能获得参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