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与台湾不可分的历史关系台湾就是秦汉时代的“岱舆”“大冤”,三国时代的“夷洲”,隋唐时代的“流求”,宋元时代的“毗舍那”,明时的“鸡笼”“东番”“台员”,直到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始正式称为“台湾”。所谓岱舆、大冤、台员,都是台湾二字的音转。郑成功父子统治时代称为“东都”,又改“东宁”,至满清取得台湾後,才再改称台湾,以至於今。中国大陆人民对於台湾的发见,有人上推到殷代,因为“列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的记载:“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为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我们知道“列子”一书,出於秦汉人的伪造,而汉书正有“大冤”进贡的记录,岱舆员峤,便是後世台员二字之所由来,所以殷代发见台湾之说,虽有疑问,但到秦或汉时代,已发现台  相似文献   

2.
台湾战略地位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历史上我国秉承了大陆地缘均势的传统,历代帝王将相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认识走过相当漫长的历程.西方海外殖民扩张以来,台湾一再受到西方列强的觊觎和入侵,其主要目的是想将台湾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二战以后,美国将台湾作为西太平洋防线的总枢纽,干涉中国内政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3.
地域历史人群研究:台湾进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毅夫 《东南学术》2003,(3):120-127
本文就台湾进士这一地域历史人群之成员总数、名录、佳话、义举、轶事等钩沉索隐、取证考据 ,并就清代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有所介绍和评估。认为 ,台湾进士是一个于今不在、于今不再的人群 ,宜以“地域历史人群”视之 ;台湾幕友、台湾班兵、台湾塾师、台湾教谕等亦各是一“地域历史人群”、各是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张文彪 《东南学术》2003,(6):151-158
在台湾的佛教历史上 ,早期荷兰、西班牙占领期间 ,其信仰领域主要充斥着混合的“泛灵信仰”,谈不上典型佛教的特色。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这时大量中国南方汉人的迁入 ,带有浓厚福建闽南色彩的佛教也随之进入台湾 ,但那时期的佛教性格仍然带有三教(儒、释、道)混合色彩 ,并在相当成份上与民俗信仰相混杂 ,一般也还看不出非常专门的佛教思想。1895年满清战败 ,割台湾给日本 ,从此台湾佛教随着民族命运的变化 ,多了一种殖民政策下的“日化佛教”影响。战后的台湾 ,佛教也随之回归祖国 ,尤其是国民党败逃台湾时带去了不少不乏德学俱优的僧侣 ,这为台湾佛教的现代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事实上在台湾“解严”之后 ,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也随着其作为台湾的最大宗教派别的地位不断得到突显 ,台湾佛教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全球佛教所面临的“现代化”问题的思考。一些新思想、新思维 ,有别于传统的新体制、新风格、新组织、新活动正在层出不穷地涌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至70年代,台湾电影里的女性形象被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阴霾所笼罩,她们被矮化、边缘化和色情化。80年代,大胆反抗男权、走向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登上银幕。90年代以来,女性形象更趋多元化,并受到酷儿理论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当代台湾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一个从被刻意歪曲、到被努力还原、继而被深度探究的嬗递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当代台湾电影与菲勒斯中心主义艰难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客家移民台湾的历史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官方文献、民间记述以及口头传说等方面,分析清代客家人移民台湾留下来的各种资料,并把它们都视为社会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文章认为,就客家人移民台湾而言,官方和民间的记述明显不同。统治者关心的是社会治乱,因此在官方文人的笔下,客家人被描述成社会边缘人群。而民间资料则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画卷。客家人的民间故事保留着老百姓的记忆,但它们不是客观地呈现历史,而是在原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因此,不管是官方文献还是民间资料,都有“记忆”和“失忆”两个方面。善用这些资料,并对它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客家人迁移台湾以及他们在台湾的历史文化创造,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二战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其后,台湾与大陆虽然由于内战而处于隔离状态,但就战后台湾历史地位来说,台湾与大陆一直处在同一祖国的怀抱之中,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员。那种所谓战后“台湾地位未定”、“两个中国”或台湾“游离于祖国之外”的说法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任何分离台湾的阴谋活动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一 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在郑成功病逝后成为统治台湾的第二代藩主。郑氏祖孙三代统治台湾的二十三年中,台湾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郑成功至台后不到一年即殂谢,台湾的开发主要由郑经及其长子郑克(土臧)经营。郑克(土臧)被杀之后,郑克塽上台,不久就降清。因此,对郑氏政权开发台湾的历史作用的评价,主要应以郑经治台之时的贡献大小来论定。 郑经在他执政的十八年里,农商并重,台湾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提高,跟上了清代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郑经在台湾开发治理方面取得  相似文献   

9.
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台湾历史文化渊源》(约34万字),是友人姚同发先生历经近四年辛勤耕耘的成果。在这部著作里,他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朴实生动的语言,从多学科视野、大文化格局,阐述了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勾勒其来龙去脉,厘清了台湾历史与祖国大陆历史、台湾文化与整个中华文化的源流关系,从而达到为台湾历史文化定位的目的。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中提出了中华文化“纽带”论,1998年在钱其琛副总理倡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在此背景下撰著的《台湾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0.
裸色迷雾     
《优雅》2010,(2)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倭寇盘踞,沈有容挥师入台拔点;荷兰侵占,郑成功大军收复失土;郑氏割据,康熙剿抚兼施统一台湾;日本强占,抗战胜利光复台湾等四个历史事实出发,考察了台湾与祖国离合的历史过程,得出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必将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12.
一、将“新文化运动”混同于“五四运动”。这表明人们眼光里没有独立的文化运动。只有政治运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五四运动”等同于“新文化运动”,有时还合起来叫“五四新文化运动”.汗牛充栋的文字资料里,都是把两件不同的事混在一起。倡导白话文和文学革命,怎么与上街抗议列强瓜分中国是一回事呢?不管在历史上,还是在逻辑上,都需要将两者重新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3.
传统美学以艺术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强调审美对于精神的塑造和存在价值的揭示,并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审美区域。审美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种艺术审美的模式,使得审美从艺术世界走向了日常生活。但是,在审美化中,审美受到商品逻辑的支配,越来越多地停留于感官感受,审美被一种无边无际的功利与物欲所包围。这种浅表的审美化使人受到异化和控制,它张扬了感性的外观却埋葬了存在的深度,在审美化中呈现的自我是一个没有质感、没有方向的空乏的躯壳。要超越这种浅表的审美化模式,审美必须与价值判断相结合,美学自身也应该与科学和伦理学相融合。在这一点上,环境美学和韦尔施的后现代美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征婚信并非都是当事人自己写的——有的托人代笔,有的经多人润色,有的则是抄名人情书,所以,征婚仅仅是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5.
一、将"新文化运动"混同于"五四运动",这表明人们眼光里没有独立的文化运动,只有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光复后台湾教育的去殖民化、台湾与大陆教育的迅速整合、自由主义教育初露端倪等层面的探讨,论述了这一时期台湾教育转型是台湾教育总体转型的初始形态.在这一初始形态的形成过程中,台湾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相互印证,都获得了合乎理性的充分发展,这对日后台湾发生的多次教育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每年都举行几次“双月谈会”,定期邀集会员共同研讨台湾文学有关问题,交换彼此看法。近日,研究会针对台湾文学界出现的某些倾向,召开了一次“台湾文学与中国母体文学关系”的座谈会,现将几位学人的发言整理发表于下。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许多地方和许多人都在研究台湾,台湾学者从各个学科的角度又是怎么研究台湾问题的?也许从台湾刊物的某一论文或某一位台湾学者的意见中,我们可能感觉不到台湾学者探讨台湾问题的特殊之处,但是我们若从宏面的历史的角度来看,台湾学者的台湾研究自有其观念表述的特定指谓、有其生存环境影响下的特定思想脉络、有其分析体系建构上的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19.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的历史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时期中用血汗开辟出来的土地。有充分的历史事实证明,不容任何人任意抹煞。一隋唐以前关于台湾的记载远在秦汉时代,就有关于台湾的种种传说:“禹贡”谈到扬州时有“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的记述,“山海经‘海南内经’”说:“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之南”。郭璞注说:“雕题国,其面黥涅,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说:“江南卑湿,丈夫多夭,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后汉书”卷一一五“东夷传”说:“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  相似文献   

20.
《家庭科技》2011,(2):26-26
生活逐渐富足殷实起来的人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忱,关注着自己的健康。但是,能够真正理解健康含义的人却很少,以至于社会上流行什么保健理论就信什么,流行什么养生方法就试什么,导致旧病未去反添新病,甚至没病弄出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