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欧债危机近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该视角下,来解读该危机对国家信用风险的影响,通过分析并联系我国国情,进而提出我国应该从欧债危机近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该视角下,来解读该危机对国家信用风险的影响,通过分析并联系我国国情,进而提出我国应该从欧债危机这一事件中应该得到的一些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本文主要就欧债危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进行论述,以最新的统计数据来说明欧债危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程度,并且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我国纺织品出口受欧债危机影响的原因,并结合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提出适合我国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对策建议,从而使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为我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欧债危机下,中国经济当谨防硬着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实际上欧洲经济一体化框架的缺陷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爆发。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下,欧债危机无疑的给中国经济也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欧债危机不断扩散深化下,经济专家对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本文就是通过分析欧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而提出谨防经济硬着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欧债危机自2009年爆发以来,欧盟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欧债危机仍愈演愈烈。文章对欧债危机的起源与近况进行了介绍,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对其爆发的原因展开了分析,并进一步从民主政治、社保模式、经济政策等方面阐释了欧债危机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欧债危机已成为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再次探底的重要因素。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对此置之度外,中国也不例外。只有深刻总结欧债危机给中国带来的种种启示,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欧债危机在持续发酵,欧元区危机在蔓延,欧债危机给中国究竟带来的是“危”还是“机”?我们需要根据各方情况作出不同反应,前瞻性地预判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对宏观政策调整作出预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益紧密,经济危机的影响范围也逐渐有单一国家向着世界范围扩展。美国的次贷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引发的经济危机影响尚未完全过去,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又接踵而至。而由于欧盟自身的组织特点,注定了欧债危机的影响更加深远,也更加巨大,甚至威胁到欧盟的政治前景。同时,对于中国也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欧债危机的形成原因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简要阐述了欧债危机全面爆发的过程,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经济结构失衡、社会福利过高、"二元"政策失衡等是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本次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得出欧债危机对新兴国家在政府债务问题、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福利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简述欧债危机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欧债危机可以说是2007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和升级。美国的次贷危机属于危机的第一阶段,目前的欧债问题属于危机的第二阶段,看来危机已从消费者和企业的微观层面蔓延到政府的宏观层面,其严重性对于当事国来说可见一斑。这也印证了"金融危机过后必有财政危机"的普遍规律,至少在欧洲是适用的。2010年10月,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希腊政府挥霍无度、财政赤字高企导致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希腊是欧债危机中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紧接着危机从希腊扩散到爱尔兰和葡萄牙,并随时有可能把意大利和西班牙拉下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本文主要是分析探讨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已经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我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握好机遇,并尽量避免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防范系统性风险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议题,风险传染(risk contagion)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资本市场最主要部分的股票市场,其行业间的风险传染愈益凸显。本文采用Δ CoVaR结合时变SJC-Copula的方法,测算了我国股市行业间产生风险传染和遭受风险传染的程度,并基于实际联系和金融联系实证检验了行业间产生和遭受风险传染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市行业间的风险传染具有异质性和时变性;行业的关联程度越高,信息透明度越差,对其他行业股票产生风险传染的程度越高;行业的关联程度越高、信息越不透明、股票流动性越差,遭受其他行业风险传染的程度越高;投资者情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行业股票风险传染的时变性,投资者情绪越悲观,行业间的风险传染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的金融传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向量自回归方法(VAR)和时变多元GARCH模型(DCC-MGARCH),检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期间的金融传染效应。研究市场包括希腊、西班牙、爱尔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的股票市场。实证结果表明,欧洲债务危机期间各国金融市场间相关性显著上升,市场间影响程度更大、影响时间更长,存在金融传染效应;希腊是此次危机的传染源,欧洲其他国家之间的传染效应不明显;蔓延期中国股票市场也与欧洲市场存在联动性,但影响较为滞后。此外,研究发现直至2009年4月,美国次债危机的影响才基本消退。分析表明历年巨额的财政支出和较差的经济自愈能力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由于金融资产收益的条件波动率不仅是金融市场风险度量的重要指标,而且呈现出明显的杠杆效应。因此,本文运用能够刻画波动率杠杆效应的LGARCH(Leverage GARCH)模型对金融市场条件波动率进行建模分析,进而运用Granger-Causality检验分析了中国股市与周边股市波动风险的传导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整个样本区间,上海股市与周边重要股市的联系比较微弱,仅与香港股市存在一定的风险传导关系,而与东京、新加坡股市却不存在传导关系。然而,在我国股市对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QFII)开放后,中国股市与周边股市的波动风险传导关系明显异于对QFII开放之前和整个样本期的风险传导关系,上海股市与香港、东京、新加坡股市间的波动风险传导关系均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资产收益的风险溢价是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深入考察现有的两种收益与波动关系模型(GARCH-M和SV-M)差异的基础上,以新兴股票市场中的上证综指和成熟股票市场中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为例,运用更具理论优势的SV-M模型,实证考察了两种类型市场中风险溢价与波动率之间关系的不同状况。研究结果显示,上证综指的波动率对其风险溢价有负向影响,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波动率对其风险溢价有正向影响;但无论影响方向正负,波动率对风险溢价的影响都是非常微弱的。论文结合两种市场中的不同波动状况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股价暴涨直观上带来高收益,激发市场正面情绪,那么为什么暴涨被视为风险?本文利用2006年至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计量建模对暴涨股票的特征和日后的市场表现进行刻画。实证发现:(1)股价暴涨频度高的股票,呈现低资产收益率、高市值账面比、多散户持股、少沪深300成份股等特点;(2)易发生暴涨的股票其长期超额收益率更低,未来有更大的暴跌风险和更高的收益率波动率;(3)对于运营基本面较差、市场过于乐观、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的股票,暴涨后的暴跌风险更加明显。研究结论在不同代理变量选择、多种计量模型设定下均稳健成立。本文揭示了暴涨不仅仅是极端价格波动,而且更容易发生在高风险股票中,未来蕴含着更大的潜在损失。暴涨是实实在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修正GARCH模型的中国股市收益率与波动周内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证券法》实施之后的2000-2006年沪深股市收益率与波动的周内效应。利用修正的GARCH模型,发现两市收益率的最大与最小值均分别出现在周二与周四;两市的最小波动均出现在周二,但沪市的最大波动在周三,而深市的最大波动则在周一。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中国股市的收益率与市场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即投资者由于承担高风险而受到补偿获得高收益。文章最后对周内效应的存在提出了两种解释。 相似文献
16.
将复杂网络理论最小生成树(MST)算法和滑窗分析相结合,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5年中国股市震荡的背景下,以2003年至2017年的上证A股收益率数据作为实证样本,构建股票市场动态关联网络,并从网络节点移除和连边变化两个角度出发,对其在不同时期的动态演化特征和市场稳健性质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结构整体上在金融危机之前和之后较为松散,而在金融危机和股市震荡期间则变得非常紧凑,节点的度分布和影响强度分布更加聚集。这意味着在金融危机和股市震荡期间,系统重要性公司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其股价的变化对其它公司将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不同类型的事件对股市网络连通性和稳健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区域性事件(股市震荡)比全球性事件(金融危机)对市场的冲击更大;短期来看,金融危机和股市震荡对网络连边的稳健性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冲击,整个研究时段网络的存活比率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随着步长的增加,网络的存活比率急剧下降,这意味着股市网络相关结构的长期稳健性是减弱的。 相似文献
17.
集合竞价透明度提高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基于中国股市开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上海A股股票的交易数据,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开盘集合竞价由封闭式改为开放式后市场流动性的变化。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检验了开盘交易量比率和连续竞价市场的买卖价差、市场深度、流动性比率和弹性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在开放式集合竞价机制下,交易者参与开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连续竞价开始后15min内的市场流动性明显减少。根据不N的交易者对信息揭示的反应不同,得到如下结论:实行开放式集合竞价开盘不仅吸引了更多的交易者参与交易,提高了开盘价格的信息效率,而且缓解了交易者对开盘信息的过度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