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文信息》2008,(1):15-15
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坐落于北京东二环中路的德胜门箭楼下,由德胜门箭楼和真武庙两部分组成,是一座以展示钱币为主要目的的专题博物馆,展出“中国历代货币系列”,包括最早的贝币、布币、鬼脸钱、历代的铜币,清代的银票,民国的纸币等,形状有刀形、方形、圆形、质地有金、银、铜、陶、纸。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货币有"虚实"之说。按照传统的"货币虚实论",货币可分为实物货币、硬通货实钱、硬通货虚钱、纸质货币四个层次。硬通货实钱,即以金、银、铜、铁、锡等金属为材料铸造的货币。它在通货四个层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国历代货币流通实行以铜币为主的复本位制。铜币在我国流通时间最久,长达三千余年。这与我国小农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不发达的国情有直接关系。金属货币价值比,大致为10000:1000:10:1。就是说,十个铁钱等于一个铜钱,一贯钱(即一千钱)等于一两白银(即十钱重),十贯钱等于一两黄金。这一比例与我国用作货币铸造材料的几种金属的产量有直接关系,货币价值与金属产量之比很恰当。货币的价值落实在换取多少实物上,在我国古代,则主要落实在换取的谷米和布帛的数量上。历代金属货币和实物的正常价比大概为一两白银,相当一贯钱,或一匹布帛,或一石粮。  相似文献   

3.
试析青海柴达木盆地出土的元“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钞”即纸币。追溯钞诞生的历史,应该首推我国为最早。有人认为钞始于唐之“飞钱”但也有人认为这种“飞钱”是一种汇兑而非纸币,比较多的学者认为纸币始于北宋的“交子”。王献唐遗书载:“布币为物甚微,其关系货币沿革甚大。由物物交易,演为货币交易,又演为信用交易。布币即信用交易之嚆矢,后世票券之先河也。言票券者,类谓起于唐宪宗时之飞钱.飞钱以券相合,如今汇票。入宋张咏镇蜀,又行交子。”这里所谓交子是宋真宋时的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由四川的十六家富户主持发行的纸币,此纸币的出现,在经济史、世界印刷史和出版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时的发行额是125340缗(缗,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在此时是量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三年更换一次,备有本钱360000缗。后来由于富户衰落,1023年,政府收回纸币的发行权。徽宗时改称“钱行”。“高宗时复又会子.或称楮币。演为银钞钱钞,行于元明,通于有清,为汇票及银票钱票二类。前于飞钱,有西汉之皮币。皮币出于布币,布币原于契券。周秦以来,积渐推演,椎轮大辂,已为信用交易之前驱。不能谓飞钱以前,无货币票券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除了使用贝、帛、金属货币以外,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汉代的白鹿皮币可以视为纸币的滥觞.唐代有“飞钱”,宋代则有“交子”、“会子”,它们都可以说是纸币的前身.真正使用纸币作为全国范围的通货,开始于元代.它还是世界最早的纸币,而且通过元王朝的国际交往,影响也遍及世界,其历史意义是极为深远的.1元代发行纸币,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从元世祖忽必烈掌握政权的最初二十年内(公元1260年—1280年),这是纸币发行的初期,这时币值是稳定的,流通状况是良好的,这算是第一阶段;从元世祖末年,约自至元十八至至正十年(公元1280年—1350年),大量发行了至元钞和至大银钞,纸币从稳定转入了逐步贬值的第二阶段;从至  相似文献   

5.
中央苏区后期通货膨胀是怎样出现的冯都中央苏区在创建初期,为了统一根据他的货币制度,在一个短的时间内,逐渐取消了国民党的纸币和白区其他银行流入的杂币,筹建了苏维埃中央造市厂。按照马克思货币理论:“纸币的量决定于它们在流通中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①印制发...  相似文献   

6.
统一货币是发展封建经济的必要手段,也是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的重要环节。宋王朝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使其政治体制上高度统一,但其货币制度却始终呈现封建割据的特点。就金属货币而言,北宋期间,铜、铁钱并行,其中成都、梓州、利州、夔州四路专行铁钱,陕西及河东两路铜、铁钱并用,其余地区通行铜钱。各地区铸造发行的铜、铁钱,其重量、大小、成色、形状也不尽相同,各种不同类型的钱币只能在区域内强制流通。《宋史·钱币》一开头就指出:“钱有铜,铁二等,而折二、折三、当五、折十,则随时立制。行之久者,唯小平钱。夹锡钱最后出,宋之钱法至是而坏”。中国货币史上的创举——宋代纸币,也同样呈现封建割据性,特别在南宋,出现  相似文献   

7.
皮币与五铢钱是经济史家们最为热衷的两种汉币。五铢钱,今有文物,不必赘语,皮币也似乎早成定论。《辞海》“皮币”条目曰:“皮币,汉代一种钱币。”数十种高校教材与秦汉史也用之不疑,就连许多货币史专著也把皮币与汉币扯在一起,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肖清先生《中国古代货币史》为例: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又更铸三铢钱并造皮币及白金币……武帝实行的皮币及白金制度,虽然为时极短暂,然而在我国币制史上却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国古代纸币的前驱。”  相似文献   

8.
浅析我国货币形态的演变发展胥建泉,范伟芳,胡能群我国是世界上使用金属货币及纸币最早的国家之一,自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偶然的物物交换。这就是最早的自然物货币时期,也是我国货币处于萌芽状态的时期。到了夏代,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分工的出现,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社会主义货币需求理论,国内学者大都遵循马克思著名的货币流通公式.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对货币需求函数公式的发展过程以及对我们的启示进行探讨.一、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马克思提出的金属货币流通公式是: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①进而,马克思又论述了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②如果用符号表示,按马克思的本意.可将金属货币流通公  相似文献   

10.
币材是决定金属货币购买力的物质基础。金属货币的各种职能,莫不依存于币材。尽管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只是想象的货币,“但是价格完全取决于实在的货币材料”。各种商品的价值,“根据充当价值尺度的是金,银还是铜,就具有完全不同的价格表现。”因此,考察一国的金属货币,不能不分析其币材。本文拟探讨有关楚国金属货币材料的几个问题,其中又着重于构成楚国金属币材特点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11.
货币是交换过程转化为流通过程的条件。它的运动规律和价值规律有着内在的联系:货币是在等价交换制约的交换过程中产生,也由等价交换规律所制约。货币流通规律的物质内容是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又表现为金属货币的价值符号(纸币)流通规律。这一规律还与货币的信用符号(信用货币)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释圜钱     
陈隆文 《人文杂志》2006,(5):134-137
圜钱作为秦统一后封建国家法定的流通货币在中国经济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认为圜钱起源于玉璧或纺轮的传统看法不可信。圜钱中的圜与县字通,是古代区域的名称。圜钱最早出现在战国中后期三晋的疆域之中,这应与三晋最早推行郡县制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金融业早就滋生并发育于这个国家的土地上,有着丰厚的货币文化沉积层。从货币来说,早在夏、商以前就已出现珠玉、黄金、白银等货币,所谓“夏、商以前,币为三品”,“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白银为下币”就是指的这件事情。到了唐代,出现了纸币雏形的“飞钱”;宋代时纸币正式开始在市面行使,如会子、交子等;到元明时流通“元钞”、“宝钞”,“钞”的观念已逐渐为世人所接受。从金融机构来看,随着封建社会中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早在盛唐之前已产生货库  相似文献   

14.
如何做好损伤票币的处理工作孙友高,陈水根货币一经投放使用,便进入流通领域中,无论是硬币还是纸币,经过长期的流通,必然会发生破旧损伤的现象,就需要及时更新。为了保证货币的整洁和正常流通使用,必须及时做好损伤旧币的回收、整点和销毁等工作。(一)损伤票币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金融宏观控制,最终要过渡到控制货币供应量。本文对货币供应量的范围、层次和控制等问题进行探讨。一、货币供应量的范围货币供应量(货币总量或货币存量)是指流通中现钞和中央银行帐户之外的存款,是一个金融宏观控制的概念。货币应包括哪些范围?对此,学术界至今尚有歧见。马克思在他的贷币理论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所说的货币,有窄、中、宽口径之别。狭义的货币是金属货币和作为其符号的纸币。中口径的货币,“指的是一个国家内一切  相似文献   

16.
幽默画买鱼     
我国钱币历史悠久,起源于夏商的海贝应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代晚期的青铜铸币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真正把中国钱币外型统一成为“外圆内方”鲜明民族特点的是秦王朝,此后两千余年来中国钱币就一直沿着这一定制进行创新发展。确定一枚古钱币的收藏价值主要从铸造数量、存世量和技术工艺、文献记载以及币材的质地、品相等来综合评价,铸造年代久远并不是决定其收藏价值的惟一条件,比如西汉的五铢钱虽然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 但是因为存世量大,现在收藏市场价格仅值几元钱。另外,像历史上一些朝代曾经铸造的一些具有封赏、纪念性质的特殊钱币就很有史料收藏价值。一般来讲,这类钱币比正式用钱币铸造量少、存世量少、珍稀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曾庆鹏 《学术研究》2013,(7):87-93,16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作为信用货币的国家。从铸币税的意义上看,中国的信用货币可以最早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白鹿皮币",而铸币税的垄断权是明朝之前各朝代中国信用货币兴与衰的一条主线。铸币税垄断与统治者好大喜功的政治抱负,或边患连绵或穷兵黩武的军事需要相联系,形成中国独特的信用货币文化。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来,紧缩性货币政策既是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也是国民的善良愿望.然而,这一政策的每每操作,却是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结果,也就是说,货币的发行量总是较大地超过了货币的实际需要量.窃以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而是某种内在因素逼使我们作出的不得已选择.一、金融机器:仍在带病运转1、马克思提出的著名的金属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一定时期中待销售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单位货币流通速度).进而,马克思又论述了纸币的流通规律: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金币需要量)/(流通中纸币总量).在这里,马克思认为金属货币以及纸币的需量均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商品交易量,这三个变量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引起货币需求量的变化,公式的实质是货币需求量的变化.从马克思的货币需求公式中,我们可得知,公式的实质是货币需求公式.我国目前的货币需求理论遵循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实际操作的货币需求公式是:货币需求增长率=(1+经济增长率)×(1+物价变动幅度)/(1+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1公式中,自变量也只局限于三个:属于商品流通速度的(1+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属于商品交易量的(1+经济增长率);属于商品价格的(1+物价变动率).在我国货币需求的这一公式中,  相似文献   

19.
元朝的钞法     
元朝的钞法徐晓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纸币的国家,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具有现代汇票性质的“飞钱”。宋代的“交子”、“会子”,已是比较成熟的纸币,金代承袭宋制继续使用纸币并有所发展,到元代则在宋金的基础上更趋完善,实行纯纸币制度,金银和铜钱都不许流通。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货币,有钱币、纸币、金、银等,谷、帛在一定时期也起过货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货币管理,基本上只是对钱币和国家纸币进行管理,对贵金属货币则很少具有货币管理意义上的管理措施。货币管理思想中,属于货币管理指导思想的可以归纳为四条:1.由国家垄断铸币权和纸币发行权;2.保持币值的稳定;3.以货币为调节物价的杠杆;4.获取财政利益。这四条是就总体而言的,不一定每一时期都具备这些指导思想。第2、3条包含有理想的成份,第3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