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论儒家道德主义的和平理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秦诸子大多反感暴力,倾向和平,他们的看法大体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以儒家为主的道德主义和平理想和以道家为主的妥协主义和平理想。道德主义和平理想不赞成冲突双方妥协共存,主张道义上正确的一方征服对方。但这种征服不是靠武力,而是靠以德服人,实际上是认为可以用和平方式解决对立与冲突。儒家主张征服的想法源自西周一元主义政治传统,依靠德性力量的想法源自孔子,二者在孟子处汇合,成为有关征服与非暴力的系统理论。儒家以德服人的思想在近代以来已经被大多数知识分子否弃。  相似文献   

2.
儒家传统道德思想蕴藏着许多精华,其中仁、义、礼、智四德是儒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儒家对众多德目的提炼与凝聚,它对今天高校的师德建设仍有着极重要的启迪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们把道德圣人理解为一个为了他人和社会的福祉而竭尽全力地努力的人,那么苏珊·沃尔夫在其1982年的一篇著名论文中论证了两个看上去相互矛盾的主张。第一,一个人可以理性地拒绝成为一个道德圣人;第二,道德圣人是一个在道德上高尚的令人尊敬的人。本文将这个隐约的困惑称为“道德圣人难题”。我们首先检验和批评沃尔夫为这个难题提出的解答,然后指出道德圣人难题与众所周知的反对后果主义的道德苛求难题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最后我们提出一种整体的后果主义观点,并展示这种理论可以同时解答道德苛求难题和道德圣人难题。  相似文献   

4.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儒家道德修养完善的理想境界,其中深刻地包含了"仁"与"礼"的丰富内涵及辨证关系."从心所欲"强调"仁心"是实现道德完善的本体论基础;"不逾矩"强调礼是道德完善的外在规范.只有二者得到完美结合,才能达至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孜孜不倦的"学"来求得.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的消费伦理精神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儒家的消费伦理是围绕义利关系展开的,他们主张"见利思义"、"义以为质",推崇宁俭勿奢、安贫乐道的消费原则与节用以礼、贵贱有等的消费标准。为防止僭越礼制,维护社会公益,保证人们各安其位,他们提出了节用爱人、博施济众的理想。先秦儒家消费伦理的本质在于要求人们的消费行为合于"义"、至乎"礼"、归于"仁",以达到物我并存、各得其宜、天下一家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正名思想是先秦儒家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思想。孔子正名的率先提出,荀子对正名的继承与发展,为正名思想在先秦哲学思想中的价值体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中的"仁"、"礼"的思想,荀子正名思想中的逻辑制名,都是正名思想的价值内涵。先秦儒家孔荀正名思想不仅在礼崩乐坏、社会秩序严重失衡的春秋战国时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我们当下社会构建名实相符的社会制度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伦理道德已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特别是它所倡导的以礼为用、以仁为本、以义为上、以和为贵的理念,直至今日仍具有重大的建设性意义。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和选择,使之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  相似文献   

8.
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仁、和是儒家的三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重要范畴。“中”侧重于“真”,侧重于认识论,集中体现儒家的矛盾观真理观;“仁”是儒家思想之核心,侧重于“善”,即伦理精神原则,集中体现儒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侧重于“美”,是中与仁之统一,是中(真)与仁(善)结合运用的理想境界,礼治仁政是儒家的王道美政,集中反映儒家的社会政治、伦理观。三者通过“礼”而相互联系,相互包融,经剔除糟粕、扬弃改造,可发现其伦理、政治、哲学多重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自然法思想,在思维方式上具有批判性,在行为方式上具有革命性。这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我国的移植,会导致被滥用的可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传统儒家中庸主义思想文化资源,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从进步主义到存在主义,现代教育哲学是以相对主义为主流的。永恒主义之引人注目或乏人问津多多少少都与它的“逆流而行”有关。尽管在永恒主义者的著作中少有专门的有关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论述,然而这绝非预示着它对道德教育的轻视。相反,散见于其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意蕴丰富,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思想,他构建了以人为本的仁学体系,主张宽缓平和的礼治方略,倡导均衡发展的经济理念。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国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理论与孔子的"社会和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2.
“和”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 ,无论是道家 ,还是儒家 ,对“和”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在哲学上的剖析 ,并且 ,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纵观先秦各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不难看出 ,先秦时产生与定位的“和”的音乐美学思想 ,已为秦后来的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为核心,从道德根源、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三个层面上,对孔子的伦理思想进行二重性分析,并指出孔子的伦理思想在道德根源上间接反映出的唯物主义因素以及道德原则"仁"、"孝悌"、"忠信"、"礼义"等规范所含有的合理成分,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底蕴,应相融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深刻的一致性,但又存在矛盾,两者在矛盾中向前运动与发展。以这一观点作指导,才能正确把握儒家思想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并才能对今天的道德与法制建设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道博爱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具有普适价值,可以实现其现代价值。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中包含许多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永恒的哲理和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6.
《韩诗外传》在解析《诗经》与社会政治时,通过凤凰、河洛图书,自然灾害,社会现象,礼乐文化的一些神话传说,说明其与盛事气象和政治腐败的关联,而这些像的表达建立在儒家礼乐思想的基础上,具有劝谏用事与教化功能,体现了汉代学官的文化方式。其本身不具有神话创造意义,而是解读与文化资源调动运用,体现了学术思想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全球城市持续地高速发展造成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迅速被取代、分割和毒化,可供休闲放松的地方逐渐减少,因此人们对周围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景观要求越来越高。文章分析了人造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范赟 《东方论坛》2009,(6):8-12,17
“和”的观念萌生具有鲜明的农耕经济特色,并发展为源远流长的“和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流,儒家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儒家构建和谐的理想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并围绕其中的秩序和谐设计了具体路径,形成了调解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完整体系。儒家和谐思想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缺陷也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忠恕”之道,即由衷竭力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处理问题。他为此奔走呼号一生。最终欲使人与人和谐礼让,消弭疑虑、互相攻讦乃至剑拔弩张的情势。显然,“忠恕”是天下和平、四海无波之根本。  相似文献   

20.
古人曾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明《论语》中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仁"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礼"为用的管理形式,及以"和"为目的的管理境界。这是儒家的德政管理,也是其治理国家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