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表达渠道,公民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能力也偏低.因此,微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提高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客体,其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健全,由于微博自身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因此针对我国当前微博政治参与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引导、监督,这对于我国形成公平、有序的政治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公民以微博为媒介参与民主政治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微博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相比,能为公民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便捷的政治参与平台,正改变着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推动公民政治参与有序发展.公民借助微博参与民主政治,一方面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即政治参与主体广泛平等、参与理念公开透明、参与方式直接互动、参与效果快捷即时;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扰,如网民结构失衡与民主决策的矛盾、网民权利表达离散与科学决策的矛盾、网民权利表达非理性化与理性决策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以微博为平台和载体的公民政治参与扩大了民众在表达利益诉求和意见、参政议政、监督政府等方面的政治参与,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一方面,微博政治参与拓展了国家和社会互动的空间,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利于政府管理能力的提高,彰显着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民主政治的进步;另一方面,微博政治参与也有着自身的局限和消极因素,要求政府进一步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提高公共治理能力,加强网络管理使之规范化,真正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4.
5.
齐乐  任春雷 《理论界》2014,(5):28-31
善治是良好的治理,是国家和公民间的最佳状态;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网络平台影响和推动政府决策过程的活动,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两者作为我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建设中方兴未艾的课题和实践,因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所以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内在联系。善治视角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具有正面和负面双重效应。我们应该从政府与公民两方面着手,为发挥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效应,实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和有序性的统一,搭建起政府与社会公众网络合作共治的互动平台,最终实现政府善治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微博不仅成为个人表达和展现的平台,也成为公众舆论和公民参与的重要渠道。尽管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和政治效能感对于公民参与和政治参与有所影响,但鲜有实证研究从个体用户层面探讨中国微博用户自身的政治效能感和线下线上社会资本与其公共事件参与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对329位微博用户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大陆微博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的公共事件参与程度颇低,而在微博上参与公共事件的程度则相对较高。内部效能感与线下的官方交涉性参与、传播与动员,以及微博上的行动式参与、话语式参与呈正相关;外部效能感对参与行为的正向影响则主要集中于线下的官方交涉性参与和微博上的行动式参与。相对于桥梁型资本,粘结型资本对于线上和线下公共事件参与的预测力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成员最普遍的行为.目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冷漠,不能积极参与国家政权.本文主要从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不高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关于增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成员最普遍的行为。目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冷漠,不能积极参与国家政权。本文主要从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不高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伴随“全民微博”时代的到来,微博对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信息传播源、信息接受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5W角度分析微博的传播特征。作为官员腐败的“曝光机”、民众微言的“呼吸机”、社会进步的“永动机”,微博具有正面的政治功能。从微博具有的“螺旋效应”、“集群效应”、“涵化效应”三个维度,辩证性地分析了微博对政治产生的隐患,并探索性地提出规避微博对政治负面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政治微博以其方便快捷、受众广泛等特点成为了人们表达政治观点、反映利益诉求、影响公共决策、监督政治民主的重要工具,对催生政府与公民合作化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政治微博也暴露出与民主政治不协调等一些矛盾,都有可能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绊脚石。如何理性看待政治微博与民主政治发展的关系,探究政治微博助推民主政治发展的正能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先富群体尤其是私营企业主对政治参与的热衷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作者于2004-2005年在浙江所做的实地调查,对先富群体政治参与的态度与渠道、实质及影响力作了归纳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先富人群的政治参与得到有效地实现并将其纳入有序的参与轨道上来的对策.文章还就相关的理论议题作了评析.文章的基本结论是:浙江先富群体的政治参与已经从分配性、动员性的政治参与转变为竞争性、自主性、自我保护性的政治参与,但其象征性意义依然大于实质性的政治运作;需要通过开放政治空间,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强化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使先富人群的政治参与得到有效的实现并将其纳入有序的参与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2.
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表征和推动力量.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有了较大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当前参与政治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一定领域和一定程度上的参与缺失,并形成了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极大制约.对此,我们要在分析现状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及时采取多种相应的对策,以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进一步扩大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3.
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是衡量基层民主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但是当前农民政治参与存在诸多问题,以此通过分析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探讨提高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水平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阶段农民阶层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阶层是中国人数最多的阶层,因此其参与政治的状况将直接决定公民的政治参与和中国的政治文明程度。然而,农民阶层政治参与的现状不容乐观。针对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面临的种种困境,应从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文化要素、政治架构等角度予以审视,结合我国实际,妥善解决农民阶层政治参与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政治现代化的过程,既是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也是政治参与不断扩大的过程。在通常情况下,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之间并不存在完全的正相关关系,有时政治参与也会导致政治不稳定。因此,在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既能够不断提高政治参与的水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能够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社会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贾慧 《南京社会科学》2002,(Z2):325-330
从参与成本和参与收益两个方面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政治参与的关系、解放思想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公民参与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努力建设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7.
郑泽萍  王亮 《理论界》2013,(5):197-199
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以及政策过程的行为。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一个规模较大的弱势群体,他们健康的政治态度、端正的政治立场,也积极地推动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贫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点呈现出跟其他大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他们更加理性地参与政治生活,增强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8.
论新时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参与的扩大是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标志之一.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扩大能够促进政治稳定.在我国现阶段,公民的政治参与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但由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种种因素,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成因及其推进和完善作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政务微博基于平等、便利、开放等网络特征,有利于民意的表达与接收,体现了社会民主发展的良好趋势。而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形式,政务微博的相关行为是出于行政主体促进效能、服务公益的积极意识。应当将其理性定位为公众参与的政治平台,减少义务约束,倡导有序发展;在此基础上,可以要求政务微博承担以公信力为基础的谨慎义务,并通过信息行为之诉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 ,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都十分重视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作用 ,并强调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特点和重要内容 ,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参加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标志和重要途径。本文围绕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实际情况 ,针对当前我国公民在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阐述。基本内容有 :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状况分析 ;制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因素分析 ;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