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喻体形象为中心、以实际翻译为例阐述了英汉翻译中的移植喻体形象、寻求相应的喻体形象、将暗喻变为明喻、对所译比喻进行解释性说明、略去喻体形象和添加喻体形象等六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英语报刊新闻报道中比喻现象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英语报刊新闻报道中的大量比喻现象进行分析,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喻体形象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时对喻体现象的处理方法,即保留喻体、替换喻体、省略喻体,并就此探讨比喻翻译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由于文化模式和认知个体的不同,英汉隐喻的喻义具有差异性,并出现喻叉模糊与缺损现象,隐喻翻译也受制于特定的文化规约和认知倾向性。该文例证分析了隐喻喻义模糊与缺损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形式,详述了喻体替换、喻体弥补、喻体词的词类、功能转换、词汇喻化等隐喻翻译的相应策略。隐喻翻译需保持原\译文中的喻体在形式和内涵上的一致性,但喻体的意象一致性比形式一致性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中西方读者因文化背景差异而造成的框架差异至关重要.翻译的任务就是找到能够激活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认知框架的语言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的将框架理论应用于广告语隐喻的翻译中,从翻译的功能对等入手,提出广告隐喻翻译的三种方法:寻求相应的喻体形象、略去喻体形象、进行文化补偿.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楚辞》写作的诗学机制,隐喻翻译直接关乎目的语读者对《楚辞》内涵的理解与领悟。隐喻翻译应兼顾隐喻目的,以传递诗人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为旨归。以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为观照,在达成所指目的时可以采用等喻或者换喻的方法,在达成语用目的时,可以采用转换意义、省略喻体的翻译方法。恰当的隐喻翻译,有助于塑造诗人爱国求索的形象,有利于目的语读者领会诗人笔下深刻的内涵,也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以现代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实例分析与比较研究,阐明意象映射概念,探讨隐喻翻译中喻体意象转换的必要性及其策略,提出喻体意象映射的一致性是隐喻翻译中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获得相同信息感受的关键,喻体意象的合理转换是隐喻翻译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隐喻与转喻的连续体观为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关系外化为特殊的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是诗人隐喻思维和转喻思维操作互动的结果.翻译唐诗中这些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要以强调译语读者最大相似体验和最佳相似体验为内核的认知等效原则为依规,采取保留源语喻体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变更源语喻体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舍掉源语喻体以及消解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等三种可行路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英语和汉语都蕴含着大量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承载着其所在语言的文化内涵。不同语言的隐喻差异主要体现在喻体上,因此从喻体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隐喻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喻的英汉互译策略:直译、归化、増译、异化加注释、释义、译为明喻。对每一策略的适用性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应根据目的语中是否存在相同的喻体,翻译目的、译文读者的文化期待、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以及行文的流畅等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隐喻在科技英语中比较常见,翻译中应注意考虑隐喻能否保全、喻体形象如何传达、修辞格如何表现、如何保留喻义等。因此,对能够通过隐喻概念域的对等映射在目的语中实现从意义到形式与原语对接的,可采用直译方法;对不能把原语中的喻体直接转移到目的语的,若能做到概念域在目的语中的归化映射,可采用意译方法;对原语隐喻中所含概念域在目的语中既不能对等映射又不能归化映射的,只能采取译喻义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隐喻翻译的讨论普遍聚焦喻体等值转换或意象投射等问题,模糊了隐喻认知与修辞隐喻的差异。在综述隐喻的话语功能基础上,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发言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所使用的隐喻及其对应译文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政治话语中的隐喻具有阐释与劝说功能。为了发挥政治话语中隐喻的对外阐释与说服功能,翻译应技巧性地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根据隐喻的功能采用直译、直译加注、转换喻体、换以明喻以及释译喻义等方法进行隐喻翻译,以便更好地提高对外话语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隐喻思维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隐喻思维近年来影响着各个领域的研究。翻译其实是一个喻化的过程,译者可以运用隐喻思维在非隐喻语翻译过程中增添新的喻体,但同时须注意语境对创造性喻化翻译方式的约束和限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211则政治隐喻的翻译为例,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认知映射,探究跨语翻译后政治隐喻认知映射的改变,以及不同认知映射方式所对应的翻译方法,进而阐述政治隐喻英译的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政治隐喻跨语翻译后概念域的认知映射关系可分为映射匹配、映射缺失和映射转移三种,映射匹配对应保留喻体的直译法,映射缺失对应舍喻体、留喻义的释译法和舍喻体、舍喻义的省译法,映射转移对应转换喻体的借译法。其中,实现认知映射匹配的直译法占比最为突出,彰显了对外政治翻译中译者的话语自信。隐喻翻译是译者文化认知的“体验”过程,书中的政治隐喻英译呈现出回归源语文化的倾向,尽可能地保留原文隐喻的认知映射,进而再现领导人的话语风格,争取更广泛的国际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隐喻汉英翻译要求译者使用符合目的语社团社会文化特点的始发概念域的具体概念,来映射原语隐喻中的抽象概念,再现原语的隐喻意义和隐喻表达形式。事实上,现在一些汉英隐喻译文往往忽视隐喻的思维映射,不能接通汉英隐喻喻体意象,为此,要从转换喻体、直译喻体与增加释义、扩展隐喻与补出寓意等方面入手,来实现原文喻体寓意与译文喻体寓意映射的对接。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中的隐喻大致可分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在这些隐喻中,广泛存在着同本体多喻体与多本体同喻体隐喻现象。本文依据修辞学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通过对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的实例分析,论述了同本体多喻体与多本体同喻体隐喻现象的生成基础,进而证明了在隐喻这个大系统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并非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多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动物在英汉隐喻有着各自的形象意叉.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动物隐喻时,首先必须对它的喻体、喻义有足够的了解,然后才能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其准确地传译出来.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的概念可以有效地解释动物隐喻翻译中的文化内涵处理问题,同时通过增删、转换、重组与调整等翻译法,传达原作中动物的形象意义,实现作者的交际意图,使译文最大程度地趋同原文,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6.
英汉隐喻中的喻体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既有共性,也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正确把握喻体的文化内涵是隐喻翻译的关键。本文从文化视角,根据喻体的文化类型,论述英语隐喻汉译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英汉隐喻中的喻体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既有共性,也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正确把握喻体的文化内涵是隐喻翻译的关键。本文从文化视角,根据喻体的文化类型,论述英语隐喻汉译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认识篇章隐喻的生成需考量三个问题:概念的偏离、基本隐喻的产生、篇章隐喻的建构.当常规概念经跨域映射合成新的隐喻性概念后,则被储存在无意识的认知系统中.言语交际进行时,它又以基本隐喻的身份被使用,其派生出的子喻体则可在语篇中无限延伸,被持续用来建构无数多且相连贯的分子、原子命题,形成篇章博喻的语义框架.篇章隐喻正是通过承载其子喻体的概念网络的输入、输出,使思想得以表达,篇幅得以扩展.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揭示了隐喻的本质: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给隐喻的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隐喻的翻译也应以认知为取向。依据概念隐喻理论,在明确隐喻翻译实质的基础上,指出隐喻翻译中应把握两大关键问题即转换喻体意象和保留隐喻特征,并提出了有效的翻译策略,以使译文准确传递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认知反应一致。  相似文献   

20.
英语新闻中常运用隐喻,以体现语言美感,引起读者兴趣。准确理解英语新闻中的隐喻是准确翻译这些隐喻的前提。英语隐喻理解的关键在于结合具体语境,抓住本体、喻体和二者相似点。而英语新闻中隐喻的翻译要注重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以直译为主,结合意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