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特点及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探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涵义及其实质,在此基础上深刻地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特点及其规律,这对更好地深化和思考“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进行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重大问题,以此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创新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统一体现了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和普及、实践创新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有三个问题是关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向和方法的原则性问题: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问题;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三是中国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一书以这三个问题为基点,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点上做出了自己的解答,全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整体风貌,真实切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主要解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其实质是主体的马克思主义观建构问题。“怎么对待马克思主义”,主要回答主体在实践中如何坚持和发展、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其实质是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观建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视角看,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两者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首要问题”范式。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点评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理论,即中国共产党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是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而且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专门设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足以可见国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视。多年来,在国家、各级党校和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缺失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虽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成果很多,但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研究却鲜有涉及。因此,做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研究的综述,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方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具体而言,可以从基本依据、逻辑范式、整体价值来看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基本进程、理论形态、发展规律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从基本途径、实践主题、具体标准来看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问题、理论问题、实践问题的本质、根源及解决方式等,从而厘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学位点于2006年1月获得批准设立。本硕士点紧密结合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实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结合本校特色和优势,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目前已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视野等问题,还很不足。从现代化视野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合理的思路。马克思有其独特的现代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然包括其现代化理论的中国化。研究马克思的现代化理论及其中国化问题,对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布尔塞维克》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中国革命领导权等中国革命基本理论问题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布尔塞维克》非常重视从实践出发来研究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但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也有历史局限性。总之,这些探索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前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重要的基础性的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检验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理论成果,结合中国国情和新的形势,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念体系的过程。本文论述了以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必然性、重要向度的合理性和基本路径的现实意义,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本质,阐述了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本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三大历史任务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飞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三次飞跃。十六大召开后中国又一次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学习的高潮。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表现。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是由于中国自己本身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有它的基础,是在自己内部有着根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实践主题,相应的会有不同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出现。本文就此浅显考察三大历史任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使之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义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和民族化,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4.
任何理论的演化都无法脱离其所属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演化历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融入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演化过程与中国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结合的过程,包含着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解,是指在国内外形势之下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由书斋到世俗、由被少数人推崇到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历程。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统一的基本途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演化过程中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不断融合。在当代中国,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何以可能的问题,对指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开始趋于多向度理解、多样化架构的发展格局,成为诸多基于对本土文化及社会实践语境的自觉反应、参与和应对从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表达的人们之间的话语。对"中国化"的多维表达应采取宽容态度,理性对待它们各自合法的生存空间及其对本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意义,通过积极对话和相互支持,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开始,就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尤其是与中国现代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现代化规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过来又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建构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互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结合,并使之在良性互动中和谐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形态上说,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先进的思想理论,她与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异质性的一面。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否能接受并融合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能否成功实现中国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实践证明,虽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两种异质的文化,但两者之间的融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在当今条件下深刻反思这一过程,对于新世纪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经过探索、试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种选择是审慎的、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人间奇迹。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曲折而艰辛的历程证明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更加重要的;“结合”是要实事求是的;“结合”不是一劳永逸的;“结合”的标志是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不断地加强思想建设,才能更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在实践中“结合”,在“结合”中创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19.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 ,是马克思主义优于、高于其他一切社会理论的显著标志。“与时俱进”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含义上具有一致性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是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