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世界当代电影中,以目的论和二元对立为特征的男性树状文化模式总是会不断地在其中展现,它们带来的总是"终结"、"断裂"或者"崩溃".而在文化历史步入21世纪的当代电影.对更真实而合乎自然的女性/阴性方式和如自然一样绵延不息的生命本质的追寻已是势不可挡.女性式的精神是内在延续的,是没有起点、终结,也没有中心的,它所具有的"非理性"的认识方式则践行了与以往男性中心主义文化思想不同的"女性式"的思维/体验路线.这条女性式的精神路线,穿越了树状的和以目的论和二元对立为特征的男性社会文化模式,而进入到女性式的块茎的、游牧的和"绵延波动"的模式.通过分析<她比烟花寂寞>、<钢琴课>、<禁入坟场>、<鬼水凶灵>、<对她说>、<罗曼史>等影片,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男性树状文化模式的式微和"女性式精神"凸现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女性同性恋现象在新时期小说中有三种改写策略:以姐妹情谊替代肉身出席;以妖魔式建构铺陈有欲无灵的纠缠;以贵族式自恋把同性恋风景虚悬.三种改写策略揭示出女性同性恋现象在当代中国独特的社会处境.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学界的讨论方兴未艾,它所带来的审美泛化以一种压倒性的优势对传统美学进行质疑乃至颠覆,对当下女性身体审美必然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女性身体在当下被纳入日常生活审美的视野中,是以一个被重新建构的审美对象而出现的,或者说,当代女性身体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染下,审美主体对女性身体的观照方式、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审美感受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当代女性身体审美陌生化的问题也就逐渐凸现出来并成为当今社会对女性身体的一种反传统规则的审美化趋向。本文无意在价值判断层面上再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跟风式的褒贬和唏嘘,而是将其与当代女性身体审美及其陌生化联系起来讨论,旨在找到讨论的可行性,梳理两者间的联系、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女性小说对女性理想、社会地位、生存状况以及自我价值的描摹,引发了海外译者与出版媒介的广泛兴趣。新时期女性小说的英译成果逐渐增多,呈现多元化的传播样态。从接受情况来看,海外学者从西方女性批评理论出发,着力于探究新时期女作家作品里女性解放、欲望表达以及话语权力,而域外大众读者也从当代女性书写中了解多元的文化社会形态与独立的个体心声。但受限于“东方主义”式的凝视,女作家作品里的审美元素在某种程度上被高高在上的西方话语遮蔽,其更多文本价值有待在今后的海外传播中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史上女性美的标准可以区分为依附男子型、自尊自强型、完美型三种典型形态。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在对待女性美的标准上还存在一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封建痕迹,这就需要整个社会来努力倡导一种健康、完美的女性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黑人女性作家的新锐,特瑞·麦克米兰致力于描写当代黑人女性的生活.通过分析麦克米兰的小说《力不从心》,从挣扎于家庭亲情中的中产阶级黑人女性、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黑人女性、处在种族关系改善中的黑人女性和卸去"强大的黑人女性"形象负担的黑人女性等四个方面,看作者如何描写当代黑人女性的改变,特别是她们生活上的改善,并由此透视作者对黑人女性气质的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学的视角切入中国当代社会,在审视中国女性社会的历史、镀亮民族文化精神和发掘本土化的女性文化资源的同时,也能够对纷繁的当代社会及中国女性的文化处境提供观察的视角和评判的标准.在对男权文化、商业大潮和女性自身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的考察过程中,我们对当代女性文化的现实生存状态、未来发展前景及其陷阱也有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战后日本的民主进程,日本女性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当代女性文学的空前繁荣是其在文坛上的集中体现。研究日本当代女性文学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发展阶段及发展特点,能为我们考察日本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提供丰富而极具价值的研究素材,同时也为我国的女性文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费·维尔登(Fay Weldon)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享誉世界的英国当代作家、评论家和剧作家。她的小说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演绎了一部女性社会学历史,涉及女性心理、家庭和情感等主题。在5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她完成了约40部小说。几乎每一部小说都指向女性社会学的某个方面,从女性身材、怀孕生产过程到女性就业、犯罪、教育等各个方面。小说《最可怕的恐惧》(Worst Fears, 1996)中,维尔登构建了虚构女性文本社会模型,她从女性心理层面到女性行动层面,以超越常规,打破界限的方式,塑造了具有“否定之否定”辩证思想的女性形象,以维尔登式的创意写作方式警醒着当代女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在广西文坛上活跃着一批女性散文家 ,她们的作品从女性生活的各个层面、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出发 ,展示当代女性对社会、人生独到的心灵感悟 ,大胆的情爱追求和对人生的不懈探索 ,以及对女性自身命运的深切关注。她们的创作以独有的对当代生活的情感体认与诗性展示、独特的创作风格及审美倾向 ,用直觉诉说和理性剖析的方式 ,显示了当代女性思想艺术的风采 ,形成了广西文坛一道独具魅力的心灵风景线。  相似文献   

11.
所谓“女性文化自觉”是女性对女性文化的自觉、女性对文化的自觉和人类对女性文化的自觉的统一,是女性意识和文化意识的统一。女性文化自觉在女性层面讲,是女性发展和解放在当代的实践和理论诉求。在文化层面而言,它增强了当代文化的批判意识,是人类文化良性发展的润滑剂。因此,我们要探索女性物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合理方式,自觉地建设和发展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卡伦·霍妮的神经症理论为视角,对《黄色糊墙纸》中的叙事者"我"疯癫结局背后的原因进行了了探讨:社会文化环境固有的矛盾和冲突、人际关系缺失导致叙事者"我"从屈从型人格转向孤立型人格,在人格转变过程中,尽管叙事者"我"采取了构建理想化意象和释放虐待式冲动等防御性策略,但其内心的焦虑和冲突不仅未能因此得到缓解,反而愈加严重,故最终必然走向疯癫.通过神经症视角的解读可以看出,作者吉尔曼创作此小说的意图在于反映知识女性当时所面临的精神困境.该解读在当代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的自我制约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女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女性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女性发展的自身制约因素,阐明了当代中国女性应该如何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相亲,是现代都市大龄女性要面临的共同问题。李天田的"非虚构"小说《相亲记》,以轻松、幽默的独特笔触来透视当代女性最为关注的沉重话题,深入剖析当代女性的婚姻价值观以及这些女性面临的伦理尴尬和生存焦虑,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比较华裔美国新作家翟梅莉的《我的幸运脸蛋》(1997)和华裔美国知名作家谭恩美的《灶神之妻》(1991)可以看出:翟梅莉颠覆了谭恩美东方主义式的中国书写模式,力图解构刻板化的中国"他者"形象,建构与西方平等的积极的中国形象。谭恩美采用"异国情调"式的叙事方式在小说中一味描写静止落后的旧中国,刻画令人同情的中国女性和邪恶的中国男性形象。而翟梅莉则采用"存在主义"式的叙事方式尽力向读者展现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当代中国,塑造正面的中国女性形象和非刻板化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从女性主义立场纵观当代女作家陈染的小说创作,正是性别精神立场使她创制了一套个人化女性叙事法则,以对于女性心理和感知的深度开掘构成奇特审美世界;想象的丰富奇诡跨越时空幻觉与意识流动,把女性心理情节的曲折复杂敞亮于语言。女性主体反抗与自救的冒险足迹,构成陈染“自叙传”或“自画像”式写妇女的文本序列。这些自我连续整体的文本序列,又体现出一个自觉的、有使命意识的女性作家为提取女性语言、保留女性独特经验感受,获得与妇女深度存在本相对应的话语形式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当代女性婚姻价值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当代女性婚姻价值观发生了嬗变.女性婚姻价值观的变化促使了女性自身的解放和发展,与此同时,女性在婚姻价值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现实,当代女性应当努力树立健康科学的婚姻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试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把她创作的焦点放在中国当代女性的生存境况上,努力探寻当代妇女不幸的多种原因,她的小说透露出浓郁的女性意识。本文从张洁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和所揭示的阻碍女性发展的历史、社会痼疾,探析张洁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内涵、特点及其形成的自身原因和社会文化背景,从而确认张洁的小说在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兴起时期的黑暗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在兴起时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大量的黑色意象,极力渲染黑夜和黑色感觉。本文认为这种强烈的黑暗意识是女性意识在二十世纪新一轮觉醒的必然表达,黑色和黑夜所具有的既肯定又否定的意义在建构女性话语、女性诗学原则的同时又成功地解构了男权文学传统中关于美、关于女性、关于生命的神话,在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深刻阐述了女性文学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并分析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征,最后针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历程中存在的局限提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