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国藩年轻时锐志功名,急于科举,住板人臣后却告诫子孙不可从军、不必做官,颇让人费解。从他为官、治学和教子等思想中探究其缘由,不仅不会觉得前后矛盾,对于指导现实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董蔡时先生撰写的《曾国藩评传》1996年11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董蔡时先生是著名的太平天国史和湘军史研究专家。近几年来,已有好几本关于曾国藩的书出版。董蔡时先生的这本《曾国藩评传洲别具一格,有鲜明的特色。第一,提出了很多独到的学术见解。董先生长期研究太平天国史,辛勤笔耕,积三十余年治学之经验和心得,厚积薄发,集大成于《曾国藩评传》。《评传》对曾国藩标榜“诚”、‘“信”、“仁爱”等道德观念作了行为上的剖析,指出:曾国藩强调“诚”、“信”、“仁爱”等,实际上并未普遍践行,而仅仅实行于与其党同代异的地主…  相似文献   

3.
晚清宋学家曾国藩、郭嵩焘既像乾嘉学派一样崇礼、考礼,又超越宋学与汉学的对峙,以礼学沟通汉学、宋学。他们以儒家仁义学说阐释礼学,也汲取了清代汉学家的礼学思想;他们开掘礼学的经世价值,注重因时制礼,郭嵩焘更广泛地涉及改良礼俗的议题。由此可见,曾国藩、郭嵩焘早年治学均具有因应时势、调和融合的学术特征,这也是他们务实、灵活地应对晚清时局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与洋务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作为封建社会末期最后一尊精神偶像,其理学经世思想对洋务运动的兴起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分析曾国藩理学经世思想的形成特点及其与洋务运动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洋务运动发生的思想背景。清朝道光年间,曾经为“康乾盛世”起过点缀粉饰作用而盛行一时的乾嘉汉学,一 在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面前,显露出它的陈腐和无用。埋头于故纸堆中,不问国计民生的治学之道,受到人们的猛烈抨击,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有识之  相似文献   

5.
陈小平 《船山学刊》2006,(1):143-144
曾国藩在中国经受内忧外患之际,积极推行洋务运动,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和推行新式教育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近代化。然而由于受当时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曾国藩的科技思想不可避免会具有很大局限性。通过对曾国藩的科技思想作辩证的剖析,可以启迪人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技术可以引进,但研发必须自主,创新才能自强。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核心价值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他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示了湖湘文化的精髓.本文试图揭示在湖湘文化影响下曾国藩思想中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容,进而探究曾国藩核心价值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来论证曾国藩在湖湘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和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之源,曾氏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孝友"为德教之首;修身以达"天德";首倡虚心的治学之道;包含老庄哲学的养生之道.曾氏家教思想启示当代教育应以培养良好向善的人性为首要目标;曾氏家教思想昭示家庭教育是社会文明进程中需要编译的"源程序";曾氏家教思想启迪当代教育实现其育人功能的"培养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姜亮夫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专家。早年曾师事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章太炎诸先生,涉猎广博,功力颛深,在楚辞学、敦煌学、古汉语、古代史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写下了约千万言的著作。以资料为其治学基石;以语言与历史为其治学中心;以综合与贯通为其治学方法;以耐劳与求实为其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而又复杂的人物.最近读到了唐浩明先生的新著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拜读之下,觉得内容确属精彩,既是小说,也是历史,基本上如实地反映了曾国藩的一生,对曾国藩研究,无疑提供了一部颇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因此,想借评这部大著之机,发表我个人对曾国藩的一些看法,就教海内外衮衮诸公!1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和一个穷翰林丽一举成为晚清的一代名臣,靠的是扶助清朝镇压了太平军.因此,曾国藩和太平军的关系,既是他一生的主线,也是这部书的主题.这部小说洋洋120万言,分成《血祭》、《野焚》、《黑雨》三  相似文献   

10.
钱穆一生的学问宗主,是民族、历史、文化三位一体的“大文化史观”.其治学的基本立场,决定了他对祖国传统文化充满了“温情与敬意”.钱穆毕生坚持的治学路径是史学的,而非哲学的.这与他对中国传统学术的认知与评价有关.钱穆治学的逻辑方法,是“推寻与会通”.所谓“推寻”,就是寻求新知,发现问题;所谓“会通”,就是贯通事理,解答问题.钱穆探寻学问的重心,不是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前进的趋向,而是“人生的内在面”,也就是余英时说的为中国人招“魂”.钱穆一向认为,学问关键处是“察”历史之“变”.他反复告诫学生,要区别大变与小变,善于从历史进程各时期的变动中,寻求历史的“大趋势”、“大动向”,从“变”中看传统、精神、力量、生命、个性.钱穆曾多次对学生论及专业训练的“出入”、“功力与智慧”问题.他认为,这里面既包含了古人的治学经验,更是自己的“做学问的方法论”.其要点是“治学当就自己性近,又须识得学术门路”.总之,概括钱穆学术研究的内在理路,就是“探人生文化真谛,为千年故国招魂”.  相似文献   

11.
晚清之前,湖南学人"弁冕史册者"廖若星辰.但是以曾国藩(1811~1872年)进入统治中心为转机,湖湘士人尤其是曾国藩的弟子门生日益彰显在社会近代化的历史舞台上.出现这种现象,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湖湘学以曾国藩的成功为契机,借助曾国藩的人才教育培育出了一个较之传统士人群体更能适应社会近代化需求的具有匡世扶艰的精神和经世致用的务实态度的事功群体.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对毛泽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对毛泽东的影响孙丽萍一九世纪中叶以来,湖南省先后涌现了一些极有影响的人物,其中就有曾国藩和毛泽东。历史伟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往往要受时代的局限和环境的影响。他们在吸取、总结前人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之后,才能不断超越过我,朝着更远大的目标奋斗。促成...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的成功和他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分不开,纵观曾国藩的人力资源开发思想,发现其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使用性开发、教育性开发、政策性开发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并自成体系.传统人事管理思想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来源和基础,发掘、整理、借鉴曾国藩人力资源开发思想对推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想概念 曾国藩同辈家庭思想指曾国藩与其兄弟妯娌历经思想碰撞后留存传世的理论与方法.曾国藩作为家里最年长的兄长,肩负着引导与教育的责任,其以身作则,从封建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理解、消化,独创出完整的治家理论和方法. 曾国藩同辈家庭思想的现代生机指该思想内容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其实践范围体现在3个领域,一是自我素养的提升借鉴;二是家庭(尤其是同辈)教育的适当移植;三是社会交际与和谐的智慧吸收.  相似文献   

15.
阐述《殷契粹编》的成书和学术价值;郭沫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普及甲骨学的奠基作。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先生学问渊博如海。由北大清华南开联合而成的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中,开课最多的要数闻先生了。仅就我在西南联大当学生和助教的几年中,听过闻先生所讲的课程,就有唐诗、乐府诗、诗经、楚辞、尔雅、易经等等。闻先生治学态度谨严。而所讲的课,都富有创见。只须翻翻《闻一多全集》,对此便可以了如指掌了。他曾经说:“念书要求懂就要先求不懂。”意即在似乎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先要看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其用意是勉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功利主义思想,他的功利主义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修身时吸收各家所长,治家时家教内容与时俱进,治国则以忠君爱民为最终目标.正是曾国藩的这种内容丰富的功利主义思想使他在社会发生巨变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建功于当代.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对传统理学的反思有如下特色:一、注重功利实效。传统理学家只注重道德践履,不注意事功,反对以功利思想看待理学,而曾国藩却注重功利实效。二、融合百家。曾突破义理独尊地位,融合诸子百家之学问。三、嫁接西学。曾对西学的认识从根本上没有超出中体西用之原则,但他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认为学习西万应坚持不懈,不能急功近利;认为学习西方,应该从根本的科学学起。  相似文献   

19.
心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对心的省察涵养是理学工夫论的核心.曾国藩是晚清理学的中坚人物,习理学首重修心.为求己心存而不放、定而勿动、安泰戒馁、守一无贰,曾国藩运用了居敬、主静、慎独、思诚四项功夫.  相似文献   

20.
<正>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影响较大而又争议较多的人物。自《曾国藩全集》出版后,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通过普氏的文字,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形成了关于曾国藩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曾国藩的未刊书信,为全面研究曾国藩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