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毛南人对山歌的嗜好,近乎于痴迷。每逢传统的喜庆佳节,唱歌的听歌的,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歌手们的歌声,象一阵阵轻柔的山风,吹落了挂在山顶上的晚霞;那一串串歌声,又把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牵上了山崖。毛南人不但节日要唱歌,恋爱、结婚唱歌,遗屋、上梁也要唱《造屋歌》,《上梁歌》,小孩出世“三朝”、“满月”要唱歌,给父母祝寿要唱《添粮  相似文献   

2.
土家人与歌     
土家族人爱唱歌,逢人便唱,每事必歌。土家人唱着歌比拟自己的歌唱生活: 土家生来爱唱歌,/歌子好比牛毛多。/唱了三年六个月,/唱得一只牛耳朵。 土家人一生与歌相伴。谁家新生小儿,众亲友“打十朝”祝酒贺新生,歌声伴随他走上人生之路。妈妈唱摇篮曲;外婆教唱儿歌。自个儿学的词语能连成句子了,差不多就用歌词表达意思。十二三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壮族农村中,有一种群众性的歌唱活动,叫作“歌墟”。壮语原称作“窝埠坡”或“窝坡”,因为这个词并不含有唱歌的意思,后来便把它叫作“歌墟”了。“歌墟”多在节日或农闲时举行。傍晚,青年男女身着整洁的服装,从四处聚拢而来。女子三五成群,男子四六结队,互相寻找对象,这一组用歌声向另一组挑战,那一对同这一对唱答,于是歌声四起,此起彼伏,非常有趣。  相似文献   

4.
在湘、黔、桂三省(区)毗邻的广大地带,山峦重重,江水奔腾,茶杉翠嫩,稻花香浓。110多万侗族人民在这秀丽富饶的山谷中建起了无数的村寨。每当夜幕降临,侗家的村村寨寨歌声四起,弦音遍响,使美丽的侗寨更增添了迷人的色彩。侗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侗族地区向来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人们以“侗家人人会唱歌”而自豪。他们说:“话是说不全的,只有唱歌才能表达得完满。”为什么侗家这么会唱歌?民问流传着这样的传说:侗寨边上的大榕树最会唱  相似文献   

5.
草原放歌     
明朗的天空挂着火红的太阳,花盘大的六月莲向着天空绽放娇艳……草原是辽阔的,草原的歌声更辽阔。人们常说,内蒙古草原是一片“歌海”,这是真的。我们坐着汽车尽日奔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成群的百灵鸟被轮声惊起,一路上在车窗外不停地飞翔。和草原上到处都有百灵鸟一样,内蒙古到处都有歌。同是内蒙古草原,因为一个是牧区,一个是农牧区,歌声的情调也随着起了变化。牧区的歌子多半高亢嘹亮,农牧区的歌子就偏于低沉回荡。歌声是内蒙古人民最好的言语。他们有什么心事都要用歌声唱出来。看见八月南飞的大雁,禁不住要唱歌,看见火爆爆的枣红马,禁不…  相似文献   

6.
千人歌来万人唱,千歌万唱歌唱铜;“一O七O”早完成,杠色喜报震四方。千歌万唱歌唱钢(僮族)~~  相似文献   

7.
正当车子穿过一座座青山,越过一道道山弯时,我们听到了瑶家汉子高吭嘹亮的山歌声:栽田如果不唱歌,田里就会稗子多,一兜禾苗一声歌,结出谷子千万箩。顺着歌声的方向望去,一个古色古香的村落就现身在我们的眼前,乍看,犹如一个静静的处子——群山紧紧地环抱着她,溪水亲切地围绕着她,也许是有了大山的依靠,又有了清水的滋润,才使得这个穿越300余年悠久岁月的古老村庄——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五保田村依然拥有这般迷人风采。  相似文献   

8.
在湘西永顺县的群山峻岭中,有个长官寨。那里,“群峰竖剑依天立,碧水一条抛谷底”,古木森森,雀鸟难飞。山川的灵秀,润育了山里人爱唱歌的习性,无论是节日或平时,总是歌声不断;无论是辛酸或快乐,忧伤或幸福,仇恨或爱情,都通过自己随口编的歌,抒发出来。苗族诗人石太瑞,就生  相似文献   

9.
当你乘坐湘川公路上的汽車,跨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駛在峒河畔的时候,一幅沸騰着的大跃进的圖画就映入你的眼帘:在田間,你可以看見头纏白布巾,花布帕子的土家族、苗族的老乡們,在昂揚的歌声中正紧張地犁田播种;在峒河两旁,一堆堆綠肥和一片片茁壮的麦苗夹杂着早开的桃花、李花和黄橙橙的油菜花,散放着青春的活力和大跃进的气息。 瀘溪县上堡人民公社的各族人民,几年来在党的英明的領导下,在农业战綫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去年稻谷亩产达到了八百斤以上,比解放前增加了两倍多,每人收入平均达到二百元,此解放前增加了五倍多,基本上結束了几千年以来貧困的境况。眞是: 苗家土家爱唱歌,过去唱歌苦难多, 一声歌来一声泪,歌声未起泪先落; 如今徹底把身翻,人人都唱跃进歌, 唱得公社万年青啦,唱得共产主义早来罗!  相似文献   

10.
正那天陪北京及省城来的专家考察通道侗族自治县的申遗侗寨,从坪坦河上游沿河而下,中步寨就是第一站。寨外的风雨桥上飘来侗族大歌的歌声,这天籁般的歌声使得大家加快了进寨的脚步。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生长,农事忙过了,村民们难得几天清闲,村里的侗族大歌队歌手们正在风雨桥上练歌。这歌声是侗寨给专家们的第一个感动。歌队的领队杨大姐充满喜悦地说:"中步村能进入了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这可是我们侗家的骄傲,全村人都很高兴,村里的文娱活动开展得更多了,姐妹们练歌也更来劲了。"  相似文献   

11.
藏族同胞能说话的时候就会唱歌,能走路的时候就会跳舞。每每在宴席上、林卡里都会传来阵阵嘹亮的歌声,而且是自发的,自娱自乐。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人爱唱歌,土家寨处处是歌台,一年四季各类礼仪和劳作都有歌。春夏之交的薅草锣鼓便是土家人的劳动进行曲。薅草锣鼓,是土家族的一种伴随劳动生产、民歌与音乐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田间结群薅草、挖土、栽秧时,一般由两位歌师傅领唱或对唱山歌,一人按节击鼓,一人应点敲锣,锣鼓间歇,歌声即起,轮流对唱,整日不息。薅草锣鼓是土家人创造出来的。历史上,土家族地区山大人稀,单家独户劳力不足,加上野兽出没,窃食庄稼,伤害人畜。在这种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劳动环境中,土家族人形成了换工互助、结伴成群、协作生产的习惯,并…  相似文献   

13.
鄂温克族的民间文艺,宛如开放在高山密林的铃兰花①,瑰丽芬芳,别具特色。唱歌狩猎丰收了。在万点银星缀满天幕的夜晚,鄂温克人围着篝火,席地而坐,边宴边唱。粗犷的歌声震荡着寂静的山林,表达了鄂温克人狩猎丰收后的欢快心情。特别是举行婚礼之日,在“格勒呼坝”②的映照下,鄂温克人通霄达旦地歌唱。一首古老的婚礼歌,唱出了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期望:“祝愿新婚的人永远幸福!请你们牢记:劳动  相似文献   

14.
侗族大歌:一个民族吟出的古老音乐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岁开始学歌,每夜不停;12岁离开歌师与父母自己练唱;再大一些,他就独自走进歌堂了 “侗家人人会唱歌”,侗族素有“年长者教歌,年轻人唱歌,年幼者学歌,善歌者受赞扬,歌师受到尊敬”的社会风尚。侗族民歌源远流长,早在八、九百年前,宋代诗人陆游就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在辰、沅、靖州一带居住的少数民族(其中包括侗族),农闲时一、二百人,手相握  相似文献   

15.
歌声中的新疆女性吕大中维吾尔的民间谚语说:"歌声和骏马是我们的两个翅膀。"哈萨克族的古典诗人阿拜说:"歌声给婴儿打开人生的门户,陪伴死者踏上天国的道路。"这就是说,歌声伴随了新疆各族人民生命的始终。歌舞哺育出的新疆各族姐妹,世世代代里或悠扬或苍凉的歌...  相似文献   

16.
蒋文 《民族论坛》2013,(3):44-45
正无论你走在南岭群山或是潇水河边,不经意间,你就可以听到朴实自然的歌声穿越山林,回荡在山谷,向人们宣示着这个民族鲜明独特的个性,山水也因此而生动起来。瑶山人无事不成歌,瑶山无处不有歌。瑶歌是瑶族人民口头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人民的文艺活动,是他们沟通心灵、交流经验的主要方式。而在江华的山岭河谷间,在影影绰绰的云雾缭绕中,她的歌声高亢嘹亮、深邃悠远,被瑶家人亲切地称为"歌妈"。她就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王大歌》的传承人——赵庚妹。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西和县的七夕乞巧活动至今保留完整,呈现祭、歌、舞三位一体的原始形态。祭祀是活动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唱歌、舞蹈则是仪式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乞巧歌因乞巧习俗得以传承,乞巧习俗的功能通过乞巧歌而实现。"唱巧"激发了少女们的演唱潜力,培育了民歌传承群体,形成了良好的传承人养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父亲是山乡闻名的歌手,平生热衷于唱歌。一个个村寨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请几位歌手唱歌。父亲每接到唱歌邀请,经常是跑步前往。子女们常说,父亲总是驾飞趟子赶歌场。那样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个身影奔跑着去赶唱歌,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啊!父亲天天忙农活,唱歌是业余爱好。山乡坡高沟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活忙碌。父亲或是接信晚,听到信就跑;或是收工迟,放下锄头就驾飞趟子。有人说,跑么子  相似文献   

19.
壮族《嘹歌》的文化内涵--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嘹歌》是著名的壮族传统长篇古歌,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是“歌化”生活与“诗性”思维的集中表现,反映了壮族通过唱歌促进“两种生产”的价值观,追求“依歌择配”美好生活的婚姻观,反映厌兵事乱世和思安居乐业的社会观,展现“那文化”形态及其岁时观念,透过《嘹歌》可窥视壮族传统歌谣艺术从《越人歌》到《刘三姐》歌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哈尼族的“哈巴”文/赵官禄(哈尼族)自古以来,哈尼族就是一个热爱唱歌的民族。唱歌是哈尼民族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唱歌,哈尼族叫哈巴热,“哈巴”即歌,“热”即唱,成为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这样唱道:“我俩来谈谈,我俩来讲讲。人不会来看,鬼也不会来看。”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