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6):87-89
独创性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实质要件,是判断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前提,是整个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基石。对独创性的界定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入手,即独创性是作品凝结着作者的构思、选择、取舍等创造性劳动的属性,作品客观上形成了可以明显区别于其他作品(或材料)的表现形式或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书画临幕作品的著作权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较大争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其中涉及到"复制"外延的变化,这是学术界争论在立法中的体现,这场争论的焦点在于临摹作品的独创性.本文试从艺术自身的规律出发,结合著作权的取得条件,得出临摹作品具有独创性,应该享有著作权的结论,但其某些权利应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
作品标题是作品表达之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它凝聚的是作品的主要内容,体现的是作者独特的构思,因而与作品一样同属于作者的智力劳动成果,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然而,由于作品标题客观上要求的简练、高度概括与抽象等属性使其往往缺乏独创性或不能完整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能够进入著作权法保护的范畴。本文基于知识产权是自然权利的基本观念,试图探索如何突破现有著作权法律制度的障碍和进一步拓展作品标题的法律保护路径,以求完善保护作品标题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访谈作品因其创作方式的特殊性,其性质的认定应综合考虑当事人的主观意图、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由此可将访谈作品分为合作作品、演绎作品、一般单独创作作品,并应据此确定访谈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相似文献
5.
6.
作品的界定:作品类型与作品独创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备独创性的作品才能受到著作权保护,而实践中独创性的判断标准并不统一.应运用类型分析法,从分析不同作品性质特点入手,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探寻不同类型作品独创性的本质内涵.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创作模式的作品分别适用表达内容差异和内容表达差异作为作品独创性标准. 相似文献
7.
一种通说认为,作品具有无形性.无形和有形是对于作品自然属性的认识,深化对于作品自然属性的认识,有助于对其社会属性的认识.另一种通说认为,作品具有可复制性,作品的价值会随着复制数童的增加(即人们使用数童的增加)而增加;作品从属于意识范畴,一经公开便难以被控制.本文否定了这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徐小铂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3):23-25
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比较复杂,在我国知识产权学界对于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意见不一。有的主张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有的主张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属于委托人,造成这种争议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的规定过于模糊。平息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的纷争,应当对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来确定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修订后的著作权法明确规定建筑作品是著作权的客体 ,它不同于美术作品和其他作品 ,有其鲜明的法律特征 ,主要表现在 :建筑作品的独创性要求相对较低 ;建筑作品是艺术性、实用性、科学性兼具的作品 ;建筑作品的完成需借助他人的劳动 相似文献
13.
民间艺术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历经千百年能够传承至今,除了其根植于民族民间而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以外,其演绎者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通过改编、整理、注释、翻译等方式推动了民间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间艺术潜在的文化、商业价值逐渐显现,随之而来的是对民间艺术的演绎作品日益增多,民间艺术演绎作品著作权纠纷时有发生。司法实践中界定民间艺术与民间艺术演绎作品的概念对确定演绎者是否享有著作权以及确定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重要意义。民间艺术演绎作品权利人拥有著作权人的诸项权利,演绎者享有署名权、修改权、发表权等;与此同时,基于民间艺术演绎作品的特殊性,为保护民间艺术的纯洁性及有序传播与发展,应该对演绎者转让演绎作品、作品境外交易进行必要的限制,并要求演绎者负有保密义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法人作品制度牵强地糅合了欧陆法系和英美普通法系相关制度,而且有着深厚的计划经济时代烙印。法人作品制度给我国的法学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带来了许多的困惑。我国法人作品制度的完善已经势在必行,应该适当扩大职务作品特别是特殊职务作品的范畴,明确规定或者至少是限制法人作品的范畴,严格解释法人作品的构成要件,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的认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意志"的确认、因作品而引发的法律责任承担等各个方面都应做出科学、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16.
独创性原则是著作权法中的重要原则,它不仅是作者创作物是否构成作品的标准,而且还决定着作者权利的享有以及义务的承担。如果说著作权法是以作品的产生为逻辑起点的,那么独创性的认定在这一过程中则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历史和哲学基础的差异,独创性理论在两大法系中呈现了不同的面貌。本文将对两大法系中的独创性理论进行考察,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著作权法》适用于中国公民和法人 ,其保护范围包括新闻作品的著作权。目前 ,新闻界人士对于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享有问题还存在认识不够明晰的情况。本文根据新《著作权法》的精神和有关规定 ,结合新闻作品的具体情况 ,试对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主体———新闻记者、新闻媒体的著作权享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力求对各种情况下新闻作品著作权的归属作出合理合法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6,(3):206-210
当前我国立法仅对法律法规和裁判文书的著作权予以排除,尚未对其他法律文书类作品的著作权进行限制。司法实践对法律文书类作品的创造性(私权利)与功能性(公权利)矛盾如何平衡等问题一直存在分歧,理论研究亦有限。美国在这方面有较为成熟的法律适用规则:职责范围内的官方法律文书类作品无著作权保护;已被立法或判例法吸收的非官方法律文书类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著作权保护;未被立法或判例法吸收的非官方法律文书类作品也有可能因为公共政策而无法得到著作权保护。这些经验值得借鉴,与其他作品相比,法律文书类作品的作者权利应受到更多的公共政策制约,从而避免对公共利益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互联网络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使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面临巨大挑战。何为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如何保护我国网络作品著作权,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我国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的几种情况,提出了保护我国网络作品著作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孤儿作品"存在已久,但是对其的研究在我国还比较新。在数字化时代对海量数据需求环境下,对"孤儿作品"的保护显得更为重要。许多情况下,要想获得"孤儿作品"权利人的授权,对使用人来说极为不便,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可能,因此,有必要研究一套使"孤儿作品"得到有效使用的方案。本文通过介绍"孤儿作品"的渊源和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做法,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对保护和利用"孤儿作品"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